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高等教育研究 501
比较高等教育引论 501
从组织观点看各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协调模式 516
英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进 529
英国大学教育 533
英国高等教育研究 539
伦敦大学 570
最近英国高等教育的动向 572
英国高等师范教育 587
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599
瑞典的民众高等学校 612
美国大学课程的改制运动 618
西班牙学者奥德加伦大学的使命 622
从杭州大学看中国一所地方大学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战略 628
从浙江看中国一个滨海省的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对策、发展战略 634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641
A Brief Survey of Higher Education Valuation in China 647
第四卷 余论杂谈 659
第一部分 杂文时谈 659
青年苦闷的分析及其补救 659
她的烦恼 664
旅琴杂感 666
月夜 668
悲剧的人生 670
囚徒的死 674
春光旖旎中的西子湖 676
国际和平机构的商榷 678
现时代的诊断 684
二十五年来之苏联哲学界 689
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各方意见窥管 692
法国现状之各面观 703
西欧同盟的商榷 709
德国民族心理的剖析 713
两次大战期间的东欧 718
秘密的梦——英美苏与自由平等博爱 724
伦敦通讯:英国书籍之输出 730
几点体会 732
第二部分 书刊序文 734
郑晓沧译《东方白——美国派赴日本教育团报告书》简介 734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序 739
《高等教育规划论》序 741
《林社九十周年纪念册》前言 743
《战后国际教育研究丛书》总序 746
《郑晓沧教育论著选》前言 750
《春风化雨——郑晓沧先生诞辰百年纪念集》序 755
发扬办刊特色 繁荣教育科学——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办刊十周年作 762
《朱勃教育论文选集》序言 765
《英国高等科技教育》序 772
“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总序 774
教育研究结硕果——《外国教育思想通史》书评 776
《树人为本》序 779
《中华本土教育家陶行知》序 781
《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研究》序 784
《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序 787
《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序 791
《当代英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估研究》序 793
《英国大学权力协调与制衡》序 796
《高等教育系统的专业协调力量: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研究》序 799
《大学学科文化研究》序 803
第三部分 演讲会议 805
道德教育与学生自治 805
浙江省在中国之地位 812
中国农村建设 818
记分法——五月五日在师资进修会讲 822
第七届世界新教育会议纪要 826
第四次全国比较教育学术年会纪要——比较教育组讨论纪要 841
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比较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844
第四部分 故人旧事 846
郑晓沧 846
忆恩师孟宪承先生 849
克拉克 853
沛西·能 872
沛西·能与《教育原理》 896
教育改革的先锋——怀念刘佛年 914
共同的事业 永远的怀念——痛悼陈立同志 917
王承绪创办《东方副刊》时与朱树屏的部分信札 921
参观了实施生产教育的小学——慈幼以后 926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的经过和观感 931
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938
迎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远东区基本教育研究会议 944
缅甸、暹罗、印度、锡兰、马来及印尼的基教概况——远东区基本教育会议代表对本市教师讲演之一 952
远东区各国及各地区基本教育概述 955
出席南京基本教育分区研究会议的经过和感想 967
我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977
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三届年会上的视频讲话稿 982
第五届省政协工作的回顾 984
第五卷 图片纪事 995
一、求学岁月 995
二、学术剪影 1006
三、荣誉时刻 1013
四、生活片断 1016
五、手稿遗墨 1025
后记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