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神经监测技术与实例图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裕光,李佛保,刘少喻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35970145
  • 页数:7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地介绍神经监护相关解剖及生理知识,各种脊髓神经监测技术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麻醉方法的选择和管理等;各论重点介绍百余病例手术监护过程中出现各种诱发电位异常改变时的分析及判断、处理方法与结果,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点评,更提出了新见解和观点。

总论 2

第一章 诱发电位监测基本知识概述 2

一、历史回顾 2

二、相关名词和定义 3

三、监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3

四、诱发电位检测工作原理和基本设备 4

五、基本监测技术 5

六、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5

七、监测仪器选择与手术室场地要求 6

八、发展前景 6

第二章 诱发电位相关解剖生理基础 8

第一节 大脑(端脑)神经解剖 8

一、大脑的外形分叶 8

二、大脑的皮质功能——躯体运动和感觉定位 9

第二节 脊柱解剖 11

一、脊柱整体观及其运动 11

二、椎骨的结构 12

三、椎骨间的连结 15

四、脊髓和神经根结构 17

五、脊髓血液供应 27

第三节 神经肌肉生理基础 30

一、基本知识简介 30

二、神经细胞的生物电位 35

三、神经纤维的信号传递 36

四、骨骼肌肌肉动作电位的产生及易化 37

第三章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40

第一节 概述 40

一、历史回顾 40

二、种类和方法 40

三、监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41

第二节 躯体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解剖基础 41

一、上下肢的感觉神经传导通路 41

二、四肢主要神经的走向和体表位置 43

第三节 体感诱发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 47

一、皮肤、神经干刺激的体感诱发电位产生机制 47

二、常规体感诱发电位不包含痛觉诱发电位的原因及机制 48

三、体感诱发电位信号传导通路及电位成分 48

第四节 刺激技术和方法 52

一、刺激电极 52

二、刺激部位 52

三、刺激参数 53

第五节 记录技术和方法 54

一、记录电极 54

二、记录部位及导联组合 55

三、记录参数 55

四、记录通道选择原则与模板设计 57

五、接地电极要求 61

第六节 波形特征和命名标记、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 61

一、一般波形特征、命名标记及测量方法 61

二、不同记录部位的波形特征及正常参考值 62

第七节 相关影响因素 63

一、噪声干扰因素 63

二、麻醉因素 66

三、其他生理学因素 66

第八节 麻醉药物的影响与选择 66

一、吸入性麻醉药 66

二、静脉麻醉药 67

第九节 操作步骤、基线设置与预警标准 69

一、操作步骤及基线设置 69

二、预警标准 70

第十节 临床应用评价及注意事项 70

一、术中CSEP监护的临床应用评价 70

二、术中CSEP监测注意事项 70

第四章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72

第一节 概述 72

一、历史回顾 72

二、种类和方法 72

三、监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73

第二节 躯体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解剖基础 73

一、锥体束(皮质脊髓束)传导通路 73

二、脊柱神经根支配的相关肌肉解剖 74

第三节 运动诱发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 76

一、经颅刺激技术的运动诱发电位产生机制 76

二、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传导通路及电位成分 77

第四节 刺激技术和方法 80

一、经颅电刺激技术 80

二、经颅磁刺激技术 83

三、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优缺点 84

第五节 记录技术和方法 85

一、记录电极 85

二、记录部位 85

三、记录参数 87

四、模板设计 88

第六节 波形特征与测量 92

一、肌肉记录的TES-MEP波形特征及测量 92

二、脊髓D/I波的波形特征 93

第七节 麻醉药物及相关影响因素 93

一、麻醉药物的影响及要求 94

二、其他生理因素 97

第八节 操作步骤、基线设置与预警标准 98

一、操作步骤及基线设置 98

二、预警标准 98

第九节 安全性及相关注意事项 99

第十节 临床应用评价 100

第五章 下传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102

第一节 概述 102

一、历史回顾 102

二、种类和方法 102

三、监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103

第二节 刺激技术和方法 103

一、刺激电极 103

二、刺激部位和方法 103

三、刺激参数 105

第三节 记录技术和方法 106

一、记录电极 106

二、记录部位 106

三、记录参数 107

第四节 波形特征、标记方法和正常参考值 107

一、波形特征 107

二、标记方法 108

三、正常参考值 108

第五节 麻醉药物及相关影响因素 108

第六节 操作步骤、基线设置与预警标准 109

一、操作步骤及基线设置 109

二、预警标准 109

第七节 临床应用评价 110

第六章 脊髓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一、历史回顾 112

二、种类和方法 112

三、监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112

第二节 刺激技术和方法 113

一、刺激电极 113

二、刺激部位和方法 113

三、刺激参数 113

第三节 记录技术和方法 113

一、记录电极 113

二、记录部位和方法 113

三、记录参数 114

第四节 波形特征、正常参考值及相关影响因素 114

一、波形特征及正常参考值 114

二、相关影响因素 114

第五节 操作步骤、基线设置与预警标准 115

一、操作步骤及基线设置 115

二、预警标准 115

第六节 临床应用评价及注意事项 115

一、临床应用评价 115

二、注意事项 116

第七章 自发和激发肌电图监测技术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一、历史回顾 118

二、种类和方法 118

三、监测目的和适用范围 119

第二节 自发肌电图监测技术 119

一、记录技术和方法 119

二、波形特征与判断 120

三、自发肌电图鉴别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23

第三节 激发肌电图监测技术 124

一、刺激技术和方法 124

二、记录技术和方法 126

三、波形特征与刺激阈值参考标准 127

第四节 相关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28

第五节 临床应用评价 129

第八章 其他相关监测技术 131

第一节 四联刺激肌肉收缩试验 131

第二节 自发脑电图 133

第三节 H反射 135

第四节 F-波 136

第五节 唤醒试验 136

第六节 踝阵挛试验 137

第九章 多模式神经监测方法的选择与相关要点 140

第一节 各种神经监测技术的优缺点 140

第二节 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技术的选择 141

第三节 多模式神经监护操作流程及要点 141

一、一般操作流程 142

二、术中神经监护的操作要点 142

第四节 术中诱发电位异常的原因分析方法及判断 143

一、排除法 143

二、比较法 145

三、观察法 148

第五节 诱发电位阳性预警后的一般处理原则 149

第六节 术中诱发电位真、假阳性或阴性的判断 150

第七节 诱发电位阳性结果及转归与术后神经功能估计 151

第八节 资料记载与保存 151

第十章 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的麻醉方案选择及管理 154

第一节 麻醉方案的选择 154

一、不同麻醉方案选择 154

二、婴幼儿麻醉方案选择 154

第二节 麻醉药物及浓度调控管理 155

第三节 血氧及血压的供需平衡管理 157

一、缺氧 157

二、缺血 157

三、低血压 158

第四节 体温平衡管理 159

第五节 其他生理因素管理 160

第六节 术中诱发电位异常的麻醉管理 161

第十一章 术中脊髓损伤类型、原因与临床表现 162

第一节 术中脊柱不同节段的脊髓、神经根损伤与临床表现 162

第二节 术中脊髓内不同部位损伤与临床表现 165

一、脊髓前角损伤 165

二、脊髓急性横断伤和脊髓休克 165

三、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 166

四、白质前连合病变综合征 166

五、脊髓丘脑侧束病变综合征 168

六、脊髓后索病变综合征 168

第三节 术中脊髓神经损伤并相关应激反应机制及临床表现 169

一、术中脊髓急性损伤并血压、心率变化的机制及表现 169

二、脊髓神经对术中机械性或缺血性损伤的耐受性差异及表现 171

三、脊髓急性损伤非相关运动神经元短暂抑制的诱发电位表现 172

第四节 术中脊髓损伤原因及预后 172

一、手术体位 172

二、手术操作 172

三、脊髓血供 173

四、不明原因 173

第五节 脊髓损伤类型与临床评定标准 173

一、脊髓损伤类型 173

二、脊髓损伤程度评估与神经功能分级 174

第十二章 术中神经远程监测 177

一、术中神经监测的发展和需求 177

二、远程监测的目的与意义 177

三、远程监测的基本设备和要求 177

四、远程监测操作要点及图例说明 178

五、术中神经远程监测的展望 180

各论 182

第十三章 上颈椎疾患神经监测 182

第一节 常见疾患与手术概述 182

一、常见疾患种类 182

二、手术方式及与脊髓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 186

第二节 神经监测策略 187

一、监测目的 187

二、监测方法 187

三、一般操作原则 187

第三节 实例图析 188

一、骨折、脱位(病例1至病例4) 188

二、先天畸形(病例5、病例6) 205

三、肿瘤(病例7、病例8) 214

第四节 经验体会 221

一、术前检测的必要性 221

二、术中神经监护特点 221

三、术中诱发电位表现特征与对策 221

四、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影响因素和预后估计 222

第十四章 下颈椎疾患神经监测 223

第一节 常见疾患与手术概述 223

一、常见疾患种类 223

二、手术方式及与脊髓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 225

第二节 神经监测策略 227

一、监测目的 227

二、监测方法 227

三、一般操作原则 227

第三节 实例图析 228

一、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9、病例10) 228

二、颈椎病(病例11至病例18) 238

三、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19、病例20) 262

四、颈椎肿瘤、炎症(病例21至病例27) 268

附:术中颈椎脊髓后正中沟定位的神经监测 292

五、颈椎骨折脱位(病例28、病例29) 296

第四节 经验体会 301

一、术前检测的必要性 301

二、手术体位固定前、后监测的重要性 301

三、术中诱发电位表现特征与对策 301

四、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影响因素和预后估计 302

第十五章 胸椎疾患神经监测 304

第一节 常见疾患与手术概述 304

一、常见疾患种类 304

二、手术方式及与脊髓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 308

第二节 神经监测策略 308

一、监测目的 308

二、监测方法 309

三、一般操作原则 309

第三节 实例图析 310

一、胸椎管狭窄症(病例30至病例34) 310

二、胸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5) 326

三、胸椎肿瘤、炎症(病例36至病例44) 329

附:术中脊髓后正中沟神经监测的定位方法和结果 365

附:术中脊髓软脊膜切开位置的神经监测定位方法和结果 373

第四节 经验体会 374

一、术前检测的必要性 374

二、术中神经监护特点 375

三、术中诱发电位表现特征与对策 375

四、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影响因素和预后估计 375

第十六章 腰椎疾患神经监测 377

第一节 常见疾患与手术概述 377

一、常见疾患种类 377

二、手术方式及脊髓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 378

第二节 神经监测策略 379

一、监测目的 379

二、监测方法 379

三、一般操作原则 380

第三节 实例图析 380

一、腰椎脊柱/脊髓肿瘤(病例45至病例49) 380

二、腰椎退变性疾患(病例50、病例51) 397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52、病例53) 403

四、脊髓栓系、脊髓纵裂(病例54、病例55) 410

第四节 经验体会 420

一、术中神经监护的必要性 420

二、术中神经监护特点 421

三、术中诱发电位表现特征与对策 421

四、术中神经损伤的原因与预后估计 421

第十七章 脊柱畸形神经监测 422

第一节 常见疾患及手术概述 422

一、常见疾患种类 422

二、手术方式及脊髓神经损伤的高危因素 424

第二节 神经监测策略 425

一、监测目的 425

二、监测方法 425

三、一般操作原则 426

第三节 实例图析 427

一、1989年开展术中神经监护阳性病例(病例56、病例57) 427

二、婴幼儿术中神经监护阳性病例(病例58、病例59) 432

三、手术体位、显露过程与诱发电位阳性病例(病例60至病例63) 439

四、椎弓根螺钉置入与诱发电位阳性病例(病例64至病例70) 454

五、脊柱截骨、脊髓减压与诱发电位阳性病例(病例71至病例75) 482

六、内固定矫形与诱发电位阳性病例(病例76至病例84) 507

七、术中复杂因素与诱发电位阳性病例(病例85至病例95) 547

八、诱发电位阴性与术后痛觉过敏病例(病例96至病例98) 637

九、诱发电位阴性与术后迟发性脊髓损伤病例(病例99至病例104) 646

第四节 经验体会 671

一、术前检测的重要性 671

二、术中神经监护特点 671

三、术中诱发电位表现特征与对策 671

四、脊髓神经损伤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影响因素和预后估计 672

第十八章 罕见病例(病例105至病例107) 675

附录一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 692

附录二 诱发电位相关研究 694

一、研究生毕业论文 694

二、发表论著 694

三、参编专著 696

四、成果 697

索引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