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第二节 物产资源 5
一、矿产 5
二、动植物 8
三、水产资源 15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22
一、人口 22
二、民族 24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6
一、个旧市 37
二、开远市 37
三、蒙自县 37
四、建水县 38
五、石屏县 38
六、弥勒县 39
七、泸西县 39
八、元阳县 39
九、红河县 40
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40
十一、绿春县 41
十二、屏边苗族自治县 41
十三、河口瑶族自治县 41
第五节 名胜古迹 42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54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54
一、本州建制 54
二、市县建制 58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65
一、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 65
二、团结抗日抵御外来侵略 67
三、红河两岸武装斗争的胜利 69
第三节 土地改革 73
一、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73
二、红河北岸的土地改革 78
三、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80
四、边远山区的社会变革 8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83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 83
二、工人阶级当家做主 86
第五节 改革开放 87
一、农村改革 88
二、城市改革 91
三、对外开放 92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95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95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104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行使自治权 104
二、改革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和行政效率 108
第三节 法制建设 110
一、民族立法 111
二、普法工作 114
三、执法检查与监督 119
第四节 民族关系 122
第五节 人民生活 129
第四章 农业 135
第一节 农业 135
一、概述 135
二、特色农业 140
第二节 林业 146
一、概述 146
二、森林资源 150
第三节 畜牧业 163
一、概述 163
二、饲草饲料 164
三、畜牧业生产 166
四、畜牧科技推广 166
五、动物防疫 167
六、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168
七、畜牧业行政管理 169
八、依法兴牧 169
第四节 渔业 170
第五节 水利 174
一、概述 174
二、水资源分布 180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181
四、水电建设 183
第五章 工业 185
第一节 重工业 185
第二节 优势工业 191
一、电力工业 191
二、矿产业 192
三、烟草业 193
四、煤炭工业 194
五、机械工业 195
六、建材工业 195
第三节 轻工业 196
一、概述 196
二、制糖工业 200
三、医药工业 201
第六章 交通通信 203
第一节 铁路 203
一、滇越铁路(即昆河铁路) 203
二、蒙宝铁路 206
第二节 公路 208
第三节 水路 211
一、航道 211
二、渡口 215
第四节 航空 216
一、航线机场 216
二、运输 217
第五节 邮政 218
第六节 电信 220
一、电报 226
二、长途电话 226
三、国际电信 228
四、市内电话 230
五、农村电话 231
六、专用通信 232
第七章 财政金融 234
第一节 财政 234
第二节 税收 244
第三节 金融 245
第四节 保险 247
一、财产保险 248
二、人身保险 249
三、农业保险 251
四、理赔 252
第八章 贸易 255
第一节 国内贸易 255
一、商业发展概述 255
二、商业发展成果显著 261
第二节 对外贸易 268
一、对外贸易历史 269
二、对外贸易成果 271
三、“十五”时期的对外贸易 277
第三节 边境贸易 280
第九章 旅游 288
第一节 旅游资源 288
一、概述 288
二、主要景观资源 289
第二节 旅游景点 291
一、燕子洞 291
二、阿庐古洞 292
三、朱家花园 293
四、哈尼梯田 294
五、南溪河漂流 296
六、焕文公园(异龙湖) 297
七、建水文庙 298
八、锦屏山风景区 299
九、团山民居 300
十、万亩石榴园 301
十一、大围山森林公园 301
十二、丫沙底温泉 302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备 303
一、餐饮业 303
二、购物 305
三、娱乐 306
第四节 旅游经济 307
第十章 对外开放 309
第一节 招商引资 309
一、历史概述 309
二、优惠政策 311
三、招商局的主要职能 311
第二节 对外交流 312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313
一、红河州1984年至2004年招商统计汇总表 313
二、开展对口帮扶与经济技术协作,促进经济发展 315
三、积极开展区域性合作 318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323
第一节 教育 323
一、概述 323
二、基础教育 328
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328
四、高等教育 329
五、民办教育 329
六、民族教育 330
七、信息技术教育 330
八、基础设施建设 331
九、教师队伍建设 331
十、示范窗口学校 332
十一、教学科研工作 332
第二节 科学技术 332
一、机构、队伍 332
二、科学研究 333
三、专利工作 334
第三节 文化艺术 335
一、机构人员 335
二、文化活动 336
三、文物 339
四、文化市场 340
第四节 新闻出版 340
一、新闻 340
二、出版 342
第五节 广播影视 343
第六节 体育 346
一、民族传统体育 349
二、学校体育 356
三、竞技体育 359
四、群众体育 363
第七节 医疗卫生 366
第八节 民族医药 370
一、中草药 373
二、种植与养植 377
三、中药材 381
第九节 社会保障 384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384
二、各项低保政策落实到位 385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390
第一节 城镇建设 390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390
二、狠抓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规划档次和水平 391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391
第二节 主要城市建设 394
一、滇南中心城市慨况 394
二、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定位和思路 394
三、滇南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395
四、滇南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396
第三节 市县城建设 398
一、个旧市市区建设 399
二、开远市市区建设 401
三、蒙自县县城建设 401
四、建水县县城建设 403
五、石屏县县城建设 404
六、弥勒县县城建设 405
七、泸西县县城建设 406
八、元阳县县城建设 408
九、红河县县城建设 409
十、屏边苗族自治县县城建设 411
十一、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县城建设 412
十二、绿春县县城建设 414
十三、河口瑶族自治县县城建设 417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420
第一节 环境现状 421
一、环境质量状况 421
二、主要城市环境质量 421
三、生态环境状况 422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426
一、治理老污染源 426
二、控制新污染 433
后记 437
修订后记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