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一、问题的缘起 1
二、现有文献的梳理与评述 3
(一)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的争论 3
(二)围绕国有土地产权的争论 12
(三)与地权制度相关的其他问题 17
(四)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19
三、分析框架与方法 20
(一)分析框架 21
(二)研究方法 23
(三)研究局限 26
第二章 革命、土地国有化与制度变迁:农村部分 28
一、作为理想的土地国有 29
(一)马克思的土地国有化理论 29
(二)土地国有化理论在苏俄的发展 32
(三)土地国有化理论引入中国 36
二、作为现实的土地私有 37
(一)革命期间的策略安排 38
(二)建国初期的法律确认 40
三、理想再次高昂与回归 47
(一)初级社:土地所有权归农 48
(二)高级社:按份共有—股份合作 52
(三)人民公社:抽象的集体所有 54
(四)后公社时代的改革烂尾楼 60
第三章 革命、土地国有化与制度变迁:城市部分 64
一、建国初期:私有土地产权的承认和维持 64
(一)建国之初的私有产权保护和登记 65
(二)五四立宪关于地权问题的讨论 68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文革”中城市土地产权的国有化 71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城市部分土地国有化 71
(二)“文化大革命”与城市土地概括国有化 77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八二宪法出台 82
三、八二修宪关于土地问题的讨论 84
第四章 土地产权的模糊、残缺及逻辑错位 93
一、谁是集体土地的所有者 93
(一)模糊的集体 93
(二)集体土地的产权残缺 96
(三)低价征收与涨价归公 102
二、“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的困惑及问题 112
(一)模糊的城市 113
(二)模糊的国家 120
(三)模糊的国家所有 124
三、土地城市化与国有化的错误捆绑 133
(一)现行土地法所建立的土地城市化规则 133
(二)六大规则导致城市化畸形发展 136
第五章 土地管理的失范与制度变迁的逻辑 140
一、围绕土地开发权展开的博弈 141
(一)经济复苏与土地市场觉醒 141
(二)集体土地开发权的丧失 152
(三)制度变迁的原因 156
二、土地管理制度为何失范 159
(一)中央政府的答案 162
(二)地方政府的应对 165
(三)地方党政官员的利益与冲动 169
(四)土地权利人的无奈与抗争 172
三、土地制度变迁的因由 175
(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国富民强 175
(二)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土地制度变迁 176
(三)社会现实的压力与意识形态的修正 177
(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179
第六章 地权制度深化改革路线实施图 181
一、制度改革的前提 182
二、土地产权制度的明晰与完善 183
(一)集体土地权利体系的重构 183
(二)国有土地权利体系的完善 191
(三)打破“土地城市化=土地国有化”紧箍咒 200
三、土地治理机制的更新与改革 205
(一)通过土地规划实现用途管制 206
(二)通过限定公共利益规范征收 216
(三)通过税制改革落实涨价归公 220
(四)通过市场机制保护耕地安全 228
第七章 地权制度变革与宪法秩序更新 234
一、现有的解释方案及其问题 236
(一)无偿国有化说 236
(二)历史确认说 238
(三)名义国家所有权说 241
(四)市区说 242
(五)市民化说 247
(六)制度性保障说 250
二、解释宪法地权条款的前提 252
(一)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理据 252
(二)土地集体所有属于基本权利 254
(三)土地国家所有属于宪法权利 258
(四)避免将宪法置于正当性危机之中 265
三、新的解释方案及其可接受性 266
(一)授权规范说的升级版 267
(二)授权规范说的可接受性 272
(三)比较法上的可参照性 277
四、对质疑的回应 279
五、修宪方案 285
附录一:《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改之回顾:争议与遗憾 288
附录二:《土地管理法》为何以及如何进行全面课化改革 305
附录三:墨西哥20世纪的农村土地改革 310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31
补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