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第一章 生活儒学的宗旨 7
第一节 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 8
一、现象:共同的传统 8
二、缘由: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10
三、目标:软实力、话语权 14
第二节 儒学复兴面临的问题 15
一、前现代主义或原教旨主义的困惑 16
二、后现代主义的困境 16
三、现代新儒家现代主义的困难 20
第三节 重建儒学的几个要点 28
一、面向生活本身 28
二、回到原典儒学 30
三、建构当代儒学形态 31
第四节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 32
一、生活儒学与当代西方哲学 32
二、生活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38
三、生活儒学与现代新儒学 44
第二章 生活儒学的基本思想 48
第一节 生活儒学的观念层级 49
一、传统思维模式:形上→形下 49
二、孔孟思想方法:仁爱→性体→情欲 54
三、观念奠基层级:无→有→万物 60
第二节 生活儒学的存在观念 63
一、在:无 63
二、诚:爱 66
三、存在不是个东西 69
第三节 生活儒学的情感观念 70
一、本体之问 70
二、存在之思 72
三、情感之维 82
第三章 生活儒学的社会正义理论 85
第一节 引论 87
一、中国正义论之研究的动因 88
二、儒家“义学”的提出 91
第二节 汉语“正义”与西语“justice”之关系 93
第三节 礼的性质:制度规范 98
第四节 礼的损益:制度规范变动 103
第五节 利的意义:义利之辨 106
第六节 仁的地位:本源 114
一、仁爱的本源地位 114
二、差等之爱与利益冲突 116
三、爱而利之与利益冲突 121
第七节 义的实质:正义原则 122
第八节 知:良知或正义感 125
第九节 智:理智或者理性 130
第十节 乐或者和:社会和谐 132
第四章 生活儒学的宗教观念 135
第一节 儒教的层级系统 137
一、本源之教:诗教 138
二、形下之教:书教、礼教、春秋之教 148
三、形上之教:易教——神教、理教 151
四、溯源之教:乐教 157
第二节 儒家神教的超越观念 160
一、儒家神教的超越者 160
二、儒家神教的超越性存在者 162
三、儒家神教的超越方式 163
第五章 生活儒学的精神境界观念 165
第一节 自发之境 171
第二节 自为之境 175
一、志学 176
二、而立 177
三、不惑 179
第三节 自如之境 181
一、知命:领悟生活 182
二、耳顺:倾听生活 186
三、从心所欲:生活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