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绪论 3
一 八思巴字及其文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3
二 研究材料、基本思路和方法 15
第一章 从八思巴字资料看《蒙古字韵》 19
第一节 八思巴字资料与《蒙古字韵》的异同 19
第二节 资料用字与《蒙古字韵》不合例分析 41
一 与声母相关的用例 41
二 与韵母相关的用例 44
三 不合例分析 46
第三节 八思巴字官印用字与《蒙古字韵》比较 47
第四节 八思巴字韵书与资料的关系 67
一 拼写规范要靠韵书 67
二 八思巴字与汉语语音对应 72
三 特殊对应举例 73
第五节 《蒙古字韵》音系的性质与地位 74
一 《蒙古字韵》与《蒙古韵略》 75
二 《蒙古字韵》音系性质与地位 79
三 《蒙古字韵》成书年代 79
四 《蒙古字韵》存浊的声母系统 100
第六节 元代学术导向、科举废兴对《蒙古字韵》《通鉴节要》行用的影响 113
一 两种教学用书 113
二 《蒙古字韵》当为官方事先编定 115
三 元代学术、科举与《通鉴节要》《蒙古字韵》的纠葛 119
四 江南盛行《蒙古韵略》原因探析 125
第二章 《蒙古字韵》声母系统研究 130
第一节 影、幺、鱼、喻分立源于八思巴字拼写系统 130
一 影、喻、疑母不同等则不同音 130
二 诸母分立源于八思巴字拼写系统 132
第二节 《蒙古字韵》的疑母 140
一 《蒙古字韵》牙喉音严别四等 140
二 疑、喻纠葛 140
三 喻三入疑 144
四 《蒙古字韵》“炎”“盐”合流或系传抄之误 155
第三节 合、匣的分立 158
一 学界的看法 158
二 我们的意见 159
三 韵母为何作细音 159
四 晓母的纠葛 165
第四节 “崇”“重”纠葛 166
一 “崇”“终”共韵,“重、虫”别出 166
二 精庄共韵,貌合神离 173
第三章 《蒙古字韵》韵母系统研究 175
第一节 从拼写形式的变化看韵母译写 175
第二节 《蒙古字韵》声韵格局论析 184
第三节 从清浊分韵看韵母界限的虚假性 203
第四节 《蒙古字韵》重纽质疑 204
一 问题的提出 204
二 论《字韵》与《韵会》重纽的虚假性 204
三 《字韵》《韵会》声韵格局成因试析 209
第五节 《蒙古字韵》等第区分的人为因素 214
第六节 《蒙古字韵》“穹”“倾”同形异音探析 216
一 “穹”“倾”同形异音 216
二 严格维护等第界限 217
三 八思巴字拼写的局限性 219
第四章 八思巴字拼写规则对《蒙古字韵》的影响 221
第一节 八思巴字拼写规则探析 221
一 以声别韵以济符号之穷 221
二 音节整体区别以展示最小对立 223
三 拼写力求整齐划一 225
第二节 拼写的真实性与虚假性 232
一 《蒙古字韵》音系的虚假成分 232
二 郑再发《蒙古字韵》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234
第五章 《蒙古字韵》与元代语音研究 237
第一节 《蒙古字韵》与《古今韵会举要》 237
一 疑二归一,以声别韵 237
二 《韵会》不察,改喻归疑 240
三 《韵会》疑、鱼、喻母的考察 243
第二节 《蒙古字韵》与《中原音韵》 269
一 “褒”“包”分立的外部依据 269
二 “褒”“包”分立的内在理据 270
三 “褒”“包”合流的原因 272
附:八思巴字字母总表及转写表 273
下篇 277
八思巴字实际应用文献整理 277
一 文献目录 277
二 文献整理 284
(一)圣旨 286
1.龙门神禹庙圣旨碑 286
2.重阳万寿宫圣旨碑 289
3.儒学免役圣旨碑 291
4.加封北岳庙圣旨碑 294
5.文宣王庙圣旨碑 297
6.孔子庙学圣旨碑 303
7.孔子庙学圣旨碑 309
8.东平学圣旨碑 313
9.齐圣广祐王庙碑 318
10.加封东安王圣旨碑 318
11.加封孔子制诏 322
12.加封孔子制诏 324
13.加封孔子制诏 328
14.特赠郑制宜制诰 330
15.授吴澄文林郎国子司业 338
16.特赠郑鼎制诰 339
17.重阳万寿宫授孙德彧圣旨碑 346
18.加封孟子父母制 352
19.授吴澄集贤直学士奉议大夫 355
20.授吴澄翰林学士太中大夫知制诰 356
21.赠吴澄父吴枢左丞上护军制诰 358
22.赠吴澄祖父吴铎宣慰使护军制诰 360
23.追封吴澄妻余氏临川郡夫人制诰 362
24.授吴澄翰林学士资善大夫制诰 363
25.加封兖国复圣公制词 365
26.加封孟子制 369
27.加封孟子沂国述圣公制抄件写本 372
28.宣付李达汉承袭高丽万户圣旨抄件刻本 376
29.追封兖国夫人制词 378
30.加封颜子父母制诏 381
31.授吴澄左丞上护军制诰 384
32.重阳万寿宫宣付焦德润圣旨碑 386
33.重阳万寿宫授杨德荣圣旨碑 388
34.加封定光圣旨抄件刻本 390
35.加封伏虎圣旨抄件刻本 392
(二)令旨 394
36.皇子安西王付李道谦令旨 394
37.阿难答秦王付李道谦令旨 396
(三)皇太后玉册 398
38.元加上皇太后尊号玉册 398
(四)中书省牒 399
39.授吴澄应奉翰林文字将仕佐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399
40.授吴澄将仕郎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 404
41.授吴澄从仕郎国子监丞 409
(五)碑额 414
42.只必帖木儿大王令旨 414
43.重修崇庆院之记 414
44.中山府儒学圣旨碑碑额 415
45.刘义神道碑碑额 415
46.加封孔子制诏碑碑额 416
47.重修伏羲圣祖庙记 416
48.傅岩庙碑碑额 416
49.张氏先茔碑 417
50.云南王藏经碑 418
51.灵济昭祐显圣王庙记 418
52.宝昌州创建接官厅记 418
53.代祀北镇记 419
(六)年款 419
54.付范士贵执照 419
55.免税粮符文碑 419
56.衍圣公给俸牒 420
57.庆元儒学洋山砂岸复业公据碑 420
58.善选法师传戒碑 420
三 八思巴字文献与蒙古字韵比较韵表 421
一东 422
二庚 424
三阳 427
四支 430
五鱼 437
六佳 441
七真 443
八寒 446
九先 448
十萧 451
十一尤 454
十二覃 456
十三侵 458
十四歌 459
十五麻 460
参考文献 464
后记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