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揭开安全生产监管的面纱 1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和实质内涵 1
一、监管的概念与内涵 2
二、专业监管的内涵与分类 2
三、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与内涵 5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构成要素 8
一、战略要素 9
二、维度要素 15
三、体制要素 16
四、运行要素 18
五、发展要素 20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结构模式 21
一、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基本框架 21
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优化选择 23
三、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25
第四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分类 31
一、直接监管 31
二、间接监管 32
三、行业监管 33
四、属地监管 34
五、综合监管 36
六、专项监管 39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特征 40
一、安全生产监管的外在特征 41
二、安全生产监管的属性特征 42
三、安全生产监管的供给与需求特征 44
第二章 安全生产监管应把握的重点 47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四大使命 47
一、生命安全健康 47
二、设备财产防损 51
三、社会稳定协调 54
四、经济持续发展 56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五大依据 58
一、安全科学原理 59
二、本质安全原理 65
三、事故致因原理 68
四、安全系统原理 73
五、安全经济原理 76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的六大要素 80
一、领导与决策 80
二、策略与规划 82
三、结构与体系 83
四、信息与资源 86
五、流程与技术 88
六、文化与学习 89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的有效性研究 91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性的内涵 91
一、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性的内涵表现 91
二、安全生产监管的效向 93
三、安全生产监管的效性和效度 94
四、影响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性的因素 96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管效益与增值分析 97
一、安全效益分析 97
二、安全增值分析 98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性的评估 99
一、建立对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性的整体评估 100
二、安全生产监管评估的标准与模型 100
三、安全生产监管评估的内容 101
四、安全生产监管有效性评估的方法 101
第四节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102
一、建立监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102
二、完善监管制度并加大查处力度 103
三、处理好安全生产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103
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的协调 104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管内部效率的提高 104
一、强化弹性与灵活化监管 105
二、强化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一致 105
三、强化柔性与激励性监管 106
第四章 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创新 107
第一节 前瞻性监管 107
第二节 逆向性监管 111
第三节 解剖式监管 114
第四节 动态化监管 117
第五节 一体化监管 121
第六节 循数监管 128
第七节 循环监管 133
第八节 网格化监管 136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管心智的奥秘 142
第一节 心智解读 142
第二节 心智模型的解读 143
一、专门领域知识心智 144
二、内在动机心智 145
三、问题发现心智 145
四、标准判断心智 146
五、说服传播心智 146
六、多元文化融合心智 147
第三节 模型因素解析 148
一、支持系统 150
二、动力系统 151
三、调控系统 151
第四节 安全监管心智的特征 153
一、动态性 153
二、整体性 153
三、可测性 153
四、双层性 154
五、稳定性 154
六、蒙蔽性 154
七、渐变性 155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管心智的管理 155
一、心智的生理基础 155
二、安全生产监管的心理机制 159
三、安全监管心智的管理方法 164
第六章 培育安全生产监管心智的路径 170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监管观 170
一、系统理念 170
二、重点理念 171
三、依法理念 171
四、创新理念 171
五、战略理念 172
六、为民理念 172
七、从严理念 172
八、没有禁区理念 173
九、区别对待理念 173
十、重在防范理念 174
第二节 学会安全生产底线思维 174
一、安全底线思维的特点 174
二、安全底线思维的意义 176
三、安全底线思维的运用 177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心智的培育路径 179
一、建设特色监管文化 180
二、开展职业人角色认定 180
三、开展创新性监管活动 181
四、激发监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82
五、提升监管者监管能力 183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管的成功范式 184
一、“互联网+安全生产”模式 184
二、“阶梯式”监管模式 187
三、叠加式监管模式 189
四、“433”监管模式 191
五、第三方参与监管模式 194
六、倒推式监管模式 195
后记 197
参考文献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