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西方新敌面前的“天朝”旧容 3
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 3
问题的提出 3
军费支出总额之估计 7
清朝经费的来源 17
军费支出的用项 30
结论 40
附表:各省区捐输情况表 41
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 49
英国侵略军的兵力 49
清军的兵力 52
对抗中的中英兵力对比 56
清军兵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61
结论 72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与英、法军兵力 73
广州地区军事冲突阶段(1856.10—1857.6) 73
第一次全面作战阶段(1857.7—1858) 76
换约作战阶段(1859) 80
第二次全面作战阶段(1860) 82
再论清军兵力难以集中的原因 89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装备与训练 94
装备一:战船 94
装备二:炮与炮台 96
装备三:轻兵器 99
训练废弛及其原因 103
清军的装备与训练同近代战争之差距 106
“天朝”观念下的外交失矩 113
广州反入城斗争三题 113
要求入城的条约依据 113
要求或反对入城的理由 118
1849年“伪诏”的确认 128
入城与修约:论叶名琛的外交 140
反入城的情结 141
英、美的修约要求与叶名琛的内心判断 145
“以静制动”:1854—1856年叶名琛的对策 150
战争初起与叶名琛的“报捷” 154
广州城陷前的自信:不确的情报与错误的分析思路 161
简短的结语 169
附记:关于叶名琛的未见奏折 171
公使驻京本末 174
“公使驻京”之由来 174
《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对“公使驻京”的规定 181
全免关税与修改条约 193
俄国使节、美国公使在北京 202
西礼觐见的威慑力量 211
普鲁士等国条约的范式 223
西礼觐见的实现 236
简短的结语 250
第一次中比条约的订立时间及其评价 253
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实距 261
虎门之战研究 261
虎门的地理形势与战略地位 261
虎门设防情况 262
琦善撤防质疑 267
作战经过 276
虎门之战的失败原因 282
浙东之战的战术 289
战前的调兵拨饷 289
奕经的排兵布阵 292
雇勇中的秘密 299
吴淞之战新探 304
吴淞的地理形势与平时设防 304
战前的筹防措施及其评价 306
战斗经过 311
牛鉴、王志元对战败的责任 314
结论 317
大沽口之战考实 318
大沽口的地理形势与战前设防状况 318
1858年大沽口之战 322
1859年大沽口之战 328
1860年大沽口之战 351
结论 363
上海三联书店版后记 365
附录 369
征引文献 369
人名船名译名表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