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2
1.2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3
1.3 研究方法与全书结构 4
1.3.1 研究方法 4
1.3.2 本书结构 7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8
第2章 金融化转型机制的研究视角:理论综述 10
2.1 各学派关于金融化研究的理论分歧与共识 10
2.1.1 关于资本主义是否发生系统性金融化转型的判断 10
2.1.2 金融化转型机制研究的理论分歧与共识 12
2.1.3 资本主义金融主导型积累方式能否持续 17
2.2 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视角 18
2.2.1 金融扩张的周期性与“金融化转型”再界定:20世纪后半叶的金融扩张 18
2.2.2 解释金融化转型机制的四种研究视角 21
第3章 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转型:资本竞争与转型机制 30
3.1 非金融部门金融化的宏观现实:资本竞争与融合 30
3.1.1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竞争与合作 31
3.1.2 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过程: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动态关系 35
3.1.3 小结:非金融部门金融化转型背后的资本逻辑 39
3.2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转型微观机制 41
3.2.1 非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模型 42
3.2.2 金融化过程中非金融企业投资决策动态模型 44
3.2.3 非金融企业投资决策计量模型与经验数据描述 50
3.2.4 计量方法与结果 54
3.2.5 分析与主要结论:资本主义非金融部门企业层面金融化转型机制 59
3.3 结论与探讨:非金融部门企业层面金融化转型机制 66
第4章 金融部门的金融化:银行职能的转变 72
4.1 金融资本理论 72
4.1.1 金融资本的循环 72
4.1.2 金融部门的利润从何而来 77
4.2 金融中介部门的核心:银行与信用 80
4.2.1 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信用与金融中介部门:银行资本与利润 81
4.2.2 银行部门的“金融化”:银行利润的新来源 86
4.2.3 小结:银行与资本积累 93
4.3 公开金融市场的扩张:信用的新形式 94
4.4 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金融资本的对外扩张 97
4.5 总结与探讨:金融化是金融资本的新阶段吗 102
第5章 工人家庭被动纳入金融化转型:资本的金融掠夺 107
5.1 资本对工人家庭的金融掠夺:金融利润的本质 107
5.2 工人家庭部门的金融化与经济的不稳定:模型与分析 110
5.2.1 基本模型:金融主导下的资本主义消费、家庭与不稳定 111
5.2.2 金融化对产能利用率、资本积累率以及工人负债—资产率的短期与中期影响 118
5.2.3 基于美国数据对模型的分析 121
5.3 结论与探讨:对工人剩余价值的金融掠夺 127
第6章 结论:金融化转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与不稳定 132
参考文献 142
致谢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