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正到立新 教育理念创新之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振国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7577060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教育学理论建设从拨乱反正的恢复期、走出国门的借鉴学习期到走向世界前沿的引领创新期,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理论与实践等维度上,推动着中国教育走向优质公平地发展。从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确立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依靠教育的基本功能,开展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讨论,确立能力导向的教学观,使中国教育迅速回到了正常轨道上来。

第一章 培养人——向教育本质的回归 1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初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 4

一、纠正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片面观点 4

二、教育是社会生产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7

三、教育功能是社会功能与发展人的功能的有机统一 9

第二节 从教育工具论向教育服务论转变 12

一、总结历史经验,批判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12

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3

三、“四个服务”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更高要求 15

第三节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18

一、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 18

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9

三、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0

第二章 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23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5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终目标 25

二、“四有”新人培养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化表述 27

第二节 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必要途径 29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 29

二、素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核心 31

第三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3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基本的教育方针 33

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5

第三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39

第一节 国家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4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2

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46

第二节 教育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作用 50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51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根本上讲靠人才、靠教育 54

第三节 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55

一、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56

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58

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60

第四章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5

第一节 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演进历程 68

一、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68

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70

三、教育方针写进法律 71

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3

第二节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77

第五章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81

第一节 学校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84

一、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 84

二、要把政治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85

三、不仅要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86

四、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86

第二节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87

一、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87

二、德育为先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89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91

第三节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95

一、能力为重是国家未来发展、应对挑战的要求 96

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是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 98

第六章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01

第一节 “三个面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04

一、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04

二、“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 105

第二节 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109

一、“三个面向”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 109

二、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111

第七章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17

第一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 119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119

二、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120

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 121

第二节 把握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23

一、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 124

二、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 125

第八章 办更加公平的教育 127

第一节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29

一、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 129

二、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130

三、教育公平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131

第二节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132

一、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受教育权 133

二、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 135

第三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帮扶困难群体是教育公平的重点 135

一、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136

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138

三、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41

第四节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 142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 143

二、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 144

三、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46

第五节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147

一、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 147

二、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48

第九章 办更高质量的教育 151

第一节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53

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153

二、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154

三、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155

第二节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56

一、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 156

二、形成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58

第三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59

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160

二、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61

三、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切实提高教师地位 163

第四节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164

一、“双一流”建设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 165

二、办好中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167

三、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 169

四、坚持中国特色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魂” 170

第十章 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173

第一节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175

一、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76

二、教育战线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177

第二节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180

一、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180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183

三、加强教育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 187

第十一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89

第一节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192

一、教育是民族事业,要千方百计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192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194

三、优先发展教育,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为国家未来奠基 198

第二节 切实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 202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203

二、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205

三、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211

第十二章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213

第一节 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216

一、教育问题聚焦于体制 217

二、逐步突破教育发展的体制性“瓶颈” 221

第二节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需要的教育体制 229

一、适应经济体制等改革要求的教育变革 229

二、采取综合配套、分布推进的方针,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 232

第三节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241

一、全面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242

二、进一步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243

第十三章 依法治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实保障 249

第一节 依法治教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基本方略 251

一、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252

二、依法治教是推进教育法治化的必由之路 253

三、依法治教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 254

第二节 依法治教必须形成完善的实施系统 257

一、教育立法是依法治教的基础 257

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教的关键 260

三、执法监督是依法治教的保障 263

四、普法教育为依法治教培育环境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