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1
第二节 地质矿产调查程度 3
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3
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4
三、地球物理(物探)工作 4
四、地球化学(化探)工作 5
五、铀矿地质科学研究程度 5
六、其他地质工作程度 5
第三节 以往研究状况分析及本次工作重点 6
第二章 地层 8
第一节 青白口系 10
一、岩石地层 11
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8
三、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23
四、沉积相分析 24
第二节 中泥盆统 26
一、岩石地层 26
二、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28
三、沉积相分析 29
第三节 上三叠统 29
一、岩石地层 29
二、生物特征及时代 32
三、沉积相分析 32
第四节 下侏罗统 32
一、岩石地层 32
二、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35
三、沉积相分析 35
第五节 下白垩统 35
一、岩石地层 36
二、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43
第六节 上白垩统 44
一、岩石地层 44
二、生物化石特征及形成年龄讨论 52
三、沉积相分析 53
四、沉积盆地演化 55
第七节 古近系 57
第八节 第四系 58
第三章 火山岩 60
第一节 青白口纪火山岩 60
第二节 早白垩世火山岩 61
一、地质特征与形成时代 61
二、岩石学特征 65
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78
四、火山岩相及火山旋回划分 97
五、火山构造 101
六、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105
第四章 侵入岩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二节 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118
一、早志留世村前岩体(γδS1C) 118
二、早泥盆世焦坪侵入体(ηγD1J) 146
三、早泥盆世乐安序列 149
第三节 印支期花岗岩类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158
一、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划分沿革 158
二、岩石学特征 160
三、地球化学特征 167
第四节 燕山期花岗岩类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176
一、晚侏罗世山心单元 176
二、早白垩世沙洲单元 184
第五节 脉岩 191
一、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192
二、地球化学特征 196
第六节 岩石成因、侵位机制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205
一、研究区花岗岩的成因 205
二、侵位机制 209
三、形成的构造环境及热动力机制 211
第七节 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214
第五章 变质岩 218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 218
一、青白口系区域变质岩 218
二、上古生界区域变质岩 221
三、变质相及变质带 222
四、区域变质作用时限讨论 222
第二节 热接触变质岩 223
一、地质特征与岩石类型 223
二、变质矿物特征及变质温压条件 227
三、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与变质相带 231
第三节 动力变质岩和气-液变质岩 233
一、动力变质岩 233
二、气-液变质岩 235
第四节 变质作用演化 235
一、扬子-加里东期 236
二、海西-印支期 236
三、燕山期 236
四、喜马拉雅期 237
第六章 地质构造 238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 238
一、地球物理场特征 238
二、基底特征 241
第二节 构造旋回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241
一、扬子-加里东旋回 242
二、海西-印支旋回 243
三、燕山旋回 243
四、喜马拉雅旋回 245
第三节 褶皱构造 245
一、基底褶皱 245
二、盖层褶皱 248
三、褶皱形成力学机制 250
第四节 断裂构造 251
一、北东向断裂 252
二、北西向断裂 266
三、南北向断裂 269
四、近东西向断裂 272
五、其他断裂构造 273
六、断裂系统形成力学机制 275
第五节 新构造运动 278
一、断块差异隆升 278
二、断裂活动 279
第六节 构造发展简史 279
一、扬子-加里东旋回(华南裂陷海阶段) 279
二、海西-印支旋回(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281
三、燕山旋回(陆内断陷阶段) 281
四、喜马拉雅旋回(现代山川地貌形成阶段) 282
第七章 矿产特征 283
第一节 相山铀(多金属)矿田 283
一、地质概况 283
二、赋矿围岩 285
三、热液蚀变特征 285
四、铀矿化类型 286
五、铀矿体 286
六、矿石物质组分 287
七、成矿温压条件 287
八、铀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288
第二节 罗山铀矿化区 289
第三节 麻鸡嶂钨锡钼铜多金属矿化区 290
一、地质特征 291
二、矿化特征 291
第四节 其他矿床及矿(化)点 293
第八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294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异常特征 294
一、放射性异常特征 294
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95
三、成矿元素组成特征 296
四、遥感异常特征 302
第二节 成矿建造划分 305
一、地层建造 305
二、岩浆岩建造 308
第三节 成矿控制与成矿规律 311
一、相山矿田控矿地质条件 311
二、相山矿田成矿规律 312
第四节 成矿远景区划分与评价 315
一、相山铀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315
二、罗山铀成矿远景区 316
三、麻鸡嶂钨锡钼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316
四、潭港铀成矿远景区 318
五、小曹-石塘煤成矿远景区 319
六、司背煤成矿远景区 319
七、西宁河沙洲段砂金成矿远景区 319
第九章 旅游地质与灾害地质 320
第一节 旅游地质 320
一、地质地貌景观 320
二、水体景观 321
三、生物生态景观 321
四、人文景观 321
五、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322
第二节 灾害地质 322
一、滑坡 322
二、矿山废渣污染 323
三、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323
第十章 结语 324
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 324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325
参考文献 327
附录 地质照片集和化石图版 339
英文摘要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