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学术史回顾 5
三、研究思路 12
四、基本框架及研究资料 13
第一章 根据地基层行政区划的变动 23
一、恢复与重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 24
二、取消乡政权,建立三级行政区划 27
三、区以下行政区划的具体运作 36
四、小结 42
第二章 战时中共乡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上) 44
一、乡村政权的恢复与重构 44
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乡村政权的不同策略 49
三、乡村政权构建中的民选 63
第三章 战时中共乡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下) 87
一、乡村政权建设中的干部问题 87
二、乡村政权建设中的参议会 108
三、乡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 123
四、小结 133
第四章 规训与革命:战时中共在福山敌占区内部训练 137
一、对壮丁的训练 138
二、对青年的训练 144
三、对伪乡保人员的捕训工作 149
四、小结 158
第五章 根据地基层司法工作 161
一、抗日司法制度的确立 161
二、实际运作中的调解制度 166
三、战时司法工作的特点 175
四、战时司法工作的局限 183
五、小结 187
第六章 战时根据地粮食工作 189
一、粮食生产 190
二、征粮制度的确立与变化 203
三、胶东抗日根据地粮食征收情形 212
四、粮食的管理 222
五、粮食上的对敌斗争 229
六、小结 245
第七章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247
一、以法币为本位货币,逐步巩固与扩大北钞信用 248
二、确立北海票为本位币,贬值法币价格 253
三、停法禁伪 257
四、小结 264
第八章 根据地的群众团体 267
一、会员的发展与整理 269
二、群众团体的干部 277
三、党、政府与群众团体 291
四、群众团体与群众运动 301
五、小结 306
第九章 根据地的基层人民武装建设 308
一、乡村抗日自卫团的设立 309
二、民兵的设置 316
三、中共对乡村人民武装的掌控 333
四、国家视野中的民兵组织 345
五、小结 352
第十章 革命、阶级与性别:战争中的女性 354
一、革命视野中的妇女运动 354
二、战争与政治动员视角下的女性 362
三、斗争视野中的女性 377
四、革命、婚姻与家庭 385
五、小结 396
第十一章 战时中共对伪军的策略 398
一、中共对伪军的认识及相应工作机构的设置 398
二、战时山东伪军情形及伪军工作机关 402
三、战时中共对敌伪的政治宣传工作 407
四、中共对伪军的策略 414
五、战时中共对伪属统战工作 421
六、战时中共对伪组织、伪行政人员的策略 431
七、小结 440
第十二章 战时中共对会门的政策 442
一、引言 442
二、抗战初期中共对会门的认识与政策 444
三、抗战相持阶段后敌伪顽对会门利用 449
四、抗战相持阶段后中共对会门的对策 454
五、小结 460
第十三章 革命叙事下的乡村饮食 462
一、问题的提出 462
二、食物与阶级“剥削” 463
三、饮食斗争中的逻辑 469
四、斗争果实的再分配 474
五、根据地内部在食物方面的斗争 482
六、围绕食物革命干部群众的各种不良行为 486
七、革命动员与话语中的食物 492
八、讨论 503
第十四章 过“年”:胶东抗日根据地革命叙事 507
一、问题的提出 507
二、中共对春节的认识及过年形式的改造 508
三、过年期间的拥军优属 518
四、过年期间的对敌宣传与斗争 525
五、过年期间根据地的各种工作的开展 532
六、小结 536
第十五章 革命根据地儿童节述评 539
一、问题的提出 539
二、中共对儿童的认识及对儿童节的重视 540
三、儿童节与儿童的教育事业 543
四、儿童团与儿童节 548
五、儿童节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551
六、中共与儿童节 555
七、小结 559
第十六章 形塑红色节日 560
一、问题的提出 560
二、红色节日的设置 561
三、各类节日的解析 568
四、革命纪念周、纪念月 583
五、小结 595
第十七章 讨论 598
一、微观视域下的胶东抗日根据地 598
二、仪式、话语、象征与革命动员 602
三、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双重性——抗日与革命 611
附录 617
参考文献 622
索引 635
后记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