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与学者赠文及字画 1
(二)傅维康题词与撰联 13
(三)专家学者撰文 25
丁红昌:待人谦和真诚 佳作益智怡神——记傅维康教授及读《医药文化随笔》有感 27
王丹:师恩难忘——感恩傅维康老师对弟子的悉心栽培 31
王忆雯:记在中华医学会相识的傅维康老师 37
王兴康:身心永健 学术常青——祝贺傅维康先生医史著述五十周年 40
王荣根:在图书馆相识而深交的傅维康教授 46
王新华:一颗拳拳心 十年殷殷情——傅维康老师和《医古文知识》 51
叶瑞溶:与傅维康主任结缘在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56
叶新苗:慈祥而深邃的眼神——难忘傅维康老师的深情关怀 61
任丽娟:心维岐黄 述珍杏林——记著名医史学家傅维康先生 67
任丽娟、顾洪川:文短意长 历久弥新——读傅维康《医药文化随笔》“新增订版”再体验 76
刘绪源:古医闻知录 83
关雪棉:中国医学史教育在美国 93
李鼎:红尘十丈自清流——读裘老赠傅维康先生诗(附步韵诗) 98
李亚军:杏林秾矣 灼灼其华——读《医药文化随笔》 105
李亚军:仁者之心 贤者之才——傅维康先生题词赏析 108
李似珍:傅维康先生对医学与哲学关系的探讨及其他 124
李孝刚:岁月的印记 133
李经纬:傅维康教授八十华诞纪念 140
李海英:细致严谨的医史学家傅维康教授 146
杨军:三十六年师生情 153
严隽陶:良师益友傅维康 157
吴云波:珠玉滚滚 文短意远——读《医药文化随笔》“新增订版”有感 160
吴佐忻:赠送给尼克松的国礼——《中国的针刺麻醉》 164
吴佐忻:敦淳之交 师友之缘——傅维康与胡道静结交侧记 168
何星海:我崇敬的傅维康老师——由教师节想起的往事 177
何新慧:傅维康老师八十寿辰祝词 180
沈铭贤:李约瑟赞赏的书——《杏林述珍》 183
沈铭贤:傅维康写小文章 185
张颖:一位可敬可佩的师长 189
张玉萍:读傅维康《医药文化随笔》有感 193
张慰丰:学贯中西 融汇古今——喜读《医药文化随笔》 198
陈丽云:与傅维康老师的交往——一位谦谦君子 一位仁慈的长者 202
陈道瑾:“华东七所中医学院医史教学协作组”简记 205
陈德富:傅维康先生与“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创立 213
范曼玲:我的良师益友——傅维康老师 218
侍茹:一位质朴淳厚的学者——傅维康教授与《家庭用药》的文字缘 224
林祎雯:十年磨砺 百篇佳作 230
和中浚:无私助人显高风 提携后学见真情——记傅维康教授提携后学二三事 236
周贻谋:庆幸与傅维康教授结交数十年——兼评《医药文化随笔》“新增订版” 241
周瀚光:亦师亦友三十年——记与傅维康教授交往的点滴往事 249
经伟春:略谈体会和收获——喜读傅维康教授佳作 253
孟小捷:众里寻他千百度——记与傅维康教授的文字缘 259
姜俊俊:编辑眼里的作者——傅维康和他的《医药文化随笔》 265
赵世安:在傅维康老师的亲切关怀下成长 269
赵宗普:芝兰之交 山高水远——朱良春先生与傅维康教授的君子情谊 279
赵晓军:相隔二十年后的巧重逢 289
俞宝英:饮水思源——感恩医史研究的启蒙者傅维康教授 293
顾攸美:我眼中的傅维康教授 300
徐越:深交一甲子的挚友傅维康 304
郭天玲、萧惠英:傅维康先生的医学史情结 308
高晞:儒雅的傅维康先生 315
高毓秋:回顾在医史博物馆工作的日子 321
黄葵:傅维康——潜心医史 329
黄素英:记尊敬的傅维康教授 333
龚柏顺:笃志医史的难忘岁月——记著名医史学家傅维康 337
龚柏顺:在我心中有条河 350
龚维义:深情厚谊 笃实悠长——我医史专业领路人傅维康教授 353
甄橙:记我与傅维康教授相识的几件小事 362
甄志亚:《医药文化随笔》评介 365
(四)傅维康文选(100篇) 369
简叙“医”字和“药”字 371
中医学的第一次大总结——《黄帝内经》 374
“积微之所生也”——两千年前中医论脓肿 390
医术元老——按摩 392
中国古代人工呼吸术 400
一千六百年前中医急救手册——《肘后救卒方》 402
《诸病源候论》的外科成就 408
最早的老年医学专篇 411
论孙思邈的“常习不唾地” 415
孙思邈论妇女保健 417
中国古人论小儿养育 420
从李时珍《服乳歌》谈起 425
中国古代名医和皇帝对话(两则) 429
中国古代的“口香糖” 432
中国古人谈狂犬病 434
中国人早已创用兽医针灸 436
“瘤”“癌”二字的由来 438
胆石症之中医古验案 440
张举烧猪断疑案 442
“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卫生保健 444
传染病学上的杰出篇章——《温疫论》 447
人痘接种术——世界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452
康熙提倡推广的是种人痘不是牛痘 459
清廷一次隆重的医学颁奖 461
最早的中医护理专书——《侍疾要语》 464
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 468
咸甜酸辣总先尝——筷子 471
孟尝君的快餐 474
火锅漫话 476
中国茶叶之早期外传 479
莲子漫话 482
渊源于中国猕猴桃——奇异果因奇异鸟得名 489
从苏东坡《猪肉颂》说起 492
牛与医药 495
从“不食螃蟹辜负腹”说起 497
古人藏冰与用冰 502
中国古人的旅行卫生 506
中国古人之散步 509
中国古人之睡诀 511
中国古人论烟害 513
中国人最先发现色盲症 515
巴累和西医外科革新 517
敲酒桶和叩诊法的发明 520
简便实用历久弥新之医具——纪念雷奈克发明听诊器二百周年 522
真纳和牛痘接种术 526
塞麦尔维斯——征服产褥热的先驱 529
李斯特和近代外科防腐法的创立 532
巴斯德的微生物学杰出成就 535
科赫对微生物学的卓越贡献 539
“卡介苗”史话 543
麻风病菌的捕获 546
尼科尔确证体虱传播斑疹伤寒 548
立克次和“立克次体”的发现 552
痛风病因的发现 557
贝林——首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563
北里柴三郎和破伤风抗毒素 565
实验医学奠基者伯尔纳 568
美尼尔和“美尼尔综合征” 572
帕金森病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文献所见 576
郁金香和帕金森 580
阿尔茨海默和“阿尔茨海默病” 583
卡雷尔创新血管吻合术 587
早期人体肾移植史话 591
福斯曼和心脏导管术 597
百日咳史话 599
杜马克和磺胺药 602
南丁格尔和近代西医护理学 604
护创胶布的发明 613
最早发现的维他命及其定名 615
霍普金斯和维他命的早期发现 618
维他命C史话 621
维他命K的发现和命名 626
阿司匹林和“石膏阿司匹林汤” 630
传染病隔离史话 633
洗手史话 636
口罩史话 640
领带史话 642
刷牙非由李鸿章从外国传入 645
孙中山论猪血补身益体 647
钟茂芳首创“护士”专称 649
中国最早的两位西医女博士——康爱德和石美玉 652
中国第一位主持国际医学会议者——伍连德 662
中国第一家医史博物馆创建者——王吉民 670
古代“座右铭”史话 674
王充论“知为力”——一千九百年前的“知识是力量”观 679
中国古人染发 681
“洗耳”最初非为“恭听” 683
唐太宗下围棋 685
沈括的石油卓见 687
法国外交官成为针灸家 689
古代名片趣闻 691
“装潢”谈古 694
“书香”叙源 697
鼠须笔 699
“前茅”溯源 701
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描述 704
我与《健康报》五十年的文字缘 707
难忘的四十年前一段写稿经历——撰写《从针刺治病到针刺麻醉》的前前后后 710
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十项补充 716
略说“九” 722
(五)附录 727
余达聪来信 729
陈怡宁来信 730
蔡尚思来信 731
上海市电影局(公函) 733
国家中医管理局通知 734
胡道静来信 735
《杏林述珍》自序 737
吉田庄人来信 739
称“典雅音乐”如何? 740
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八十周年暨纪念伍连德博士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旨)发言摘要 741
中国博物馆学会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746
吴为山来信 749
陈道瑾来信 750
威严与儒雅(吴为山) 752
陈德富来信 754
中国博物馆学会高等学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755
染坊里没有药丸卖 758
贺函 759
文章手稿 761
神仙粥(薛兴国) 766
《医药文化随笔》序 768
张颖:电传 770
贺函 772
对《针灸传入法国》的更正 773
从非典想到鼻苗(江志伟) 775
侍茹:电传 777
汪一方来信 779
妙语如珠启迪多(张建中) 781
《医药文化随笔》“新增订版”序 785
《侨报》与读者(首次)面对面座谈(郭剑) 787
《民以食为天——百种食物漫话》序 790
(六)后记 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