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我怎样学习当记者 3
新闻记者——令人羡慕的“苦差事” 3
新闻记者的“苦” 7
新闻记者的“乐” 11
新闻记者的追求 13
“新闻大学”第一课——从学习采访开始 18
采访是记者的生活 21
采访前的准备 24
“撒得开”与“收得拢” 30
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33
不要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39
记者的笔记本 43
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 48
学会“抓问题” 55
“问题”和“题材”不等于“主题” 65
孕育主题的途径 69
主题的提炼与深化 79
探索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现形式 87
“以小见大”是读者喜爱的表现手法 90
怎样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96
关于“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的八点设想 105
新闻作品的“立意” 107
新闻作品的结构 113
“寓教于乐”——形式同内容的完美结合 119
记者成长的社会条件 123
新闻记者的“知识圈” 129
记者支配时间的特点和规律 137
优势的发挥和弱点的转化 142
第二辑 基层采风留下的印痕 151
鱼水新篇——沂蒙山纪事 151
实践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沂蒙山书简 156
眼界与财富——沂蒙山书简 161
干群之间——鲁西北书简 164
心中的“信柱”——鲁西北书简 172
“主”与“仆”——鲁西北书简 176
看粮囤 182
政策牵动故乡情 184
女社员下地不带针线笸箩了 186
铁铸的口号 187
穷队翻身记 189
年终分配兑现大会速写 191
“东昏”变“东明” 193
从12斤7两到108斤 196
“只要政策不多变,往后城里人想吃啥都有!” 198
博平三日——辛酉春节剪影 200
多年愁容换笑颜——来自鲁西北的报告 203
总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 208
“把人民的意见带给政府”——访全国人大代表吕鸿宾 211
对人民负责的县委书记 213
“帅才”与“帅位” 221
“知识”与“才干” 224
“权力”与“科学” 227
访南斯拉夫日记 230
“树顶旅馆”之夜 252
“歌德之家”情思 255
克诺菲尔的家庭生活 259
“阴谋”与斗牛 263
亚马孙的思念 267
“方向”辩 272
农村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必须尽快恢复——全国劳动模范吕鸿宾对记者的谈话 274
落实党的政策必须清除“左”的思想障碍——安徽滁县地区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一条重要经验 278
还要不要大批地向农村派工作队? 283
他们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泰安县许家庄大队访问记 286
贫困地区的农民为什么愿意搞“包产到户”?——关于“包产到户”的调查 292
“包产到户”的类型和性质——关于“包产到户”的调查 296
“包产到户”以后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关于“包产到户”的调查 300
生产队也要“精‘官’简政” 304
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突破口”——诸城县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经验 306
开拓市场,保护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诸城县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经验 309
健全服务体系,逐步向社会化的方向引导——诸城县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经验 312
觉醒了的“第三世界”——沂蒙山采访札记 316
打开通向山外的门户——沂蒙山采访札记 320
听山里人讲“政治经济学”——沂蒙山采访札记 324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