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电磁环境效应概论 1
1.1 电磁环境效应概念及内涵 1
1.1.1 电磁环境效应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
1.1.2 电磁环境效应的定义 5
1.1.3 电磁环境效应涉及的术语和范围 6
1.1.4 电磁环境效应要求 9
1.1.5 电磁环境效应主要研究内容 11
1.1.6 电磁环境效应概念和发展的认识 13
1.2 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特点 14
1.2.1 复杂性 14
1.2.2 多样性 15
1.2.3 对抗性 18
1.2.4 易损性 19
1.3 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21
1.3.1 电磁兼容性 21
1.3.2 电磁防护 22
1.3.3 复杂电磁环境与战场电磁环境 22
1.3.4 电磁环境适应性与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 23
1.3.5 电磁频谱管理与频谱可支持性 23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5
1.4.1 国外研究进展 25
1.4.2 国内研究进展 28
1.4.3 发展趋势 29
第2章 装备电磁环境及其效应 30
2.1 电磁环境分类及特点 30
2.1.1 电磁环境分类 30
2.1.2 电磁环境特点 31
2.2 电磁环境及其特性 32
2.2.1 射频电磁环境 32
2.2.2 电磁脉冲 44
2.2.3 高功率微波 47
2.2.4 雷电 51
2.2.5 静电 54
2.2.6 磁场 56
2.2.7 传导干扰环境 58
2.3 电磁环境对装备的影响 61
2.3.1 电磁环境对装备影响的表现形式 61
2.3.2 射频电磁辐射危害 62
2.3.3 雷电效应 66
2.3.4 静电电荷效应 67
2.3.5 电磁脉冲效应 68
2.3.6 高功率微波效应 69
第3章 电磁环境效应工程管理 71
3.1 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71
3.1.1 涉及的主要因素 71
3.1.2 主要工作内容 72
3.2 工程管理流程 73
3.2.1 工作流程 73
3.2.2 标准化工作 77
3.2.3 试验验证工作 78
3.3 工程管理方法 80
3.3.1 基本方法 80
3.3.2 审查方法 81
3.4 工程管理文件 82
3.4.1 文件类型 82
3.4.2 标准规范 83
3.4.3 电磁环境效应大纲 83
3.4.4 电磁环境效应试验大纲 84
3.4.5 电磁环境效应试验报告 85
第4章 电磁环境效应标准 86
4.1 电磁环境效应标准概况 86
4.1.1 国外电磁环境效应标准 86
4.1.2 国内电磁环境效应标准 94
4.1.3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标准 98
4.2 工程电磁环境效应标准体系的建立 99
4.2.1 标准体系的概念 99
4.2.2 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 100
4.2.3 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 100
4.2.4 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内容 102
4.3 电磁环境效应标准的工程应用 104
4.3.1 标准的适用性 104
4.3.2 标准的选用与剪裁 108
第5章 电磁环境效应建模仿真 112
5.1 建模仿真技术特点及流程 112
5.1.1 建模仿真技术特点 112
5.1.2 建模仿真应用及流程 113
5.2 建模方法 114
5.2.1 几何建模 115
5.2.2 电磁建模 117
5.3 电磁计算方法 121
5.3.1 常用计算方法 121
5.3.2 适用性分析 122
5.4 典型指标仿真 124
5.4.1 天线方向图仿真 124
5.4.2 电磁环境仿真 126
5.4.3 电磁干扰仿真 131
5.4.4 电磁脉冲仿真 137
5.5 仿真验证 146
5.5.1 仿真有效性评估方法 146
5.5.2 仿真验证参数类型及方法 146
5.5.3 典型验证示例 147
5.6 仿真实验环境和数据库 148
5.6.1 基本要求 148
5.6.2 系统组成 149
5.6.3 实验数据库 151
第6章 电磁环境效应控制 153
6.1 平台电磁环境控制 153
6.1.1 天线优化布置 153
6.1.2 射频综合集成技术 154
6.2 电磁干扰控制 156
6.2.1 自适应干扰对消 156
6.2.2 大功率设备传导干扰抑制 157
6.3 射频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160
6.3.1 人体射频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160
6.3.2 军械射频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165
6.3.3 燃油射频电磁辐射危害防护 170
6.4 电磁脉冲防护 171
6.4.1 电磁脉冲耦合途径 171
6.4.2 电磁脉冲防护技术 173
6.4.3 电磁脉冲防护效果评估方法 175
第7章 电磁环境效应论证 178
7.1 论证目标和内容 178
7.1.1 论证目标 178
7.1.2 论证内容 178
7.2 论证方法 179
7.2.1 频谱分析法 179
7.2.2 仿真预测法 181
7.2.3 标准分析法 184
7.2.4 论证方法的选用 185
7.3 交互方法 186
7.4 电磁环境效应指标论证 189
7.4.1 需求转化 189
7.4.2 指标分解及确立 191
7.4.3 电磁环境效应指标体系 197
7.4.4 关键指标论证 198
7.5 多方案评估和优选 201
7.5.1 评估程序 201
7.5.2 评估指标体系 202
7.5.3 评估模型 202
7.5.4 评估与优选 204
7.6 关键技术及风险论证 206
7.6.1 关键技术 206
7.6.2 风险论证 207
7.7 应用示例 209
第8章 电磁环境效应试验验证 212
8.1 试验验证目标和类型 212
8.1.1 目标 212
8.1.2 类型 212
8.2 试验验证体系 213
8.2.1 基本组成 213
8.2.2 技术指标 214
8.2.3 试验方法 214
8.2.4 试验系统 214
8.3 模型试验验证 220
8.3.1 模型试验理论 220
8.3.2 试验要求和条件 221
8.3.3 模型试验及实施 222
8.4 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试验验证 223
8.4.1 安全裕度试验及评估方法 223
8.4.2 系统内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 226
8.4.3 外部射频电磁环境敏感性试验方法 230
8.4.4 高功率微波试验方法 234
8.4.5 雷电试验方法 235
8.4.6 电磁脉冲试验方法 239
8.4.7 分系统和设备电磁干扰试验方法 243
8.4.8 静电放电试验方法 244
8.4.9 电磁辐射危害试验方法 246
8.4.10 电搭接和外部接地试验方法 249
8.4.11 发射控制试验方法 249
8.4.12 频谱兼容性试验方法 251
8.4.13 电磁环境试验方法 252
8.5 设备级电磁兼容性试验 256
8.5.1 试验方法分类 256
8.5.2 大电流设备传导发射试验方法 257
8.5.3 辐射发射现场试验虚拟暗室技术 259
第9章 电磁环境效应评估 261
9.1 评估内容 261
9.2 基于标准规范的评估 263
9.2.1 评估指标体系 263
9.2.2 定量指标的评估方法 265
9.2.3 定性要求的量化评估方法 274
9.3 基于技术指标的定量评估 275
9.3.1 评估指标 275
9.3.2 评估方法 276
9.4 基于效能的评估 279
9.4.1 评估指标 279
9.4.2 评估方法 281
9.5 电磁兼容管理控制对效能影响评估 282
9.5.1 评估参数 282
9.5.2 评估方法 283
9.6 综合评估方法 287
9.6.1 评估模型 287
9.6.2 权重计算方法 287
9.6.3 单项指标的评分 288
9.7 应用示例 288
第10章 使用与维修中的电磁环境效应控制 291
10.1 概述 291
10.1.1 使用阶段电磁兼容性变化情况 291
10.1.2 电磁兼容性维修概念 294
10.2 电磁兼容性故障诊断 294
10.2.1 故障原因分析 294
10.2.2 电磁兼容性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 296
10.3 电磁兼容性维修技术 299
10.3.1 电磁兼容性维修内容 299
10.3.2 电磁兼容性维修程序 300
10.3.3 电磁兼容性维修方法及实施 301
10.3.4 电磁兼容性维修资源 313
10.4 电磁兼容性使用管理 316
10.4.1 电磁兼容性管理控制 317
10.4.2 电磁辐射危害防护使用管理 317
10.5 定期监测与评估 319
缩略语 321
参考文献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