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社会救济的含义及其相关概念 1
二、选题缘由 5
三、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7
四、研究方法及本书结构 11
第一章 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辨误 13
第一节 学术界对汉代自然灾害次数的统计 13
第二节 对已有统计数字的辨误 16
第二章 救灾的职官、财政及相关的奖惩制度 21
第一节 救灾的职官 21
一、大司农 21
二、巡行使者 22
三、地方官吏 23
第二节 救灾财政支出和管理 25
第三节 监督奖惩制度 27
第三章 政府灾害救济的措施及其评价 30
第一节 粮食储备 30
一、中央仓储制度 31
二、地方仓储制度 33
第二节 治理水患 36
第三节 其他救灾措施 41
一、粮食赈济 41
二、假民公田与赐民公田 42
三、减免租税 44
四、以工代赈 46
五、节减开支 47
第四节 救灾实践简评 48
第四章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 54
第一节 社会弱势群体 54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 54
二、汉代贫富差距悬殊 56
第二节 残疾者救济 58
一、残疾的类型 58
二、政府对残疾者的赏赐和复除 60
三、刑法对残疾者的优待 61
第三节 优恤妇女、儿童 62
一、优恤妇女 62
二、优恤儿童 66
第四节 养老制度 71
一、政府养老 72
二、民间养老 81
三、汉代养老政策的局限性 85
第五节 一般贫困救济——以限田、假田和赐田为例 86
一、限田 86
二、假民公田与赐民公田 96
第五章 对贫困官吏和寒士的救济 102
第一节 对贫困官吏的救济 102
一、汉代官俸差距悬殊 102
二、对贫困官吏的救济措施 104
第二节 寒士救济 108
第六章 两汉民间的慈善行为 111
第一节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 111
一、慈善的定义 111
二、出现个人慈善行为的社会背景 112
三、行为的主体 115
四、救济的方式 116
五、救济的客体 118
六、慈善行为的动机分析 119
七、政府对个人慈善行为的提倡 121
八、小结 122
第二节 宗族救济 123
一、救恤贫困族人 124
二、恤养孤寡 128
三、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 129
第三节 民间互助组织 131
一、东汉《侍廷里父老?买田约束石券》的研究 131
二、其他民间互助组织 136
第四节 邻里互助 139
第七章 两汉社会救济的特点比较 142
一、东汉更重视优恤残疾人 142
二、皇帝所遣使者的身份在前后汉有所变化 144
三、在减少皇室开支方面,西汉做得比东汉好 145
四、在减免租税方面,西汉一般是租税并提 146
五、东汉时,宗教(特别是道教)在民间得到了传播 147
第八章 汉代社会救济的历史启示 148
一、完善救灾制度,提高救灾效率 148
二、健全法律体系,弘扬孝善文化 149
三、明确宗族社会职能,引导宗族良性发展 151
结语 153
参考文献 156
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