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法医学的定义 1
二、法医学与其他学科 1
三、法医学的分支学科 1
四、法医学的任务 5
第二节 医学生学习法医学的意义 5
一、准确判定死亡 6
二、避免医疗事故 6
三、保全医学证据 6
四、准确诊断疾病 6
五、规范疾病治疗 6
六、有效保护现场 7
七、了解法医鉴定 7
第三节 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7
一、现场勘验 7
二、活体检查 8
三、尸体解剖 8
四、物证检验 8
五、书证检验 8
第四节 法医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8
一、中国法医学简史 8
二、外国法医学简史 9
三、法医学发展展望 10
第二章 死亡与死后变化 11
第一节 死亡 11
一、死亡的概念 11
二、死亡的过程与假死 13
三、法医学死亡分类 14
四、死亡原因与死亡机制 14
五、死亡方式 15
六、死亡证明书 16
第二节 死后变化 16
一、死后变化的概念 16
二、早期死后变化 16
三、晚期死后变化 20
四、昆虫、动物对尸体的毁坏 23
五、死后人为现象 23
第三节 死亡时间推断 24
一、死亡时间的概念 24
二、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意义 24
三、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24
第三章 机械性损伤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机械性损伤的概念及分类 27
二、机械性损伤的形成机制 27
三、机械性损伤的检查与记录 28
第二节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29
一、形态改变为主的损伤 29
二、功能改变为主的损伤 31
第三节 机械性损伤的类型 32
一、钝器伤 32
二、锐器伤 37
三、火器伤 40
第四节 重要部位机械性损伤 43
一、颅脑损伤 43
二、胸部损伤 49
三、腹部损伤 50
第五节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51
一、死亡原因的确定 51
二、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 52
三、损伤时间的推断 54
四、致伤物的推断与认定 54
五、死亡方式的判断 55
第四章 机械性窒息 57
第一节 概述 57
一、概念及分类 57
二、死亡过程及表现 57
三、尸检所见 58
第二节 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 59
一、缢死 59
二、勒死 63
三、扼死 65
第三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 66
一、死亡机制和过程 66
二、尸体征象 66
三、法医学鉴定 67
第四节 堵塞呼吸道所致的窒息 67
一、捂死 67
二、哽死 67
第五节 溺死 68
一、过程与机制 68
二、形态学变化 68
三、硅藻检验 70
四、死亡时间 70
五、法医学鉴定 70
第六节 性窒息 71
一、现场 72
二、窒息方式与死亡机制 72
三、尸体征象 72
四、法医学鉴定 72
第七节 体位性窒息 72
一、死亡过程与机制 73
二、尸体征象 73
三、法医学鉴定 73
第五章 烧死、冻死及电击死 74
第一节 烧死 74
一、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74
二、烧死的死亡机制 75
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75
第二节 冻死 76
一、冻死的形态学改变 76
二、冻死的死亡机制 77
三、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78
第三节 电击死 79
一、电击死的征象 79
二、电击死的死亡机制 80
三、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82
四、雷击死 83
第六章 猝死 85
第一节 概述 85
一、猝死的定义 85
二、猝死的特点 85
三、猝死的原因 85
第二节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86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86
二、呼吸系统疾病 88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88
四、消化系统疾病 90
五、生殖系统疾病 90
第三节 原因不明的猝死 91
一、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91
二、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92
第四节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92
一、案情调查与现场勘察 92
二、尸体检验 93
三、死因分析 93
第七章 中毒 95
第一节 概述 95
一、毒物及中毒的概念 95
二、毒物的分类 95
三、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 96
四、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97
五、中毒的死亡方式 98
第二节 常见毒物中毒 99
一、乙醇中毒 99
二、毒品中毒 100
三、一氧化碳中毒 102
四、农药中毒 103
五、氰化物中毒 105
六、杀鼠剂中毒 105
七、砷化物中毒 106
八、催眠、镇静类药物中毒 107
九、其他毒物中毒 108
第三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111
一、案情调查 111
二、现场勘验 111
三、症状分析 111
四、尸体检查 112
五、提取检材 114
六、毒物分析 115
第八章 性侵害、杀婴 119
第一节 性侵害 119
一、性侵害的概念 119
二、性侵害的分类 119
三、性侵害的法医学鉴定 120
第二节 杀婴 124
一、杀婴的概念 124
二、常见的杀婴方式 124
三、杀婴的法医学鉴定 124
第九章 法医临床学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一、概念 128
二、目的与任务 128
三、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28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129
一、损伤 129
二、伤残 131
三、医疗损害 132
四、年龄推断 132
五、其他问题 132
第三节 诈病与造作病(伤) 134
一、诈病 134
二、造作病(伤) 136
第四节 虐待 137
一、概述 137
二、类型和特点 138
三、鉴定 139
第十章 精神疾病 140
第一节 概述 140
一、概念 140
二、鉴定方法 140
三、鉴定任务 141
第二节 法定能力鉴定 141
一、概念和法律依据 141
二、标准与方法 143
第三节 精神伤残鉴定 146
一、概念和法律依据 146
二、标准与方法 147
第十一章 DNA遗传标记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一、DNA多态性 149
二、DNA遗传标记 149
三、DNA遗传标记的选择 150
四、DNA多态性分析技术 150
第二节 短串联重复序列 151
一、特点 151
二、基因座与等位基因命名 151
三、法医学应用 151
四、常用STR基因座 152
五、分型技术 152
第三节 其他DNA遗传标记 153
一、单核苷酸多态性 153
二、线粒体DNA多态性 154
第十二章 生物检材 156
第一节 概述 156
一、个人识别 156
二、特点 156
三、分析策略 157
四、发现、采集、包装和送检 157
五、检验程序和要求 158
第二节 血痕检验 158
一、肉眼检查 159
二、预试验 159
三、确证试验 159
四、种属鉴定 160
五、个人识别 161
六、其他检验 163
第三节 精斑检验 163
一、肉眼检查 163
二、预试验 164
三、确证试验 164
四、种属鉴定 165
五、个人识别 165
第四节 其他生物性斑迹分析 166
第五节 毛发检验 166
一、毛发与其他纤维的鉴别 166
二、人毛与动物毛的鉴别 166
三、人毛部位的确定 167
四、毛发的脱落和损伤 167
五、毛发的个人识别 167
第六节 骨骼检验 167
一、骨的确定 168
二、骨骼的种属鉴定 168
三、一人骨或多人骨的鉴别 168
四、个人识别 169
五、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测及损伤的鉴定 172
第七节 牙齿鉴定 172
一、种属鉴定 173
二、年龄推断 173
三、个体生活特征 174
四、个人识别 174
第八节 其他组织检验 174
第九节 脱落细胞检验 175
第十节 个人识别结果评估 175
第十三章 亲子鉴定 180
第一节 概述 180
一、鉴定的应用 180
二、鉴定的依据 180
三、鉴定的原理 182
第二节 亲子鉴定常用遗传标记 183
一、遗传标记的选择 183
二、效能的评估 184
第三节 鉴定的程序 185
一、鉴定的受理 185
二、鉴定的实施 186
三、鉴定文书的出具 186
第四节 结果分析 186
一、遗传证据的强度 186
二、亲权关系的判定 190
第十四章 医疗纠纷 193
第一节 概述 193
一、特点 193
二、类型 193
三、医疗相关的犯罪 194
第二节 医疗损害 194
一、侵权责任 195
二、法医学鉴定 196
第三节 医疗事故 199
一、构成与分级 199
二、技术鉴定 200
第十五章 法医学鉴定 202
第一节 概述 202
一、概念与分类 202
二、法医鉴定人 202
三、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 202
第二节 鉴定程序 203
一、委托与受理 203
二、实施 204
第三节 鉴定原则 205
一、合法性 205
二、客观性 205
三、独立性 205
四、时限性 206
五、保密性 206
第四节 鉴定意见的形成 206
一、分析的方法 206
二、准确性的判断 207
三、鉴定意见书 207
第五节 鉴定人出庭作证 208
一、出庭的程序 208
二、出庭的原因 208
三、出庭的权利与义务 208
四、出庭的实务 208
推荐阅读 21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