第1章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后毛泽东时代的开始 1
1.1 “两个凡是”,还是探寻新路? 2
1.2 “睁眼看世界”的启示 9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转折 19
1.4 对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的初步探索 29
第2章 初试“市场社会主义” 34
2.1 市场社会主义的由来 35
2.2 市场社会主义的本土资源 45
2.3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大规模试验 52
2.4 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后续影响 57
第3章 增量改革引领民营经济发展 63
3.1 个体经营,还是“一大二公”:中国农村面临的选择 64
3.2 包产到户的最终胜出 71
3.3 增量改革使民营经济破土而出 82
3.4 增量改革的成就和不足 92
第4章 20世纪80年代对全面改革的探索 99
4.1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 100
4.2 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和对总体改革设计的探索 104
4.3 1986年:配套改革计划及其流产 108
4.4 80年代末的大辩论、经济动荡和改革退潮 112
第5章 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的整体推进 124
5.1 1989~1992年的改革目标大辩论 125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131
5.3.50 条”《决定》的改革总体规划 133
5.4 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改革的进展 141
第6章 对外开放为改革和发展增添了动力 155
6.1 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 156
6.2 80年代: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163
6.3 1994年的外汇改革和出口导向政策的全面实施 172
6.4 走向全面开放 175
第7章 世纪之交:市场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崛起 182
7.1 争议“基本经济制度” 183
7.2 中共十五大的重大决策:“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192
7.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200
7.4 瞩目的成绩和未竟之业 203
第8章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215
8.1 企业承包制:独具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 216
8.2 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与实施 227
8.3 世纪之交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浪潮 233
8.4 国资委建立后的国有经济改革 241
第9章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步履维艰 255
9.1 苏式经济增长模式的引进 256
9.2 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增长模式转型 266
9.3 “十五”期间粗放增长方式的回潮 272
9.4 增长模式转型失利带来的恶果 280
第10章 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隐现 291
10.1 刺激政策、货币超发和两种形态的“通货膨胀” 293
10.2 投资热潮推动的货币超发和信用扩张 301
10.3 货币超发的后果:资产泡沫生成和资产负债表风险积累 308
10.4 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重新审视和改善宏观经济状况的艰巨任务 320
第11章 腐败行为的蔓延 325
11.1 90年代铲除寻租制度基础的努力 326
11.2 世纪之初政府管控增强对扼制腐败的负面影响 335
11.3 腐败向其他社会领域的扩散 341
11.4 贫富差距的拉大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威胁 346
第12章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开辟光明未来 352
12.1 两种不同的估计和两种对立的方针 353
12.2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 359
12.3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克服种种阻力和障碍 366
12.4 推动全面改革落地生根 370
本书作者主要著作 375
索引 377
后记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