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宋代政治史研究的轨迹与问题点 1
一、宋代政治史研究的现状与研究视角 1
(一)政治史的研究对象 1
(二)宋代政治史研究的现状 2
(三)宋代政治史研究的视角与问题点 其一 关于唐宋变革论 4
(四)宋代政治史研究的视角与问题点 其二 关于南北民族抗争论 6
二、南宋政治史研究的现况及本书的立场 9
(一)南宋政治史研究的贫乏性 9
(二)“南宋政权移转”的研究视角与问题点 10
(三)本书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12
第一部 南宋政权的确立过程——绍兴十二年体制的确立进程 17
第一章 南宋政权确立时期的政治课题与政治主体 17
一、南宋政权确立时期的政治课题 17
(一)南宋政权面临的政治课题 17
(二)南宋政权的确立与对金关系 19
(三)南宋政权的确立与收回兵权 21
(四)南宋政权的确立与其他政治课题 24
二、北宋的政治势力及其变动 26
(一)南宋初期政治史与政治主体 26
(二)北宋时期的政治主体 其一 当地土豪阶层 28
(三)北宋时期的政治主体 其二 地主出身的官僚阶层 30
(四)北宋时期的政治主体 其三 北宋末年的权贵阶层 33
第二章 围绕宋代政权重建构想展开的政治斗争 37
一、建炎初年的政治状况 37
二、起用李纲 38
三、拥立高宗的集团 40
四、李纲的藩镇政策 42
五、拥立高宗集团(黄潜善、汪伯彦)的政治方针 45
六、皇帝驻跸地之争与李纲的失势 49
第三章 江南政权——南宋的中兴 53
一、禁军叛乱事件与吕颐浩得势 53
二、“防淮论”与“吴越之行”——皇帝驻跸地问题 56
三、范宗尹的藩镇政策 59
四、吕颐浩路线的特色 64
五、吕颐浩、秦桧的权力斗争 67
六、吕颐浩路线的极限性 70
七、江南系士人参政与元祐系士人复权 72
第四章 赵鼎集团的形成与张浚路线的破产 74
一、绍兴四年至七年的政治状况 74
二、赵鼎上台 76
三、赵鼎集团的特性 79
四、张浚与对金强硬论 82
五、淮西兵变——张浚强硬路线的失败 87
六、赵鼎复起与新赵鼎路线 89
第五章 第一次宋金和议的达成 91
一、淮西兵变后的遗留问题——尝试收回兵权 91
二、徽宗死讯与宋金和议之初 97
三、由高宗主导的强行和议与赵鼎集团的崩溃 101
四、绍兴八年第一次宋金和议的成立 107
五、绍兴八年和议的正当性论与反对论 112
第六章 南宋政权与江南地主阶层——以李光出任参知政事为中心 119
一、李光的基本立场 119
二、江南民力涵养论的兴起 128
三、李光任参知政事 131
四、李光被罢去参知政事 136
第七章 绍兴十年至十二年间的政治过程 其一 金重占河南之战与南宋收回兵权 142
一、金朝政变与第一次宋金和议破裂 142
二、宋方的对应之道 144
三、宋方对金宣战与战争指导方针 148
四、收回兵权的过程 154
(一)绍兴四年至六年家军联合体制的形成 154
(二)绍兴十一年 禁军的编制 158
第八章 绍兴十年至十二年间的政治过程 其二 第二次宋金和议的达成与江南民力涵养论的放弃 166
一、绍兴十一年和议缔结的经过 166
二、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与绍兴十二年秋韦太后还朝的意义 171
三、第二次宋金和议时政治势力的动向与岳飞之死 176
四、历来关于收回兵权与绍兴十一年和议的看法 180
五、战时财政与江南民力涵养论的放弃 184
第九章 南宋政权的基本性格 189
第二部 秦桧专制体制的建立与变迁——维持绍兴十二年体制的政治结构 197
第十章 秦桧研究的相关问题 197
一、秦桧研究的困难所在 197
二、王船山笔下的秦桧形象 198
三、秦桧与秦桧集团研究的回顾 200
四、秦桧专制期的设定与分析视角 203
第十一章 秦桧专制的实施进程 206
一、绍兴十二年、十三年的政治选择与秦桧专制的起点 206
二、秦桧专制的形态——就吕中的论述而言 209
三、秦桧专制的各推进阶段 211
(一)绍兴十四年时期 宰执制形同虚设 212
(二)绍兴十八年时期 掌控皇帝周边人士 214
(三)绍兴二十年时期 支配江南枢要地区 216
第十二章 秦桧专制体制的构成 219
一、宰执(大臣) 219
二、侍从(实务官僚) 224
(一)秦桧专制下的侍从角色 224
(二)六部尚书、侍郎 227
(三)吏部尚书、侍郎 231
(四)户部尚书、侍郎 232
(五)刑部尚书、侍郎 235
三、秦桧的社会立场、政治立场及其对皇帝周边的掌控 237
(一)秦桧对郑亿年问题的态度 237
(二)与王继先及富商阶层的关联 241
四、秦桧亲属在江南统治上的角色 243
第十三章 秦桧专制体制的极限 253
一、秦桧集团的特质 253
二、秦桧专制体制的极限 255
三、秦桧专制时期江南知县的动向 261
第十四章 秦桧专制体制与国家的一般政策——经界法 270
一、经界法在秦桧专制中的位置 270
二、经界法实施前的各种状况 273
三、李椿年的经界法 276
四、王铁、李朝正的经界法 283
五、李椿年的复职与罢免 287
六、经界法的终结与秦桧专制体制的变质 291
终章 绍兴十二年体制的终结与乾道、淳熙体制的形成 294
一、秦桧死后的政治过程——沈该、汤思退政权及其特征 294
二、反秦桧势力的复权与崛起 298
三、第三次宋金战争与高宗退位 306
四、符离之败与汤思退的复起 311
五、围绕隆兴和议的政治斗争 316
六、后秦桧政治过程的历史意义 325
附注 332
人名索引 349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