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河开发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桥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1063189
  • 页数:5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领衔主编,邹逸麟、王守春、朱士光等著名学者分别担任相关部分的编撰。本书详尽论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主要运河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和历史作用,全书分八篇,分别论述了黄河以北运河、山东运河、里运河、关中豫东与皖北皖中、江南运河、杭州段运河、浙东运河、灵渠等各段运河,是目前关于运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概论 1

一 引言 1

二 运河,“大运河”,CANAL,“GRAND CANAL” 5

三 中国早期的运河开发—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 11

四 “开发”略论 17

五 中国运河开发简评 21

六 沿运参观有感 24

第一篇 黄河北侧运河的开凿与水运系统的形成 29

第一章 黄河北侧运河开凿前平原的河流与环境 29

第一节 平虏渠、泉州渠开凿前从太行山和燕山山地流出的诸河流 29

第二节 平虏渠开凿前黄河河道的变迁 31

第三节 湖泊沼泽 35

第二章 枋头的兴建与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的开凿以及黄河北侧水运网络的形成 36

第一节 枋头的兴建与白沟的开通 36

第二节 平虏渠、泉州渠的开凿及其位置 41

第三节 水运网络系统的完善 45

第四节 晋代与北朝时期黄河北侧运河的通航 48

第五节 北方运河沿线城镇的发展 52

第六节 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的开凿与海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 57

第三章 永济渠 59

第一节 永济渠的开凿与通航 59

第二节 永济渠的位置 62

第三节 唐代永济渠与相关运河 75

第四章 永济渠的延续—宋、金、元时的御河和明清的卫运河 79

第一节 宋、金、元御河 79

第二节 明清卫运河 90

第五章 永济渠及相关历史文化遗迹 95

第一节 辉县百泉湖 95

第二节 卫辉市、滑县与浚县的古运河遗迹和相关古建筑 97

第三节 大名永济渠遗迹与被冲淹的大名古城遗迹 100

第四节 临清与德州的古运河及相关历史文化遗迹 101

第五节 泊头与沧州的古运河以及相关古建筑 109

第六节 天津市的古运河与相关古建筑 111

第二篇 山东运河开发史研究 115

引言 115

第一章 山东运河开凿前运河沿线的地理背景 116

第一节 河漯平原区 116

第二节 汶泗水系区 117

第三节 北魏至宋代本区水系的变化 120

第二章 元代济州河和会通河的开凿及其在通运上的问题 121

第一节 济州河和会通河的开凿 121

第二节 元一代漕运仍以海运为主 128

第三节 济州河、会通河在通航中存在的问题 130

第三章 明清两代会通河的改造与沿运设施 133

第一节 水源的改造 134

第二节 运河河道的改迁 140

第三节 沿运坝闸的设置 145

第四节 沿运水柜的设置 161

第四章 山东运河治理、管理与通运 168

第一节 运河的治理 168

第二节 运河的管理 173

第三节 运河的通运 183

第五章 山东运河沿线聚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变迁 194

第一节 运河沿线聚落、城市的发展 194

第二节 运河沿线的环境变迁 200

第三节 水资源枯竭和农业的衰败 201

第六章 山东运河的淤废与沿运经济的衰落 203

第一节 运河的淤废 203

第二节 沿运经济的衰落 205

尾声 今日运河 206

附录:胶莱运河的历史研究 208

第三篇 里运河的历史变迁 217

引言 217

第一章 六朝及其以前的邗沟 217

第二章 隋唐时期的邗沟和山阳读 220

第三章 宋代淮南运河 223

第四章 明清淮南运河 225

第四篇 关中豫东与皖北皖中运河史 229

第一章 鸿沟水系的开凿及其通塞变化 229

第一节 鸿沟水系、鸿沟水道、鸿沟 229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河、济、淮、泗诸河之流经态势 229

第三节 鸿沟水系的始建与建成年代 232

第四节 鸿沟的开凿与鸿沟水道的建成 234

第五节 鸿沟水系的构成 235

第六节 鸿沟水系建成后之功效 239

第七节 两汉至北魏期间对鸿沟水系的疏浚治理 241

第八节 几点结论 245

第二章 西汉关中漕渠的开凿 246

第一节 西汉建国之初统治集团对水运的倚重 246

第二节 西汉前期关中地区发展农田水利与漕运的诸多努力及其成效 247

第三节 西汉前期国势发展与渭河下游河道水沙运行状况之变化对渭河漕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49

第四节 关中漕渠的兴修及其功效 250

第五节 关中漕渠之渠首、经行路线与入黄河处 250

第六节 西汉关中漕渠的历史功绩及对后世之作用 253

第三章 关于巢肥运河之研讨 253

第一节 问题缘起 253

第二节 东方通沟于江、淮之间的鸿(大)沟—巢肥运河 254

第三节 对巢肥运河存疑与持否定态度学者的主要论点 257

第四节 1986年马骐等学者的实地考察及其结论 261

第五节 研讨结论 262

第四章 隋唐关中漕渠之修建浚治 266

第一节 “隋唐关中漕渠”释名 266

第二节 隋唐关中航运之紧迫与艰困 266

第三节 隋唐漕渠之兴建与渠线经行 269

第四节 隋唐关中漕渠之延伸与配套设施 274

第五节 隋唐关中漕渠之功用与最终淤废 276

第五章 隋通济渠与唐宋汴渠的兴修及其演变 278

第一节 隋通济渠开凿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动因 278

第二节 隋通济渠的兴修及其经行路线 282

第三节 唐汴渠的维护浚治 291

第四节 北宋汴渠的维修疏浚 293

第五节 北宋后汴渠水系的淤毁及贾鲁河之兴废 302

第六节 隋通济渠与唐宋汴渠之功过评说 304

第五篇 江南运河的形成及其演变 315

第一章 原始太湖水系 315

第一节 “三江五湖”中的三江 316

第二节 “三江五湖”中的五湖 318

第二章 吴越南北渠道—原始河渠的利用 319

第一节 吴越南北渠道 319

第二节 百尺读 320

第三章 秦代—江南运河的开凿 321

第一节 秦代江南运河开凿的背景 321

第二节 丹徒(曲阿)水道的开凿 322

第三节 陵水道(钱唐至嘉兴)的挖掘 323

第四章 东吴至南朝—凿破岗读 324

第一节 破岗读的开凿 324

第二节 整治及其变迁 326

第五章 隋代—江南运河的大规模开凿 327

第一节 隋代大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 327

第二节 江南运河的大规模开凿 329

第六章 唐代江南运河的整治及其影响 331

第一节 江南运河的整治 332

第二节 对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 335

第七章 两宋以后江南运河的演变 336

第八章 运河杭州段功能的变迁及其对杭州发展的作用 340

第一节 运河杭州段水道的历史变迁 341

第二节 运河杭州段功能的历史变迁 343

第三节 运河杭州段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作用 345

结语 347

附录一:锡澄运河 347

附录二:银林河 348

第六篇 大运河杭州段开发史研究 351

第一章 区域背景 351

第一节 区域自然背景 351

第二节 大运河杭州段历史人文背景 353

第二章 春秋至隋时期—江南运河肇始时期的修浚 361

第一节 江南运河的开凿 361

第二节 隋代重修江南河 363

第三章 唐至北宋时期—城内运河渐次形成阶段 368

第一节 唐代对杭州运河的开发和治理 368

第二节 吴越对杭州运河的治理与开发 372

第三节 北宋时期杭州运河的修浚 374

第四节 运河与杭州经济发展的关系 379

第四章 南宋至元末—城内运河繁忙阶段 386

第一节 南宋临安运河的治理 386

第二节 元代的杭州运河 391

第三节 运河区域工商业的发展 394

第五章 明清至民国时期大运河杭州段开发 398

第一节 明朝杭州运河的治理 398

第二节 清朝杭州运河的治理 402

第三节 明清时期城内外运河对杭州城市发展的影响 407

第四节 民国杭州运河的衰落 413

第六章 建国以后—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及保护开发 415

第一节 建国后运河各项整治工程 415

第二节 打造以运河为中心的世界级旅游产品 433

第七篇 浙东运河史研究 437

第一章 春秋越国山阴故水道 437

第一节 史前宁绍平原历史地理变迁 438

第二节 古越文化遗址中的水运及其工具 439

第三节 越部族由山丘向平原的发展 441

第四节 山阴故水道的开凿 444

第五节 山阴故水道的功能和地位 445

第二章 秦汉航运及鉴湖航线的形成和影响 463

第一节 秦始皇巡越及秦至西汉航运 463

第二节 鉴湖对浙东航运作用与影响 465

第三章 六朝时期 478

第一节 西兴运河 479

第二节 会稽郡城运河 485

第三节 鉴湖运河航道 488

第四节 六朝运河建筑物 489

第四章 唐宋时期 496

第一节 唐宋浙东运河 497

第二节 唐宋运河建筑物 503

第三节 航运与疏浚 509

第四节 运河名人行踪 512

第五章 明清时期 514

第一节 水环境演变 514

第二节 堰闸塘之兴废 521

第三节 明清运河水道 524

附录一:三山万户巷盘曲 千桥百街水纵横—绍兴水城 526

越人长家山水国 526

百桥千街水似罗 528

淤滞成病 疏通则健 529

举社会之力 治古越河道 532

附录二:传承古越文脉 展示水乡风情—浙东古运河绍兴“运河园” 535

一 正本清源 自然和谐 535

二 文脉相连 古为今用 540

三 一脉相承 同中求异 552

四 几点认识 554

附录三:城河入胜处 更在鹿湖园—绍兴龙横江 556

一段神秘历史 556

一座精深园林 556

一条千古名河 558

第八篇 灵渠 559

第一章 灵渠的地貌地质基础 559

第二章 灵渠的历史开发与功能现状 562

第一节 灵渠的创建与历史演变 562

第二节 历史功能的演变 564

第三节 灵渠工程组成功能分析 565

第四节 灵渠在区域发展中的价值研究 571

后记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