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研究的缘起 1
一 公共哲学研究的兴起 1
二 公共哲学的问题意识 5
三 公共哲学的辩难 10
四 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的致思路径 22
第一章 公共哲学的诠释 27
一 公共哲学的旨趣:追寻公共性 27
二 公共哲学的特质:公共性与人的本质的逻辑关系 48
三 人本学取向的公共哲学研究路径 59
四 公共哲学的界定 85
第二章 青年马克思哲学人类学公共性思想的超越 111
一 哲学人类学公共性思想的形而上学之路 112
二 古希腊心灵哲学对公共性的理性本体论确证 113
三 德国古典哲学对公共性的自由本体论植根 131
四 青年马克思哲学人类学公共性思想的超越 157
第三章 人的本质:公共性的确证 185
一 马克思对抽象的人的本质的超越 186
二 人的本质现实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
三 合目的性的超越性生存是人的本质 221
第四章 马克思公共哲学的本体论 248
一 马克思公共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基石 248
二 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的本体论承诺 264
三 共同体、社会与人的自由个性 284
四 市民社会与自由个性的对立 307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的社会历史规律 330
一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的历史生成 330
二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公共性:社会形态的辩证发展 35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公共性建构 374
一 超越市民社会的历史辩证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科学奠基 375
二 重构新社会的历史条件异质性与超越的可能性 387
三 社会主义实践中公共性建设的经验教训 396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性发展的维度 400
第七章 余论:西方公共性僭越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413
一 阿伦特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与公共性重建的意向 413
二 哈贝马斯对重建公共性的理论构思 422
三 对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批判的批判 436
参考文献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