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桐城派开宗立派概说 1
一、桐城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2
二、桐城派兴起的地理人文因素 4
三、方以智、钱澄之的影响 5
四、戴名世、“桐城三祖”与桐城派的确立 9
第二讲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 17
一、概说 17
二、桐城派的学术历程与理路 19
三、桐城派学术研究的开放品格 23
第三讲 桐城派与清代文学 27
一、桐城派与清代古文 27
二、桐城派与清代诗歌 33
三、姚鼐的词作 37
第四讲 桐城派与清末民初社会变革 39
一、桐城派与洋务运动 39
二、桐城派与维新变法 43
三、桐城派与清末新政 47
四、桐城派与辛亥革命 52
五、桐城派与新文化运动 54
第五讲 桐城派研究世纪回眸 58
一、20世纪20至40年代的桐城派研究 5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桐城派研究 61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桐城派研究 64
四、港、台地区及国外学者的桐城派研究 71
第六讲 戴名世与清前期文化政策 75
一、对朝廷的认同与“君子”的“狂”“狷” 75
二、《南山集》案与清前期的文化政策 81
三、戴名世与桐城派 85
四、余论 87
第七讲 方苞的文论思想与创作特色 91
一、与文墨相伴的坎坷人生 91
二、忠孝亲善、刚直不阿的崇高品格 97
三、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政治情怀 101
四、以“义法”说为核心的文论思想 104
五、情真义挚、寓意深远的散文创作特色 110
第八讲 刘大櫆的古文创作及其影响 114
一、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与幕府生涯 114
二、刘大櫆“神气”说的文论思想 125
三、刘大櫆诗文创作及特点 129
第九讲 姚鼐的文论与诗论 135
一、“道与艺合,天与人一” 135
二、阳刚阴柔 139
三、文之精粗 142
四、义理、考据与辞章 147
五、熔铸唐宋 150
第十讲 曾国藩与桐城派中兴 154
一、曾国藩的人生道路与学术交游 154
二、曾国藩对桐城派的继承与改造 161
三、深受曾国藩影响的作家群体 170
第十一讲 “姚门四杰”与桐城派传播 175
一、“姚门四杰”的形成 175
二、阐发师说,光大本派 181
三、推动桐城派由地方发展至全国 187
第十二讲 “曾门四弟子”与近代文化转型 192
一、以治文教学为事的张裕钊 192
二、兼通新旧、详悉中外的吴汝纶 196
三、致力经世之学的薛福成 201
四、不尽守桐城义法的黎庶昌 205
后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