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农业与军垦的起步 1
第一节 土地改革和支援解放战争 1
一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
二 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5
三 黑龙江人民支援解放战争 10
第二节 创建新型农垦事业的历史任务 16
一 农业经济的恢复 16
二 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的尝试 20
三 创办公营、国营农场的历史任务 23
第三节 公营、国营农场的蓬勃兴起 26
一 黑龙江地方县营农场 26
二 黑龙江地方各省创办的农场 31
三 荣誉军人与解放团对垦殖事业的贡献 34
四 东北行政委员会创办的机械农场 39
第二章 公营农场建设的巩固与发展 43
第一节 公营农场的艰苦创业时期 43
一 北疆荒原建场起家 43
二 艰苦奋斗的开拓与科学管理的初步展开 48
三 开荒生产与基本建设同步进行 51
第二节 在总结摸索中求发展 54
一 第一个公营农场管理机构的建立 54
二 如何做好经营企业化、管理民主化 55
三 提高农机管理水平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58
第三节 公营农场初创期的技术队伍建设 60
一 技术队伍人员状况 60
二 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及大学毕业生 63
三 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及农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66
四 国营农场整体水平的提升 68
第三章 农建二师开拓新垦区 74
第一节 农建二师移垦黑龙江 74
一 农建二师移垦的前期工作 74
二 农建二师艰苦创业在完达山下 77
三 英雄的“291团”与虎林“开国纪念林烈士陵园” 81
第二节 农建二师的垦荒生产 85
一 垦荒区域的分布 85
二 农业开发与机械化生产 87
三 垦荒创业的成就 91
第三节 农建二师垦区转制 95
一 官兵集体转业 95
二 部队建制向农场转型 97
三 难以割舍的军旅情结 99
第四章 友谊农场创建与现代农业的起步 102
第一节 苏联援助与友谊农场的建立 102
一 友谊农场区位及自然地理概况 102
二 苏联援助与国务院批准建立友谊农场 103
三 场址勘测与农场的建立 106
第二节 现代国营农场的崛起 108
一 开荒生产与基本建设 108
二 全国支援友谊农场建设 111
三 农场初建时期的组织及宣传工作 113
第三节 友谊农场的经验及影响 115
一 友谊农场的影响及示范作用 115
二 东北边疆的“农业鞍钢” 116
三 为建设“北大仓”打下基础 117
第五章 铁道兵农场的建立 119
第一节 转战南北的铁道兵五师 119
一 汤旺河林业铁路的建设者 119
二 第一把荒火与三江平原选址 123
三 王震《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报告》 127
第二节 铁道兵农垦局与“八”字头农场群建设 131
一 国家农垦体制的调整 131
二 转战垦区的铁道兵官兵 136
三 “八”字头农场群的建设 140
第三节 铁道兵农场初具规模 146
一 铁道兵农场后期职工与人口构成 146
二 农业机械化生产初具规模 151
三 “一五”规划时期的基本建设 155
第六章 黑龙江劳改农场的创建与发展 161
第一节 劳改农场的创立 161
一 劳改农场建立的背景与布局 161
二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 165
三 劳改农场与国营农场的互补 168
第二节 劳改农场的发展 172
一 第二批劳改农场的建立 172
二 劳改农场的管理 176
三 劳改农场经济的壮大 180
第三节 劳改农场的转制 184
一 劳改农场的特殊贡献 184
二 劳改农场向国营农场转型 187
三 公安干警身份的转变 190
第七章 十万转业官兵与垦区大开发 195
第一节 成都会议与《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 195
一 《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的历史背景 195
二 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 198
三 “五边”方针与新建农场群 203
第二节 多方力量参与垦区大开发 207
一 青年垦荒队与支边青年在北大荒 207
二 科技人员对垦区现代农业的贡献 213
三 “右派”与下放干部在垦区 217
第三节 “北大荒”精神的初步形成 220
一 亘古荒原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220
二 北大荒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224
三 以复转官兵为主的北大荒精神践行者 227
第八章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黑龙江垦区 231
第一节 “大跃进”造成的大倒退 231
一 极“左”思潮在垦区蔓延 231
二 垦区的“第二次反右斗争” 235
三 “左”倾错误的严重后果 236
第二节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垦区 240
一 垦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与特点 240
二 自然灾害对垦区农业经济的影响 242
三 灾后重建与垦区抗灾能力的提升 246
四 自然灾害时期垦区的独特贡献 250
第三节 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与贯彻“八字方针” 251
一 “八字方针”的提出 251
二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垦区建设的指示 252
三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工作会议 255
第九章 黑龙江垦区农业经济的恢复 259
第一节 国营农场体制机制的调整 259
一 黑龙江省农垦厅的成立 259
二 农垦部直属东北农垦总局的成立 262
三 市县国营农牧场调整 263
四 统一管理体制的确立 264
第二节 国营农场的快速发展 268
一 制定七年发展规划 268
二 农业机械设备大规模更新 270
三 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大发展 272
第三节 国营农场的丰硕成果 275
一 国营农场的发展规模 275
二 国营农场的经营成果 277
三 国营农场对国家的巨大贡献 281
第十章 科技文化促进垦区大发展 284
第一节 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284
一 现代农业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284
二 耕种技术与农业机械的革新 285
第二节 农业教学与科研机构的建立 291
一 王震与“八一”农大的建立 291
二 垦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 298
三 农业科研机构的创建 299
四 知识分子对北大荒科技的贡献 305
第三节 北大荒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 310
一 来到北大荒的文学艺术家 310
二 北大荒作家群与北大荒文学 315
三 独具特色的北大荒版画 318
附录1 黑龙江国营农场(1947~1965年) 323
附录2 黑龙江国营农场大事记(1947~1965年) 330
后记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