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际公法学》编写组;曾令良主编;江国青;周忠海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40501155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营,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教材体系。第二版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反映了第一版出版以来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立法变化和实践成果。本书包括前言和正文18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国际法的性质与发展、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国家、国际组织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人权法、国家领土、海洋法、国际空间法、条约法、外交与领事关系法、国际责任法律制度、国际争端解决法、武装冲突与国际人道法等国际法领域的基本命题,阐明了中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法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绪论 1

第一节 国际法的重要性与国际法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

一、国际法的地位与作用 1

二、国际法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3

三、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理论指针和基本方法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法的贡献 7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观点 7

二、列宁的国际法立场 10

第三节 中国国际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国际法学 11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国际法学 13

三、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念的提升与创新 19

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与发展 24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24

一、国际法的名称与定义 24

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 25

三、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 25

四、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与范围 28

第二节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32

一、古代社会及中世纪的国际法 32

二、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 33

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35

四、当代国际法的趋势与挑战 39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法 41

一、中国古代国际法的遗迹 41

二、近代国际法输入中国 41

三、中国与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法 42

四、新中国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 43

第二章 国际法的渊源 47

第一节 国际法渊源的内涵与类别 47

一、国际法渊源的内涵 47

二、国际条约 48

三、国际习惯 49

四、一般法律原则 51

五、司法判例 52

六、公法学家的学说 53

七、国际组织的决议 54

八、单边行为在国际法上的意义 54

第二节 国际法渊源的位阶与强行法 55

一、国际法渊源的位阶 55

二、国际强行法 56

第三节 国际法的编纂 58

一、国际法编纂的含义与类型 58

二、联合国编纂国际法的活动 60

第三章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64

第一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 64

一、一元论 64

二、二元论 66

三、协调论 67

第二节 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 68

一、国际法在国内适用的方式 68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及其解决 71

三、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 74

第三节 国内法对国际法的影响 78

一、国内法对国际法实体规则的影响 78

二、国内法对国际法程序规则的影响 79

第四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 81

第一节 概述 81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 81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82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地位与贡献 86

第二节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89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89

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90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92

四、不干涉内政原则 93

五、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95

六、民族自决原则 96

七、国际合作原则 98

八、保护基本人权原则 100

第五章 国际法的主体 102

第一节 概述 102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102

二、国际法主体的范围 103

第二节 国际法主体的种类 105

一、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05

二、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06

三、争取独立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109

第三节 个人的国际法地位问题 110

一、自然人作为国际法的主体问题 110

二、法人作为国际法的主体问题 112

第六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115

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与类型 115

一、国际法上国家的构成要素 115

二、国家的类型 116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18

一、独立权 119

二、平等权 119

三、自卫权 120

四、管辖权 121

第三节 国家豁免 125

一、国家豁免的概念 125

二、国家豁免原则的发展 126

三、国家豁免的主体 128

四、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 129

五、国家豁免权的放弃 130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131

一、承认的概念与方式 131

二、国家承认 132

三、政府承认 134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 136

一、国际法上继承的概念 136

二、国家继承 137

三、政府继承 140

第七章 国际组织法 144

第一节 概述 144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44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 146

三、国际组织法的基本内容 148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法律制度 150

一、国际组织的章程 150

二、国际组织的成员资格 150

三、国际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职权 152

四、国际组织的议事规则 154

第三节 联合国及其法律制度 156

一、联合国概述 156

二、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 157

三、联合国的会员国 158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职权 159

第四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 165

一、概述 165

二、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 166

三、联合国专门机构 167

第五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 168

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68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 169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与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 169

第六节 中国与国际组织 170

一、中国与联合国 170

二、中国与专门性国际组织 173

三、中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174

第八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 180

第一节 个人的国籍 180

一、国籍的概念及意义 180

二、国籍的取得与丧失 181

三、国籍的抵触(冲突)及其解决 184

四、中国的国籍法 186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与待遇 188

一、外国人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188

二、外国人待遇的一般原则 189

三、外交保护 191

四、中国对外国人的管理制度 193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195

一、引渡 195

二、庇护 198

第四节 难民 200

一、难民和国际难民法的概念 200

二、难民身份的确定 201

三、难民的法律地位 202

四、中国保护难民的基本立场和实践 203

第九章 国际人权法 205

第一节 概述 205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 205

二、国际人权法的形成与发展 207

三、国际人权法的渊源 209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与范围 211

一、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 211

二、国际人权法保护的权利范围与类型 212

三、关于和平权问题 213

四、关于发展权问题 214

五、关于环境权问题 216

第三节 国际人权保护的监督机制 217

一、国际监督机制 217

二、国内监督机制 222

第四节 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实践 225

一、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 225

二、中国积极践行人权保护的努力与成就 226

第十章 国家领土法 230

第一节 国家领土的概念与构成 230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 230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 230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232

一、传统国际法取得领土的方式 232

二、现代国际法变更领土的方式 234

三、领土争端及其解决 235

第三节 领土主权及其限制 236

一、领土主权 236

二、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236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238

一、边界的形成与划分 238

二、边境制度 239

三、中国的边界现状 239

第五节 南极和北极 240

一、南极的法律地位 240

二、北极的法律地位 242

第十一章 国际海洋法 245

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的发展 245

一、海洋的重要性 245

二、国际海洋法的概念 246

三、国际海洋法的编纂与发展 246

第二节 领海与毗连区 249

一、领海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249

二、领海基线与领海宽度 250

三、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划定 252

四、毗连区制度 252

五、中国的领海与毗连区法 253

第三节 专属经济区 254

一、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形成 254

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254

三、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 255

四、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制度 256

第四节 大陆架制度 256

一、大陆架的概念 256

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257

三、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问题 258

四、中国的大陆架制度 259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及群岛水域 260

一、用于国际通行的海峡与过境通行制度 260

二、群岛与群岛国 261

三、南海诸岛、钓鱼岛的法律地位 263

第六节 公海 265

一、公海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265

二、公海的法律制度 266

第七节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267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及其意义 267

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 268

三、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与管理制度 268

四、关于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 269

第十二章 空间法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第二节 空气空间法 272

一、空气空间法的法律渊源 272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 273

三、国际民用航空运输法律制度 274

四、国际航空安保法律制度 276

五、中国的航空法律制度 278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 279

一、外层空间法的法律渊源 279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280

三、外层空间的基本法律制度 281

四、中国的外层空间立法 286

第十三章 条约法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一、条约的概念与特征 289

二、条约的名称与种类 289

三、条约法的编纂 291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291

一、缔约权能 291

二、缔约程序 293

三、条约的加入 295

四、条约的保管、登记与公布 296

五、中国的缔结条约程序法 296

第三节 条约的保留 297

一、条约保留的定义 297

二、条约保留的范围 298

三、条约保留的接受与反对及其法律效果 298

四、条约保留的程序 300

第四节 条约的生效与暂时适用 300

一、条约的生效 300

二、条约的暂时适用 300

三、条约的有效期 301

第五节 条约的遵守与适用 301

一、条约必须遵守 301

二、条约的适用 302

第六节 条约与第三方 303

一、条约的相对效力原则 303

二、条约为第三方创设权利 304

三、条约为第三方创设义务 304

第七节 条约的解释 304

一、条约解释的含义 304

二、条约解释的主体 304

三、条约解释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305

第八节 条约的修订、终止与无效 306

一、条约的修订 306

二、条约的无效 307

三、条约的终止及暂停施行 309

第十四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 313

第一节 概述 313

一、外交与外交关系 313

二、外交关系法的编纂与发展 314

第二节 外交关系机关与外交人员 314

一、国内外交机关 315

二、外交代表机关 316

三、特别使团 319

四、外交团 320

五、外交代表职务的终止 321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321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 321

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 322

三、使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323

四、特别使团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326

五、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 328

六、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 329

第四节 领事关系法 331

一、领事关系法的编纂 331

二、领事关系的建立与领馆的设立 332

三、领事职务 333

四、领馆人员 333

五、领事特权与豁免 335

六、领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 337

第五节 中国关于外交与领事工作的立法和制度 33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33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33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 340

四、有关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的法律制度 342

第十五章 国际责任法 345

第一节 概述 345

一、国际责任的概念 345

二、联合国框架下有关国际责任的编纂活动 346

三、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347

第二节 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 349

一、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概念 349

二、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构成要件 349

三、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免责事由 351

四、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形式 353

第三节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 355

一、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355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 358

三、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形式 358

第十六章 国际争端解决法 360

第一节 国际争端的特征与类型 360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与特征 360

二、国际争端的类型 361

三、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362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363

一、谈判与协商 363

二、斡旋与调停 364

三、其他方法 364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366

一、仲裁 366

二、司法或准司法方法 368

第四节 中国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与实践 373

一、一贯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373

二、坚持协商与谈判为首选方法 374

三、不排除法律方法或准司法方法 375

第十七章 国际刑法 378

第一节 概述 378

一、国际刑法的概念与特征 378

二、国际刑事司法机构 381

第二节 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 389

一、国家主权原则 390

二、合法性原则 391

三、司法公正原则 393

四、被告的人权保障原则 393

第三节 国际罪行 394

一、种族灭绝罪 394

二、反人道罪 395

三、战争罪 397

四、侵略罪 398

第四节 国际刑事责任的原则 399

一、个人刑事责任 399

二、指挥官责任 401

三、官方身份不免责 402

四、执行命令引起的刑事责任 404

第十八章 国际人道法 406

第一节 概述 406

一、基本概念 406

二、形成与发展 407

第二节 国际人道法的适用范围与特点 409

一、适用范围 409

二、基本特点 410

第三节 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 415

一、保护体系的形成 415

二、保护体系的基本原则 417

三、保护体系的内容及范围 418

第四节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 420

一、区分原则 420

二、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则 421

三、比例原则 422

第五节 战俘待遇 423

一、战斗员地位的基本定义 423

二、战俘的权利与义务 424

三、反恐及战俘的最新发展 426

阅读文献 429

国际机构译名对照表 433

人名译名对照表 437

后记 440

第二版后记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