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人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 1
一、深刻总结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重大意义 1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分析 4
三、对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判断 10
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13
第一章 社会民主运动的形成背景 19
一、思想成因:秘密报告 19
1.苏共二十大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19
2.苏联的“解冻”与社会心理的变化 30
3.改革语境中的苏共二十大及其象征 36
二、社会成因:60年代人 47
1.苏联的“新一代”:思想与心理 48
2.党内的“新生代”:改革的一代 53
三、政治成因:“公开性” 58
1.“公开性”与社会改革的民主化 59
2.“公开性”与社会舆论的激进化 64
3.“公开性”与社会生活的政治化 70
四、生活成因:受歧视者 72
1.知识分子与改革:变化的立场 73
2.官僚特权与改革:社会的愤怒 80
五、民族成因:政治觉醒 85
1.民族主义与苏联政治传统及结构 86
2.吃亏的民族:变化了的民族心理 93
第二章 社会民主运动的人员构成 100
一、知识分子 100
1.体制外的“持不同政见者” 101
2.体制内的“持不同意见者” 114
二、苏共党员 127
1.政治民主运动中的苏共党员 128
2.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苏共党员 135
三、民族精英 141
1.苏联政治内部的民族精英与民族主义 142
2.民族精英与脱离苏联体制的独立运动 147
四、政治激进者 151
1.改革派:激进的政治领导人 152
2.改革派:激进的知识分子 159
五、社会失意者 166
1.失业者 166
2.社会青年 168
3.知识分子 171
4.政府工作人员 172
第三章 社会民主运动的组织类型 175
一、组织类型——社会群众组织 175
1.群众性社会组织:从俱乐部到争取改革运动 176
2.“人民阵线”:政治反对派的民主“遮羞布” 183
二、组织类型——政治压力集团 187
1.政治改革、政治派别与苏共党内的民主运动 188
2.“跨地区议员团”:政治反对派——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的结合 189
三、组织类型——竞争性政党组织 195
1.一党制的废止与多党竞争的政治局面 196
2.“民主俄罗斯”:走向联合的政治反对派运动 197
第四章 社会民主运动的活动方式 203
一、活动方式——集会游行 203
1.改革时期的集会游行:法律的约束与失控 204
2.“波罗的海之路”:歌声、鲜花、手拉手的游行队伍 208
二、活动方式——操纵舆论 210
1.“公开性”与舆论改革 210
2.《星火》主编——维塔利·科罗季奇:“人们已没有恐惧心理了” 217
三、活动方式——出版禁书 220
1.思想文化领域的“解冻”:戏剧、电影与文学作品 221
2.“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与《古拉格群岛》 227
四、活动方式——制造事端 229
1.流血的冲突:“不要把人们当成敌人” 229
2.第比利斯事件:“反苏活动的演兵场” 231
五、活动方式——组织罢工 234
1.工人:“觉醒的主人翁” 235
2.罢工:从经济走向政治 238
六、活动方式——内部分化 242
1.“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与政治多元化 242
2.“魔鬼的智慧”: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244
七、活动方式——建立武装 246
1.党的领导、共产主义与苏联军队 247
2.政治运动、民族主义与军事力量 249
八、活动方式——西方支持 254
1.方式一:制造舆论 254
2.方式二:政治施压 260
3.方式三:组织支持 262
第五章 社会民主运动的政治效应 264
一、社会情绪:挑动人民不满 264
1.改革期望与苏联的社会心理变化 265
2.社会情绪与社会民主运动极端化 270
二、社会共识:抹黑苏共历史 274
1.戈尔巴乔夫:“不让历史留空白页” 274
2.改革与历史:共识破灭与苏共形象 281
三、政治氛围:极端的民主化 288
1.误读的西方民主:游行、罢工与政府的批评 288
2.多元的社会力量:经济、政治与运动的野心 291
3.遗忘的社会大众:生活、稳定与改革的苦果 296
四、政治团结:苏共政治分裂 301
1.政治纪律、政治团结与苏联共产党 301
2.民主化、改革分歧与党内政治派别 304
第六章 苏共的对策及其政治失败 312
一、戈尔巴乔夫:不用武力解决政治 312
1.重塑执政合法性需要 313
2.内外政策的理念展现 319
3.改革形象的政治保证 321
4.国内政治现实的妥协 323
二、宪法第六条:从一党制到多党制 325
1.危机与退让:从一党制到多党制 325
2.宪法修正案:多党竞争的合法化 329
3.多党的企图:苏联共产党的毁灭 330
三、苏联共产党:“来自上面的革命” 331
1.摆脱“永远不会犯错误”的观念 331
2.破除官僚主义行政命令管理体制 334
3.积极地培育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 338
四、社会的狂热:“来自下面的革命” 339
1.“公开性”与“民主化”:改革之力 339
2.社会反抗的合法化:失控的“民主” 345
结语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352
参考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