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
第一章 胜利之初 3
欢庆胜利的日子 3
重庆谈判侧记 6
不了了之的对日索赔 10
隔着玻璃看审案 13
“罢宴”蒋介石官邸 15
伤残、失业的抗日军人 19
市场上的穷人与富人 22
民主建国会与李烛尘 25
第二章 短暂和平 31
游子还乡 31
军调部成立 33
北平办事处 35
两封读者投书 38
东北的阴云 40
《解放》三日刊事件 44
故都景象三札 48
看审日本战犯记 53
巨奸入狱一幕 56
房产争夺在北平 58
“可耻的长春之战” 60
第三章 东北烽火·1946 67
“中间偏左”立场 67
崩落中的沈阳 70
警觉日本东山再起 74
军调小组与东北停战 80
军事调处名实俱亡 85
与中共代表交朋友 88
从朝阳到平泉 91
内战中的热河 95
蒙旗自治问题初探 99
承德北平道上见闻 103
“红军票”始末 105
关内关外“通与不通” 110
举步维艰的东北工矿 113
工业链条的恶性循环 118
东北接收一年间 122
东北人民伤透了心 126
东北飘雪的时候 130
第四章 东北烽火·1947 139
多难的辽东半岛 139
大连接收一波三折 143
东北态势的转变 148
寂寞的鸭绿江 153
“请看今日东北之教育” 157
“关系网”与“新闻官” 162
“停进军”与“总餐宜” 166
沈阳“帅府”轶事 171
1947年夏季的东北大战 177
魏德迈到沈阳 182
“特务”于斌及其他 186
陈诚的东北“新政” 190
秋冬大战陈诚下台 194
第五章 东北烽火·1948 201
一言难尽写东北 201
惹恼南京的《东北在变》 207
严寒中的东北 211
新闻检查与巧妙周旋 216
从关内看东北 220
东北元老“请愿” 225
日渐“干枯”说东北 230
《观察》中的“烂污东北” 236
急转直下的东北战局 241
回首东北三年 245
第六章 故都学潮 253
“反饥饿、反迫害”风潮 253
“反美扶日”运动 260
跌在“糟房”里 264
“七五惨案”始末 269
特刑庭与大拘捕 274
五万青年渡难关 280
第七章 风雨飘摇 287
病态的北平社会 287
目击处决王揖唐 291
我陪徐悲鸿出庭记 295
“金圆券”与罢教风波 300
北平围城杂记 305
胡适在北平的日子 313
战云笼罩下的文化城 323
第八章 翻天覆地 331
走向崩溃的平津 331
火光中局势开朗 336
大公报的停刊与改组 344
附录 346
张高峰年表 346
后记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