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刘国光 1
第一篇 制度问题研究 3
一、现代企业制度 3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意义 3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6
(三)公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2
(四)我国企业改革的历史演进与企业制度选择 15
(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施步骤 20
(六)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题 23
(七)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26
(八)现代企业制度的代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4
(九)通过“存量分解”推动企业的公司化改造 38
二、企业产权制度与产权交易 43
(一)产权与产权制度 43
(二)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演进 49
(三)产权交易问题的理论争鸣 54
(四)企业产权交易的方式 59
(五)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64
(六)企业的联合 70
(七)企业集团 77
第二篇 调控问题研究 87
一、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8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87
(二)宏观调控主体 91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 96
(四)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调控 103
(五)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控 109
(六)关于宏观调控的理论争论 114
二、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研究 120
(一)传统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 120
(二)加强与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24
(三)目前宏观经济调控问题剖析 128
(四)宏观调控机制转换的思路研究 133
(五)现阶段我国的宏观调控 136
(六)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 141
三、美日英德法五国的宏观调控 145
(一)美国的宏观调控 145
(二)日本的宏观调控 150
(三)英国的宏观调控 156
(四)德国的宏观调控 162
(五)法国的宏观调控 167
第三篇 市场问题研究 177
一、关于市场问题的一般理论 177
(一)市场的概念 177
(二)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180
(三)市场经济的本质 182
(四)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 183
(五)马克思关于市场机制的思想 190
(六)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市场机制的思想 194
(七)市场机制的含义与特点 197
(八)价格机制对经济的调节 203
(九)市场机制的功能及其作用条件 207
(十)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特点 210
二、市场体系问题研究 216
(一)市场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216
(二)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 220
(三)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与宏观培育对策 225
(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229
(五)生产资料市场与我国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234
(六)资本市场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238
(七)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42
(八)技术市场与科技成果的商品化 249
(九)信息市场的特点、类型及作用 254
(十)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和作用 258
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 263
(一)经济体制的类型及分析的理论框架 263
(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269
(三)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体制模式比较 275
(四)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 284
(五)计划经济体制 289
(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295
(七)体制转轨的关键、难点和对策 300
第四篇 公关问题研究 315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和发展 315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 315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和学科性质 319
(三)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 322
(四)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330
(五)我国发展公共关系的社会意义 332
二、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335
(一)公共关系调查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335
(二)公共关系计划的类型和制定 342
(三)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346
(四)公共关系效果评估 350
(五)建树良好的企业形象 352
三、公共关系的战略问题 357
(一)公共关系的战略构成 357
(二)公共关系战略研究的意义 367
(三)公共关系战略的发展 372
四、外部与内部公共关系 377
(一)外部公共关系中的消费者行为与心理 377
(二)外部公共关系中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383
(三)外部公共关系中消费者购买动机和模式 389
(四)外部公共关系的重点和焦点 395
(五)内部公共关系的内容和基本途径 400
五、公共关系传播的活动 405
(一)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方法 405
(二)公共关系广告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制作原则 410
(三)公共关系的其他传播方式 413
六、综合性的公共关系活动 422
(一)公共关系会议的类型与筹办 422
(二)开放参观活动的方式与组织 426
(三)特别节目的类型与举办 430
(四)企业危机处理 434
第五篇 管理问题研究 445
一、企业管理体制 445
(一)企业管理体制的含义 445
(二)企业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 447
(三)企业管理体制的特征 450
(四)企业成功离不开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 454
(五)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原则与依据 456
(六)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 461
(七)企业资产形式及其经营方式的选择 465
(八)企业领导体制 471
二、企业管理组织 478
(一)企业管理组织的含义 478
(二)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设计依据 480
(三)企业管理组织的具体形式及其选择依据 486
(四)企业管理组织的灵魂——企业文化 496
(五)企业管理组织灵魂的改造:企业文化构建 503
(六)企业管理组织不可缺少的条件:组织机制 507
(七)企业成功与企业组织机制建设 510
(八)企业管理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516
三、企业管理方式 522
(一)企业管理方式的内涵与发展 522
(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特点 525
(三)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527
(四)我国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 533
(五)企业成功与管理方法的运用 537
(六)企业成功与管理手段 543
(七)行政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544
(八)经济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547
(九)法律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549
(十)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551
(十一)制度管理:保障企业成功的根本性措施 554
四、企业管理的内容 560
(一)企业管理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560
(二)企业管理科学化是企业走向成功的保证 561
(三)制定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 565
(四)企业新产品开发 570
(五)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574
(六)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578
(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81
(八)企业产品成本管理 585
(九)企业筹资和投资管理 588
(十)企业收入分配科学化 593
第六篇 经营问题研究 599
一、经营权及其实现问题 599
(一)企业经营权的基本内容 599
(二)企业两权分离体制 603
(三)企业的股份经营 608
(四)企业的承包经营 613
(五)企业的租赁经营 618
(六)企业的集团经营 622
(七)企业的代理营销 626
(八)企业的连锁经营 631
二、企业的经营机制及其转换 637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637
(二)现代企业的经营 642
(三)企业的生产经营 647
(四)企业的技术进步 651
(五)企业模拟市场核算 656
(六)企业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 661
(七)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 665
(八)搞好国有企业经营的途径 670
三、企业的经营战略 675
(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675
(二)企业发展战略 679
(三)企业竞争战略 684
(四)企业市场开发战略 688
(五)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692
(六)企业技术进步战略 696
(七)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 701
(八)企业CI战略 705
四、企业的经营策略 712
(一)选择目标市场与确定营销组合策略 712
(二)企业产品策略 718
(三)企业定价策略 730
(四)企业分销策略 735
(五)企业促销策略 740
五、若干项目的经营问题 745
(一)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745
(二)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748
(三)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754
(四)企业致胜之道 762
(五)直复营销——种跨世纪的营销工具 770
(六)人物营销——市场营销的新扩展 772
(七)传销——一种备受争议的销售方式 777
第七篇 改革问题研究 783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783
(一)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783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785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87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793
(五)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必要性 796
(六)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一般 800
(七)“翻牌”公司的表现形式和应采取的对策 804
(八)公司制企业中职工生产积极性的保持和调动 809
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814
(一)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 814
(二)企业淘汰机制与形式问题 818
(三)采取多种形式放活国有小型企业 821
(四)外资嫁接改造 824
(五)工业“第二资创业”,“改地”与“改制”相结合 827
三、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830
(一)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830
(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833
(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 836
(四)企业竞争机制的形成 838
(五)企业人才的开发和流动 842
四、企业的治理结构 845
(一)“新三会”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845
(二)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849
(三)实行子公司、事业部制管理 854
(四)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857
五、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 862
(一)规范企业财会制度,落实《两则》 862
(二)企业的举债经营与资金成本 866
(三)企业要正确对待无形资产 871
(四)解决国有资产价值流失的途径 876
(五)正确处理所有者权益问题 880
(六)企业资金的呆滞与加速周转 885
六、企业经营环境的变革与企业改革的关系 889
(一)国家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与企业改革 889
(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与企业改革 893
(三)价格改革与企业改革 896
(四)其他各类体制改革与企业改革 900
第八篇 开放问题研究 905
一、开放的理论与改革 905
(一)经济开放的含义与特征 905
(二)开放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908
(三)开放式企业的行为特征 912
(四)正确把握经济开放理论是搞好企业开放的基本前提 915
(五)正确理解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是搞好企业开放的关键 920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开放策略是搞好企业开放的根本保证 926
(七)企业在开放过程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930
(八)企业在开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大陆、台湾、港澳的经济合作与联合 934
二、开放的方法与技术 938
(一)开放的方法与技术是一门艺术 938
(二)掌握和运用开放艺术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942
(三)选择开放的方法与技术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945
(四)企业选择和运用开放的方法与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949
(五)企业成功地进行进出口贸易的方法与技术 952
(六)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引进的方法与技术 955
(七)企业成功地利用外资的方法与技术 958
(八)企业成功地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的方法与技术 960
三、大中型企业国际化 965
(一)企业国际化的含义、特征及其类型 965
(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969
(三)企业国际化条件分析 972
(四)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和主体形式 975
(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成功战略 979
(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步骤 984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与挑战 988
(一)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的“复关”谈判 988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993
(三)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 997
(四)加入世贸组织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1002
(五)加入世贸组织使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1006
(六)加入世贸组织与企业的自我保护 1012
(七)抓住有利时机,占领国际市场 1016
(八)提高产品质量,以质取胜 1021
(九)注重技术进步,壮大企业实力 1027
(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发展企业集团 1031
第九篇 效益问题研究 1039
一、经济效益理论研究 1039
(一)马克思关于经济效益的思想 1039
(二)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经济效益的讨论 1044
(三)经济效益的内涵与实质 1047
(四)正确认识经济效益 1051
(五)提高经济效益的三个方面 1056
(六)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 1060
(七)正确认识经济效益规律 1062
(八)强化经济效益观念 1065
(九)经济效益的构成与优化 1070
(十)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效益型经济模式 1073
二、不同类型经济效益的特点 1077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1077
(二)社会主义微观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1081
(三)结构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1083
(四)规模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1086
(五)相关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1090
(六)科技经济效益及其特点 1091
(七)潜能与潜能经济效益 1095
(八)时间经济效益及其特征 1098
(九)空间经济效益及其特征 1103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1106
(一)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方法 1106
(二)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方法 1113
(三)提高结构经济效益的途径 1118
(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方法 1120
(五)提高相关经济效益的方法 1126
(六)提高科技经济效益的方法 1130
(七)提高潜能经济效益的方法 1133
(八)提高时间经济效益的方法 1135
(九)提高空间经济效益的方法 1137
第十篇 理论基础研究 1143
一、哲学理论基础 1143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1143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力标准 1146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114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集中与分散 1152
(五)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1155
(六)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160
二、经济理论基础 1164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经济建设的理论保证 116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了企业成功的性质和出发点 1168
(三)渐进式改革战略与“大爆炸”改革战略 117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定了企业成功的基本方向 1174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 1178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和剩余价值 1180
(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183
(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186
三、科学理论基础 119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 119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税收 119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投资 1198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1202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 1206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务与会计 1210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对外贸易 1215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 1218
(九)资产经营——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新课题 1223
(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期货交易 1226
(十一)现代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 1230
(十二)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 1235
(十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 1239
第十一篇 科技问题研究 1247
一、经济、科技、教育的关系 1247
(一)经济、科技、教育三位一体 1247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 1252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1256
(四)以教育为本的理论与实践 1259
(五)科技进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1263
(六)科技进步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1267
二、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1271
(一)企业与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1271
(二)企业新产品研制周期与科技进步过程 1275
(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1279
(四)科技商品的特点及其价格决定 1284
(五)开拓和完善社会主义统一的科技市场 1290
(六)科技商品的流通规律 1296
三、科技思维和科技方法 1300
(一)企业技术进步和唯物辩证法 1300
(二)行为科学和通用汽车公司的成功 1303
(三)广义系统方法与企业的经营战略 1307
(四)创新植入增长论及其应用 1310
(五)合同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1313
(六)科技国际化趋向和海外科研开发据点的设立 1315
(七)价值工程和企业效益 1318
四、适用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1322
(一)适用科技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1322
(二)信息是适用科技发展的契机 1325
(三)巧用适用科技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1328
(四)工业造型设计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1332
(五)培育人才是发展适用科技的根本战略 1335
(六)科技转让不可拘泥于“门当户对” 1339
(七)实行经济科技一体化,加速适用科技转化 1342
第十二篇 文化问题研究 1351
一、企业文化基本理论 1351
(一)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351
(二)文化与经济问题透视 1355
(三)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1360
(四)企业文化的诊断——不容忽视的问题 1364
(五)企业文化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1368
(六)企业文化的理论争议 1371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素质 1377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1377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1380
(三)企业文化的环境 1384
(四)企业文化的类型与选择 1389
(五)现代企业管理的哲学理念 1393
(六)企业价值与企业价值观 1396
(七)企业素质及其评价 1400
(八)企业家素质的培育 1403
(九)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1408
(十)不断创新是企业精神的核心 1412
(十一)企业行为及其优化 1415
(十二)企业公共关系 1421
(十三)企业形象的识别与国际比较 1426
(十四)会计文化——个被忽视的文化问题 1430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1438
(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1438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与方法 1441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1444
(四)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 1447
(五)企业文化与两个文明建设 1449
(六)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1452
(七)中国文化传统与企业文化 1456
(八)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 1459
(九)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与启示 1463
第十三篇 精品精髓研究 1469
一、世界著名企业经营成功之道 1469
(一)美国纳尔科化学公司的经营秘诀 1469
(二)瓦尔·圣·朗贝尔公司的“高、精、特、雅、名”经营法 1472
(三)以高科技、新产品称雄市场的贝尔集团 1475
(四)重振雄风的瑞士手表 1478
(五)罗丽亚公司的成功之路 1481
(六)王安电脑公司的破产与再起 1484
(七)科技与信息——“雀巢”腾飞的两只翅膀 1487
(八)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管理之术 1490
(九)日本东丽公司在战后的新发展 1494
二、中国近现代优秀企业家经营思想研究 1498
(一)张謇——“实业救国”论的倡导者 1498
(二)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出版家 1501
(三)穆藕初——引进科学管理、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勇士 1507
(四)范旭东——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者 1510
(五)陈嘉庚——爱国华侨实业家 1512
(六)张弼士——我国洋酒酿造业的第一人 1514
(七)汤蒂因——打出来的商战女将 1515
(八)李嘉诚——从塑料花到猛龙过江的弄潮儿 1517
(九)包玉刚——世界级的船王 1520
(十)霍英东——白手起家的“穷小子” 1521
(十一)王永庆——台湾经营之神 1522
(十二)蔡万春、蔡万霖——创新于奇的两兄弟 1524
(十三)曾宪梓——闯进“男人的世界”的男子汉 1526
(十四)陈玉书——“二道毛”的景泰蓝大王 1528
(十五)孙烨——掀起“太烟”“超越”浪花的带头人 1529
(十六)许连捷——独辟蹊径、创造名牌的民营企业家 1535
三、外国管理名著简介 1540
(一)《科学管理原则》 1540
(二)《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545
(三)《管理学》 1550
(四)《企业的人事方面》 1555
(五)《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1560
(六)《管理决策新科学》 1564
(七)《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1569
(八)《生产管理基础》 1574
四、中国古、近代经济管理论著 1579
(一)《墨子》 1579
(二)《孟子》 1580
(三)《荀子》 1582
(四)《管子》 1583
(五)《史记·货殖列传》 1587
(六)《史记·平准书》 1589
(七)《盐铁论》 1592
(八)《大学衍义补》 1597
(九)《海国图志》 1601
(十)《资政新篇》 1604
(十一)《续富国策》 1606
(十二)《盛世危言》 1609
(十三)《实业计划》 1613
第十四篇 发展创新研究 1619
一、企业创新概论 1619
(一)企业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1619
(二)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 1622
(三)企业创新的效应 1623
(四)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各周期阶段企业创新的背景 1625
(五)企业创新:企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内在动力 1629
二、企业创新理论史 1633
(一)熊彼特的企业创新理论 1633
(二)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创新理论 1635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 1638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一般概念 1638
(二)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1640
(三)中国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问题 1642
(四)中国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基本思路 1644
四、企业的管理创新 1646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内容 1646
(二)企业的经营机制 1648
(三)中国传统体制下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1651
(四)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 1655
五、企业的技术创新 1658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形式和特点 1658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1659
(三)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1661
(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