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城乡之辨与城乡之变 10
第一节 差异空间 12
一 乡村社会与乡土美学 12
二 城市的繁荣及其“压迫” 17
三 城市与乡村的对视与互照 21
第二节 二元格局 23
一 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原因 23
二 城乡分化与人口逆向迁移 24
三 知青作家创作的出发点 27
第二章 知青作家笔下的乡土世界 29
第一节 知青作家乡土经验的差异性 29
一 南北东西中的对照 29
二 多民族经验的比照 42
三 插队与团场的差异 49
第二节 知青文学中乡土世界的多义性 56
一 砥砺身心的艰苦天地 56
二 革命事业的红色土壤 66
三 诗魔并存的生态王国 71
四 寓意多元的动物世界 82
第三节 知青作家的农民观和乡土观 95
一 “严父”与“慈母” 95
二 知青与农民:乡土大地上的对视 99
第三章 城市经验与知青作家创作 106
第一节 返城前知青作家的城市经验 106
一 青春前史与城市躁动 106
二 “准乡下人”的城市遥望 107
第二节 返城后知青作家的城市书写 112
一 “城市归来者”的困顿与磨合 112
二 形形色色的城市病灶 116
三 凡人生活与日常审美 129
四 书籍与性:关键词的更迭 137
第三节 知青文学生产和传播的都市化转型 149
一 知青作家作品的通俗化转向 149
二 知青文学多元化的传播路径 151
第四章 知青作家的乡愁辩证法 154
第一节 儿行千里母担忧——家乡的牵绊 155
一 血缘与地缘——难舍的眷恋 155
二 逃离与回归中的犹疑 162
第二节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的困惑 163
一 城市与乡土:知青的双重故乡 163
二 重返乡土的路径与感受 167
第三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原乡的冲动 174
一 知青原乡情结的生成背景及紧迫性 174
二 心灵秩序与精神家园的求索与重构 175
第五章 作家代际更迭与城乡想象的差异 183
第一节 代际差异与文学创作 183
第二节 “老三届”:乡土膜拜与城市疏离 184
第三节 “六九届”:乡土疏离和城市回归 194
第四节 晚生代作家:乡土解构和城市质疑 201
第六章 貌合与神离:流派比较的视野 206
第一节 继承或反拨——与乡土文学之比较 206
一 知青文学与现代乡土文学 206
二 知青文学与新时期乡土文学 210
第二节 被乡村所改造的知识分子——与延安作家之比较 218
一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深远影响 218
二 知青作家与延安作家的异同 223
第三节 激进主义向保守主义转向——与寻根作家之比较 227
一 身份的重合——从文学乡土到文化乡土 227
二 从激进主义到保守主义的转向 229
第四节 视域分野与题材合流——与当代都市作家之比较 233
一 上海当代都市文学的勃兴 234
二 知青作家整合城乡资源的诉求——以王安忆为代表 238
三 知青作家的都市化转型及其限度 240
结语 知青作家城乡书写的意义及反思 243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