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致谢 1
上编 刑事证据制度的本土建构 3
第一章 刑事证据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 3
一、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轨迹 4
二、刑事证据法生长的推动要素 13
三、刑事证据制度变革的基本特征 26
四、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路径评析 33
五、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未来 37
第二章 刑事证据审查的基本制度结构 40
一、刑事证据审查基本制度结构的演变与特征 42
二、我国刑事证据审查的两道门槛 52
三、我国证据审查的基本特征及其潜在危险 60
四、结语 68
第三章 非法言词证据的解释:利益格局与语词之争 71
一、非法言词证据规则的确立过程 73
二、语词解释的管辖权冲突 77
三、解释的困难:底线共识的影响因素 88
四、结语 93
第四章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证研究 95
一、审查起诉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97
二、司法实践层面的考察 99
三、何以能够实施?公检法契合的产物 103
四、证据把关:一种柔性的非法证据排除功效 114
五、结语 120
第五章 刑事证据辩护的理论反思 122
一、历史视角下的刑事证据辩护形态 123
二、我国刑事证据辩护的制度环境 126
三、刑事证据辩护的基本形态 129
四、刑事证据辩护的限度与拓展 137
下编 证据法的理论传统与学科流变 145
第六章 边沁、威格摩尔与英美证据法的知识传统 145
一、反思证据法研究的理性主义传统 147
二、边沁与威格摩尔:一般性进路的尝试 150
三、证据科学:一般进路的延续 156
四、追寻证据法的知识传统 160
第七章 证据法的理性传统与理论基础 162
一、引言:认真对待特文宁 162
二、证据法理论化的时代背景 165
三、法理学视野下的证据法 168
四、为什么是特文宁:学科背景与知识素养 172
五、特文宁的证据理论 176
六、证据法哲理化研究在中国 184
第八章 证据法是如何漂移的:背景、方法与立场 188
一、如何理解达马斯卡? 189
二、学术传统、进路与关怀 190
三、比较法文化视野中的证据制度 192
四、立场:通过批判来建构 195
第九章 证据法中的跨学科研究:挑战与回应 198
一、从周文斌案谈起 198
二、西方证据法学研究传统中的法教义学 200
三、证据法教义学的危机与跨学科研究的兴起 207
四、证据法跨学科研究的基本格局 211
五、我国证据法跨学科研究的初步观察 219
六、结语 222
第十章 证据科学的走向:国际视野与中国语境 224
一、一个基础性分析框架 225
二、证据科学发展简史 227
三、证据科学的中国语境 237
四、证据问题研究领域的初步检讨 242
五、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证据科学 244
参考文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