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源流 3
第一章 蒙古族的兴起与发展 3
第一节 蒙古族的兴起 3
一、蒙古族的起源 3
二、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4
三、迭儿列勤蒙古和尼伦蒙古 4
四、孛儿只斤氏 4
五、蒙古各部的统一 5
六、“蒙古”一词的含义 5
第二节 蒙古族的发展 5
一、四大汗国的形成 5
二、元朝的建立与全国的统一 6
三、明朝、北元时期的蒙古族 6
附:蒙元、北元时期的蒙古万户 7
四、清朝时期的蒙古族 8
五、民国时期的蒙古族 9
第三节 蒙古族的人口及分布 10
第二章 喀左蒙古族源流 11
第一节 兀良哈部 11
一、早期兀良哈人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关系 11
二、额客朵颜温都儿兀良哈部 12
三、兀良哈三卫的设立与发展 12
四、兀良哈三卫驻牧地的变迁 13
五、兀良哈万户及其西迁 14
六、朵颜兀良哈的分解 14
七、朵颜兀良哈解体后的分布 15
第二节 喀喇沁部 17
一、喀喇沁部溯源 17
二、元代的哈剌赤 18
三、北元时期的喀喇沁 18
四、喀喇沁部驻牧地的变迁 18
五、“喀喇沁”一词的含义 19
第三节 土默特部 20
一、土默特万户 20
二、土默特人的东迁 20
三、东土默特部与归化城土默特 21
第四节 喀喇沁万户 21
一、喀喇沁万户的形成 21
二、喀喇沁万户力量的壮大 21
三、喀喇沁万户的执政者 22
四、喀喇沁万户的结局 22
第五节 汉人“随旗”融入蒙古 23
一、陪皇家格格下嫁人员随旗 23
二、汉族工匠随旗 23
三、随丁、墓丁随旗 24
四、汉族农民和商人随旗 24
五、蒙汉通婚后裔随旗 24
第六节 喀左蒙古族姓氏探源 25
一、蒙古族姓氏 25
二、蒙古人的汉字姓 25
第七节 喀左地区的蒙古族家谱 29
一、喀喇沁左翼旗兀良哈氏家谱 30
二、翁古惕氏那木希家谱 30
三、巴散尔家谱 30
四、巴颜巴亚斯古郎家谱 30
第二篇 政治 35
第一章 蒙元时期 35
第一节 蒙古族的社会组织和阶级状况 35
一、社会组织 35
二、阶级状况 36
三、四等人制及蒙古族的地位 37
第二节 蒙古对利州的经略 37
一、木华黎平定利州 37
二、利州的行政建制 38
三、利州的辖境 38
第二章 明代北元时期 40
第一节 兀良哈三卫与明朝的关系 40
一、明廷两设兀良哈三卫 40
二、兀良哈助燕王“靖难” 40
三、兀良哈三卫与明朝争夺大宁地区驻牧权的斗争 41
第二节 兀良哈三卫与北元的关系 42
一、兀良哈对阿鲁台的依附与叛离 43
二、瓦剌对兀良哈三卫的笼络和打击 43
三、鞑靼后期诸王对兀良哈三卫的笼络与控制 44
四、朵颜兀良哈与北元大汗的关系 44
五、朵颜兀良哈与察哈尔部、土默特部和喀喇沁部的融合 45
六、朵颜兀良哈与蒙古黄金家族的联姻 46
第三节 兀良哈三卫、喀喇沁部与后金的关系 48
一、兀良哈三卫与女真的交往 48
二、喀喇沁部与后金的联盟 48
附:蒙元、北元时期职官 50
第三章 清代时期 51
第一节 清代蒙古族的盟旗制度 51
一、旗的建立 51
二、会盟制度 51
三、理藩院 52
第二节 喀喇沁左翼旗 52
一、喀喇沁左翼旗的建立 52
二、喀喇沁左翼旗辖境 53
三、喀喇沁左翼旗王府 53
四、喀喇沁左翼旗的机构职官 54
五、喀喇沁左翼旗历任札萨克 55
六、卓索图盟 56
七、卓索图盟历任盟长、副盟长 56
第三节 清廷对喀喇沁左翼旗的统治 57
一、划地封禁、分而治之 57
二、加官进爵、恩威并用 58
附:清廷封蒙古贵族的爵位 59
三、满蒙联姻、羁縻笼络 60
附:清皇家格格出嫁蒙古封号、等级、待遇表 62
四、推崇黄教、引诱出家 62
五、年班、围班、进贡制度 63
第四节 旗县并立局面的形成 63
第四章 民国时期 64
第一节 民国初期内蒙古王公的政治活动 64
第二节 北洋军阀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64
一、笼络蒙古王公的羁縻政策 64
二、设置蒙藏院 65
三、设置特区 65
四、放垦蒙地的政策 65
附:民国初年喀喇沁左旗公署职官表 66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的治蒙政策 67
一、设置蒙藏委员会 67
二、削夺盟旗自主自治权利 67
三、强行夺占蒙旗土地 67
第四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喀喇沁左旗的殖民统治 68
一、喀喇沁左旗的沦陷 68
二、伪喀喇沁左旗公署 68
三、日本帝国主义在喀喇沁左旗的殖民统治 68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喀喇沁左旗民族自治运动 69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69
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 69
三、喀喇沁左旗政府及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的成立 70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71
第一节 中共喀左县(旗)委员会 71
一、中国共产党在喀左地区的早期活动 71
二、中共喀喇沁左旗工作委员会的建立 71
三、中共喀喇沁左旗委员会 71
四、中共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委员会 71
五、喀左县(旗)历届党员代表会议 72
六、喀左县(旗)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72
附表一:喀左县(旗)党组织状况统计表 75
附表二:历届喀左县(旗)委书记、副书记名表 76
第二节 喀左县人大常委会 79
一、县人大常委会的成立 79
二、喀左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80
三、喀左旗人民代表大会 80
四、喀左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81
附:喀左县历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表 84
第三节 喀左县人民政府 85
一、喀左县人民政府的成立 85
二、喀左县行政区划 86
附:喀左县历届县(旗)长、副县(旗)长、主任、副主任名表 87
第四节 政协喀左县委员会 92
一、政协喀左县委员会的成立 92
二、喀左县历届政协委员组成 93
三、喀左县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94
附表一:历届喀左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名表 95
附表二:县政协历届历年提案审查办理及信息传递情况统计表 97
第五节 民族工作 97
一、培养蒙古族干部 97
二、繁荣蒙古族文化 98
三、民族立法 99
四、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100
第三篇 军事 103
第一章 兵役 103
第一节 蒙元时期兵役制 103
第二节 清朝时期兵役制 103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兵役制 103
一、中华民国前期 103
二、东北沦陷时期 103
三、抗战胜利后 10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制 104
一、志愿兵役制 104
二、义务兵役制 104
三、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104
第二章 军事组织 105
第一节 蒙元时期 105
第二节 后金、清朝时期 105
第三节 喀喇沁左翼旗 105
第三章 地方武装 108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 108
一、喀喇沁左翼旗衙门武装 108
二、武开基“黑旗队” 10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108
第三节 抗日武装 108
第四节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109
一、喀喇沁左旗旗支队(蒙民支队) 109
二、凌建县支队 112
第四章 旗(县)人武部 驻军 113
第一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武部 113
附:喀左旗(县)人民武装部历届领导名表 114
第二节 驻军 115
第五章 民兵 人民防空 国防教育 118
第一节 民兵 118
第二节 人民防空 119
第三节 国防教育 120
第六章 军事活动 重要战事 121
第一节 军事活动 121
附: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保卫战 121
第二节 古代战事 126
一、曹操北征乌桓 126
二、木华黎收降利州 126
第三节 近代战事 126
一、武开基打败殷统领之战 126
二、直奉两军公营子之战 126
三、抗日义勇军三道沟之战 127
四、郭文连牛蹄子山之战 127
五、解放战争时期大城子之战 127
第四篇 经济 131
第一章 农业 131
附:自治县成立五十年来农林牧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收入比较表 131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 132
第二节 作物种植 133
一、耕地资源 133
二、农业结构调整 133
三、粮食生产 134
附:自治县成立五十年来粮食作物面积及产量比较表 134
四、经济作物 134
五、特色农业 136
第三节 农村能源建设 137
一、沼气建设 137
二、开发薪炭林 138
三、推广节能炕连灶 138
四、开发利用太阳能 138
第四节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38
第二章 林业 140
第一节 林业区划 140
一、西北部低山水源涵养林区 140
二、北部丘陵水土保持与薪炭林区 140
三、中部沿河防护与用材林区 140
四、东部丘陵薪炭与经济林区 140
五、东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林区 140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41
第三节 林业育苗 142
第四节 生态公益林 142
第五节 森林保护 142
一、护林组织 142
二、森林病虫害防疫 143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 143
四、自然保护区 143
第六节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 144
第七节 果树栽培 144
第三章 水利 145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45
第二节 引水工程 146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46
第四节 科技兴水 147
第五节 小水电工程 147
第四章 畜牧业 148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 149
一、畜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49
二、养殖基地建设 150
三、产业化龙头企业 151
第二节 畜禽防疫 152
一、畜禽防疫工作 152
二、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153
第五章 农业机械 154
第一节 农机具 154
一、传统农具 154
二、农业机械 154
三、配套机具 155
四、农机作业 156
五、其他作业 157
六、农机服务 158
第二节 培训、科研 158
一、培训 158
二、科研 159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59
一、经营形式 159
二、机务管理 160
三、安全管理 160
第六章 气象 161
第一节 气象基础业务 161
第二节 人工防雹增雨 161
第三节 天气预报 162
第四节 温室生产气象服务 162
第五节 气象成就 163
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 164
第一节 组织领导 164
第二节 规划落实 164
第八章 工业 165
附:自治县成立五十年来工业总产值及税金增长情况表 166
第一节 工业体系 166
一、私营个体工业 166
二、集体工业 166
三、国营企业 167
四、乡镇企业 168
第二节 工业门类 168
一、采选及冶炼工业 168
二、机械制造工业 170
三、建材工业 171
四、化学工业 172
五、酿造工业 172
附:大城子陈醋的传说 173
附:白塔子“隆中御”白酒的传说 174
六、农林牧产品加工业 175
第三节 民族传统工业 175
一、陶瓷 175
二、紫砂 176
三、地毯 176
四、花炮 177
附:大城子烟花的传说 177
第四节 产权制度改革 178
第五节 项目建设 178
第六节 园区建设 179
一、喀左县利州工业综合园区 179
二、喀左县冶金铸造工业园区 180
三、大北线经济带 181
第九章 电力工业 182
第一节 电力设施 182
第二节 电业管理 183
一、生产管理 183
二、用电管理 183
三、线损管理 183
四、安全管理 184
第十章 交通 185
第一节 公路 185
一、管理机构 185
二、公路建设 185
三、公路桥梁 187
四、公路养护 187
五、运输能力 188
第二节 铁路 188
一、锦承铁路 188
二、魏塔铁路 188
第十一章 通讯 190
第一节 邮政 190
一、网络 190
二、报刊发行 191
第二节 电信 191
一、长途电话 191
二、市内电话 192
三、农村电话 193
四、电报业务 193
第十二章 城镇建设 194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94
第二节 规划编制 194
第三节 县城建设 195
一、历史上的大城子 195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城子 196
第四节 小城镇建设 197
第十三章 财政 198
附:自治县五十年来财政收支及税收情况表 19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8
第二节 财政体制 199
一、1946年至1952年时期 199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9
三、“大跃进”时期 199
四、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9
五、“文化大革命”期间 199
六、1977年至1993年时期 200
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1994—2007) 200
第三节 财政收支 201
一、财政收入 201
二、财政支出 212
第四节 财政管理 203
一、预算管理 203
二、企业财务管理 203
第十四章 税务 20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05
第二节 税制 205
第三节 税收收入 206
第十五章 金融 2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07
第二节 城乡储蓄 207
第三节 信贷 208
一、工商业贷款 208
二、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 208
第四节 保险 209
第十六章 贸易 210
第一节 国内贸易 210
一、国营商业 210
二、供销合作商业 212
三、私营个体商业 213
第二节 对外贸易 214
一、机构沿革 215
二、对外交流与合作 215
三、外经外贸 215
四、招商引资 216
第五篇 文教 221
第一章 文化 22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化 221
一、语言文字 221
二、民间文学 221
三、民间曲艺 222
四、戏剧 222
五、音乐舞蹈 22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化 223
一、群众文化 223
二、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226
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选编 226
三、美术、摄影、音乐、书法 244
四、戏剧 244
五、文化机构与设施 245
六、新闻出版、报纸 247
七、广播电视 247
八、编译出版及蒙文印刷 248
附:喀喇沁左翼旗档案 248
第二章 教育 25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教育 251
一、元明时期 251
二、清代及民国时期 252
三、东北沦陷时期 252
四、解放战争时期 25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 252
一、普通教育 253
二、职业教育 254
三、民族教育 255
附一:民族学校简介 257
附二:释永惺法师、释宽运法师捐资助学情况 261
第三章 医疗卫生 262
第一节 蒙医蒙药 262
一、历史上的蒙医蒙药 262
二、现代蒙医蒙药事业 262
第二节 医药卫生 263
一、医疗事业 263
二、院所 264
三、防疫灭病与妇幼保健 265
第三节 医疗保障工作 266
一、合作医疗 266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66
第四节 乡镇卫生事业改革 266
第四章 体育 268
第一节 机构 268
第二节 设施 268
第三节 群众体育 268
一、农民体育 269
二、职工体育 269
三、学校体育 269
第四节 民族体育 270
一、赛马 270
二、摔跤 270
三、射箭 271
四、投布鲁 271
五、贵由赤——古代长跑 272
六、武会 272
七、踢“乌兰红” 272
八、抓嘎拉哈 273
第五节 体育学校 273
第五章 旅游 275
第一节 旅游资源 275
第二节 旅游景点 275
一、鸽子洞古人类遗址 275
二、东山嘴祭祀遗址 276
三、利州古塔 277
四、长寿山景区 278
五、琉璃柏木井 278
六、天成观 279
七、朝阳洞自然景区 280
八、楼子山自然景区 280
九、大阳山景区 281
十、瓦房店水库 282
十一、云城山庄 282
十二、敖木伦景区 283
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 283
第六章 风俗 285
第一节 居住与陈设 285
一、居住 285
二、室内陈设 286
第二节 饮食 287
一、饮食习惯 287
二、特色风味食品 287
第三节 服饰与头饰 288
一、衣着 288
二、靴鞋 289
三、帽子 289
四、头饰 290
五、发式 290
六、饰物 290
第四节 婚嫁 291
一、求婚 291
二、订婚 291
三、迎娶 291
第五节 生育 292
一、接生 292
二、育儿 293
第六节 丧葬 293
一、野葬(天葬) 293
二、火葬 293
三、土葬 294
第七节 节日 294
一、春节 294
二、填仓节 294
三、端午节 294
四、中秋节 295
第八节 祭祀 295
一、祭火 295
二、祭天 295
三、祭祖先 296
四、祭敖包 296
第九节 礼俗 297
一、以西为尊 297
二、尊老敬上 297
三、接待客人 297
四、敬烟请安 297
五、敬献哈达 298
第十节 禁忌 298
第六篇 宗教 301
第一章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301
第一节 蒙古先民的图腾崇拜 301
第二节 蒙古族的萨满教 301
第三节 蒙古族的喇嘛教 303
一、喇嘛教在蒙古的传播 303
二、喇嘛教的教义 303
三、喇嘛教的教规 304
四、喇嘛教的职务 304
五、喇嘛教的佛像 305
六、喇嘛教的佛经 305
第二章 喀左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306
第一节 喇嘛教在喀左地区的传播 306
一、喇嘛教的传入 306
二、喇嘛教的兴盛 306
第二节 喀左地区著名的喇嘛寺庙 306
一、普佑寺 307
二、全安寺 307
三、天罗寺(元隆寺) 307
四、仁隆寺 307
五、普善寺 308
六、吉祥寺 308
七、圆成寺 308
八、福寿寺 308
九、金佛寺 308
十、广法寺 308
附一:喀左县喇嘛寺庙情况表 309
附二:南公营子奶奶庙的传说与史实 313
附三:嘉庆皇帝御敕贤德和硕格格八十节寿旌表全文 314
第三节 喀左地区蒙古族的宗教活动 314
一、寺庙的宗教活动 314
二、民间的宗教活动 317
第四节 喀左地区喇嘛教的衰落 318
一、走向衰落 318
二、进一步衰落 319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喇嘛教 319
四、当代喀左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319
第七篇 人物 323
第一章 朵颜兀良哈部者勒篾世系人物 323
第一节 蒙元至明(北元)时期人物 323
第二节 喀喇沁左翼旗历任札萨克 327
附一:丹巴多尔济墓葬的规制 331
附二:多罗郡王丹巴多尔济碑文 331
附三:嘉庆帝挽丹巴多尔济诗二首 331
附四:朵颜兀良哈部者勒篾世系(1160—1948) 335
第二章 人物传略 人物简介 336
第一节 人物传略 336
第二节 人物简介 348
一、党政军界干部 348
二、科技界知识分子 363
第三章 出席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及省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代表、委员 368
第一节 出席全国党代会、人代会代表 368
一、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368
二、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68
第二节 出席辽宁省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代表、委员 368
一、出席中国共产党辽宁省代表大会代表 368
二、出席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69
三、历届政协辽宁省委员会委员 369
第四章 英雄模范名录 371
第一节 国家部委级先进人物 371
第二节 省委省政府级先进人物 375
第五章 喀左籍在外地人物 380
第一节 喀左籍在外地工作人员(正处级以上)名表 380
第二节 喀左籍在香港知名人士 387
大事记 389
后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