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城陈氏诗人遗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甫平编校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5982562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

陈秀 1

自西乡寄诗三首 1

附:词三首 2

南宫一枝花 2

梁州第七 2

尾 3

陈天祐 4

残句一联 4

陈昌言 5

宿天坛王道士房 5

先农坛 5

家弟书至,於斗筑居外买得闲田四十亩许,可理别墅,因赋怀以寄 6

止园落成即景十四韵 7

庄梁 7

同韩大行登珏山 8

蛰居 8

闻雁寄二弟大来 8

索马惕衷写照 9

癸未季夏发家园,越二日立秋,寄大来弟 9

月夜舟行忽雨,再寄大来弟 9

长相思 10

九月朔二日,维扬道上感怀 10

渡黄河 11

山阳秋月怀忧二首 11

到扬州 11

南行述古感怀 12

淮署闻百舌鸟鸣松上,时有元儿入泮报,写意 12

维扬道中 12

渡江 13

过邵伯湖 13

过维扬有感 13

过姑苏 13

中秋淮上有感 14

中秋同诸友看桂花 14

宿迁湖中晚景二首 14

湖中晓望二首 15

闻蛩 15

闻百舌鸟 15

中秋淮上有感 15

宿平桥观音庵值风二首 16

陈元 17

和张鋡天外楼晚眺 17

李卫公祠 18

赠潘抚军 18

陈廷敬 21

远游篇 21

种葛篇 21

咏汉事 21

送张篑山归庐陵 22

赠贾中丞 23

赠孝感相公 24

豆叶 24

春日遣怀 25

送徐健庵尚书归吴门 25

瀛台进讲赠孙屺瞻 25

夜行 26

宿沁州怀吴铜川通政 26

龙泉寺 26

池上晚秋 27

雨后至南园 27

论晋中诗人怀吴天章 27

维舟怀朱竹垞、潘稼堂 28

汶水舟中寄阮亭 28

将归操 29

雉朝飞 29

陇头吟 29

堠旁路 30

右军书《乐毅论》真迹歌 30

黄鹤楼歌送魏使君 31

射虎行 32

澄海楼观海 32

出塞行 33

入盘山至中盘寺,望李靖庵、绝顶诸胜迹,顾念归路,不得遍游,为诗写怀 34

送宋荔裳观察赴成都,因寄艾石方伯 34

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 35

钱宫声《松屋图》歌 36

流求刀歌为汪舟次作 36

洞阳山 37

开元钟 38

东山亭子放歌 38

六月二十五日,召至南书房,赐御书手卷、挂幅、扇,恭纪 39

分流水送人北归 40

淮南放舟抵金山作 40

题牧仲冢宰《西陂鱼麦图》 41

南旺分水行 41

登月院山观普照寺 42

碧落寺重游 42

除夜忆樊川寄舍弟四首 43

题家书后 44

与比邻孙侍御怀傅隐君青主 44

大司马芝麓龚公招,同刘公?、吴玉随、梁曰缉、汪苕文、程周量、王贻上、李湘北、陈其年集城南,送董玉虬侍御赴陇右,分用杜公秦州诗韵,得强字、繁字 44

追悼王西樵吏部,兼怀阮亭 45

晋国 45

立秋日,子顾、绎堂、贻上、湘北、幼华过集二首 45

湘北宅宴集,怀贻上东归 46

次丰润,明日入永平界,有怀京师故旧 46

望海店望山海关 47

关楼 47

澄海楼观海 47

怀荀少 47

送吴天章自天津归蒲东二首 48

钟吾驿 48

太行 48

珏山 49

宿榼山寺天外楼 49

长至日雪中下直 49

新正故旧小集 50

书局即事 50

张东山少司寇宅观奕 50

送申随叔检讨还广平,兼寄凫盟 51

朝日侍直恭纪 51

秋日草桥见龚大宗伯芝麓题壁诗,感旧有作 51

重游祖氏园 51

秋日见雁同湘北作 52

雪夜口号 52

重阳前一日,同贻上、湘北放生池作 52

燕山 53

出关门百里宿沙河站 53

夷齐庙 53

送魏环溪先生致政归蔚州二首 54

病齿 54

题《燕居课儿图》示壮履 54

臣诗叠蒙圣恩奖赏。每聆天语,感激之下,涕泪零落,累日愧悚,恭纪以诗 55

寄汪大长洲、王十一新城五十韵 55

半日村即事述怀寄朱竹垞 56

七月二十一日赐宴瀛台迎薰亭,恭纪二十韵 57

午亭诗 58

濂泉 58

流花峪 58

梅子冈 59

岭泉亭 59

双谿 59

老姥掌 59

西垞 60

西山院 60

山窗 60

霜钟 60

除夜二首 61

姜女坟 61

水村图 61

合和羹二首 62

邯郸道上绝句,追录贻羡门少宰 62

种柳 63

和赵秋谷观海诗 63

陈廷继 64

秋夜 64

送别蔡美谷归里 64

清化道上 65

重九 65

寿王明府 65

星轺驿送六弟之钦州别驾任 66

陈廷愫 67

人日梅庄宴集 67

清明夜闻杜鹃 67

送韩师 68

寒食祭百鹤阡 68

家资政老姆掌登高,行麓弟随侍,诗以寄之 68

陈廷扆 69

别署 69

途中苦雨 70

东王早发过武胜关 70

新安道上叠前韵 70

确山道中 70

拐角铺 71

陈廷统 72

春日河上奉怀大兄 72

怀八弟澧州 73

怀大侄 73

安溪李先生光地以廉洁勤慎奏荐四人,统忝列其中,蒙特旨简用,恭纪 73

怀五兄 74

河上忆旧寄六兄郧阳 74

次孙仲礼先生见怀二首 74

赴济南呈直抚公 75

见梅谷内弟京师 75

辛中驿 75

寄怀二婿侄筠连 75

赴役永定河,留别五侄京邸 76

清明雨雪 76

答明克兄 76

陈廷弼 77

病中述怀四首 77

晓角歌 79

羚羊峡歌 79

荔枝歌 80

遣兴 81

对月 81

秋夜听林山人弹琴 81

凉夜 82

汉江感怀二首 82

清溪至英德县 82

上巳发澧阳,六日至黄鹄滩,阻风 83

遣怀 83

寄怀六兄汉阳 83

志感二首 83

送人还里门 84

次吴含侯西园雪后韵,怀贞儿计偕北上 84

晴川阁 84

感怀 85

山游用贞儿韵 85

野望 85

泊舟夜雨不寐 86

寄盛性之二首 86

寄怀蔡美谷 86

力疾雨后江行 87

衡阳道中山宿 87

边词 87

秋草 88

将赴岭南留别都门诸公八首之二 88

赠顺德潘太守 89

漳河 89

大风望襄阳 89

仙桃镇 90

清明感旧 90

入署二首 90

送王进士还武昌 91

赠焦雯溥副使 91

珠江 91

陈廷翰 92

雨后过梅庄 92

九日思母庵 92

岁暮斋成咏怀八首之四 93

立春日喜晴 93

早春□□招饮,次壁间湘北先生韵 94

沙河晓发 94

呈别五、六、七、八家兄 94

陈豫朋 95

濂村踏青诗 95

可寒山乾明寺 96

八月十五夜无月,小集绿云亭,即席送冯次莱之商州 96

礬曲至横舟乡道上 96

上元侍家大人,至南海子红门外观烟火,作歌 97

自上罗乘筏至木宋,同钱寄庵、朱方山 98

北平射虎歌 99

古长城歌 99

再宿家德山兴文衙斋留别 100

寒食还近筠连 100

喻翰选至,旋别赋送 100

乾溪州中别季含玉,至夏复渡登陆还筠 100

安庐晓起,怀孙湘南、朱悔人、田东轩、王文在 101

高楼村晓望塞外 101

榆关 101

骊山温泉 102

灞桥 102

拟入秋举蝴蝶会,用高季迪《扑蝶图歌》韵 102

雨后汝枢邀集艾园即事 103

失题二首 103

寒食三叔父国学公、九叔父孝廉公墓上作三首 104

晓发别弟克亭、蓉村、南垞、盟洲、省庵、鉴斋 104

王松坪民部招饯,即席贻别,兼怀简庵太守 105

自诫 105

喜七叔父自俞清轩移居芸晖书屋 105

白沙川对月怀尊士兄 106

大漠石月下遄行,怀五叔父暨六弟、九弟、十弟 106

黄草铺雪中驻军,怀六叔父携七弟在罗定 106

老营沟帐中,寒夜怀七叔父及四弟、八弟诸幼弟在闽中 107

黑川晴望,八叔父暨三弟诸幼弟在粤东 107

松林寺晚归 107

夜集次尊士兄韵 108

古柏清泉,榼山胜迹也。低徊其间,因怀张直方广文 108

留别盟洲,次白懋修见柬元韵 108

宿涿州三家店,怀省庵、鉴斋、白村、巽村 109

梅子冈晚步出流花峪 109

雨中题长女静渊家书后,即用寄怀原韵四首之一 109

曲江烟柳亭招南垞、巽村、汝枢、传妫小集,次许帝肱即席韵 110

陈随贞 111

鹰叹 111

乌龙山 111

立秋前一日,触目偶成 112

雨后暂斋题壁 112

庚辰下第遣怀 112

王屋山归途复雨 112

入山四首 113

秋夜感怀 114

村居杂咏十首之二 114

王母洞 114

铁盆嶂 115

戊戌除日次谢抡一二尹过冷泉关韵 115

寿白村弟 115

秋日漫兴用家沧洲韵三首之一 116

中秋杂咏次卫澹石山人韵四首之一 116

寄怀尊士兄,时河工报成,授归德别驾 116

清夏次王迪在韵 117

樊川上元竹枝词二首 117

题九仙台 117

陈观颙 118

犁川旅次题壁 118

雨中赴大名,晚宿亳城,闻滑县王同年已在前途 118

立秋日,同渔沁、若水、麓亭、升岩,池上小饮彻夜 119

岁暮即事 119

新乐道中 120

宿顺德府,和亡友徐升岩壁间韵 120

白露日归途即目 120

邯郸道中 120

芦沟即事 121

途中遇李春岚,遂与共饮而醉 121

彰德道中 121

过盟洲弟艾园 122

渡滹沱 122

樊山夜雨,怀濂村二兄、鉴斋八弟京师,兼示省庵白村巽村诸弟、鹤皋五侄 122

晚泊 123

陈壮履 124

诸侄邀饮沁园 124

落落 124

闲情 125

园中与客 125

潜斋夜坐 125

夏日慕园漫兴 126

游圣乐寺 126

送名俭侄令珙县 126

深夜纳凉 127

陈咸受 128

铁盆嶂 128

樊川道中和薇村兄韵 128

秋夜感怀 129

山居 129

游可乐山 129

陈复刚 130

清化镇小憩 130

雪后行龙泉寺道中 130

将归营葬事呈濂村兄 131

岁暮觅车返里 131

抵家二首 131

青桐馆 132

失题二首 132

出门迂曲往返三百余里漫记七首之二 132

无酒歌 133

无肉歌 133

十六夜足疾独坐 134

病愈过怡园 134

陈贲懿 135

南垞兄以慕园丹桂来易梅庄牡丹 135

七夕前二日薄暮行池上,同柏庵舅氏、云门内兄、巽村雷村两弟、泽渊族孙 135

游洞阳山 136

予蒙恩开复杞县,故吏宋文理来贺,道及昔年政绩 136

永宁州道中 136

文水县道中 137

陈静渊 139

鹤圃 139

盗警移居 139

秋日 140

秋兴 140

复移居郭峪上庄 140

秋日感成 141

读书 141

秋日即景 141

送表嫂王夫人之余杭 141

春残 142

夜坐 142

七夕雨 142

束装将赴沧州 142

午日忆母 143

送二弟赴省试 143

陈师俭 144

恭送家大人督漕潞河,于舟次喜大姊携卫甥至自里门 144

送苍崖大兄之新城任 145

寄怀家山兄弟,用六弟送别原韵,即送在也叔旋里 145

送崔玉立赴沧州,阻风暂泊,次话别原韵 145

九日得舂陵、东井两弟见和诗,仍即次其韵 146

舂陵弟至通署,诗以留之 146

珠浦荷花 146

人日怀鉴斋叔并序 146

汉口渡江访于良友 147

泊湘江 147

绿溪口野眺 147

古潇湘寺 148

陈卫氏 149

岁寒课子 149

陈象雍 150

山中观雾 150

养拙 150

记所适 151

陈景行 152

益庵十二弟梦返层园池上,同诸弟饮酒赋诗,得“雨打残红落满地”之句。九叔父命同卢拍庵、泽渊侄诗以志之,分得池字 152

寄怀卢柏庵 152

陈名俭 153

自褒谷出栈 153

自昭化抵大木岭 153

嘉定城南放歌 154

将入蜀留别朴轩弟 155

宁羌州 155

寻山所 155

广州寓馆留窦西堂小集 155

石板房田其雨家题壁 156

筠连署中即事,寄呈家大人 156

元宵后雨夕,与诸明府醵饮琼署感吟 156

程明道先生祠 157

洞阳南院感旧 157

舟中课儿子法于读,示之以诗 157

病中夜坐 157

早起用前韵 158

雨中送侄法登、儿子法于入学 158

金澹斋刺史因公过陵水 158

菊迟 159

顺湖书院曾玉峰二首之一 159

二月十三日赴会城写怀 159

花丛曲二首之一 160

从征草六十首之四 160

元夜怀鹤圃灯火 160

奉檄赴草坡五站 160

根达桥恭读上谕:金酋穷蹙求降,着各路进剿兵俱由中道辙回 161

陈崇俭 162

题王又魁《梓园琴鹤图》 162

送雅堂仲兄出知珙县 162

琼郡城西游金粟院,啜浮粟泉,谒苏文忠像 163

乙亥元日登城观日出 164

游许氏园 164

小滩店怀家山诸友 164

陈传始 166

中秋夜宿上党 166

陈师夔 167

寄怀五兄 167

陈坦 168

凉夜不寐 168

生日同诸兄弟畅饮 168

雪水烹茶 169

莲曲 169

上元雪霁,铭侄以诗志喜,因用其韵 169

陈金铭 170

纸帐 170

和卫公濯表兄咏新柳 170

陈秉灼 172

千佛山至开元寺 172

读《战国策》 172

策蹇 172

题金门《钱谱》 173

有感 174

黄河故道 175

古剑歌为沈云晖作 175

薄暮登寿张城南凤山寺,感怀次壁间韵 176

示老妾 176

赠叶十一季木 176

历下亭 177

立秋前一日,游道士谷 177

登蓬莱阁 177

福山道中望之罘山 178

潭西夜话和桂未谷 178

析城山 178

宿千峰寺 179

王屋山 179

寄赠金门 179

闻惺然、性空两上人修葺上方园,安钵有日却寄 180

开州感寇莱公孤注之谗 180

传家集成自题 181

塔楼山元人记寇砖刻 181

范增墓 182

雨窗 182

章邱途中遇雨 182

渔洋先生故园 182

雪后登范公台,望云门 183

陈法登 184

赠范梅坞 184

题延荔浦《踏雪看梅图》 184

过蒲州 185

陈法于 186

柬张礼垣 186

山居 187

漫兴 187

池上小酌 187

老姆掌 188

钱叔宝《梅花书屋图》 188

龙泉寺 189

宝剑篇 189

题赵承旨画《东坡先生后游赤壁图》 189

登铁盆嶂放歌 190

张平山画《海天旭日图》 190

秋日次怀州 191

渡黄河作 191

中秋 191

太康晓发留别寿庄四侄 192

寄怀张隽三泉州 192

题开明寺云中楼 192

雁 192

过姬人周素雯旧居 193

拟闻砧 193

秋柳 193

铁马 194

太行道中 194

郭峪 194

午亭山村 194

友人绘白桃花索题,漫成绝句 195

鹤圃 195

晚晴台 195

新晴 195

沁渡 196

范纪年招集梅园,同樊南吟社诸子 196

今夕行送家明轩之山左 196

种松歌 197

六砚草堂歌为延荔浦赋 197

长歌行送荔浦入都 198

落花 199

东山雅集分得五律一首 199

菊篱 200

菊影 200

秋燕 200

题郭梅崖遗稿后 200

登塔楼山 201

盆松 201

重阳后一日雨雪,有怀明轩仲兄 201

病起 202

咏古 202

春日杂兴 202

还家 203

寄怀刘文沚白下 203

题范丈容斋诗后 203

七柿滩 204

三里桥看梅 204

九女台 204

慕园 204

樊山石闾道院 205

将之陈州 205

题樊丈梅轩北游近诗后 205

题荔浦姬人曹幼黄遗照 206

陈沛霖 207

午日恭步姑母原韵 207

次王紫居虎谷移居原韵 207

九月五日,同李薇临、段顺长、实夫、湘珮游枋口,用文潞公韵 208

附 王炳照 210

关山月 210

山鹧鸪 211

初秋雨后 211

感旧吟 211

冬日感怀 212

长歌行送樊梅轩北游,兼讯卫体中、郭梅崖两大令 213

春柳 213

晚宿山寺 214

题画 214

秋 214

留别张希程 214

秋日 215

休粮僧 215

小游仙词 216

儿归行 216

早春赋别 217

太行道中 217

青华镇 218

次邯郸 218

题邯郸店壁 218

雨中宿福成驿 218

都门怀周东村 219

柳 219

沁渡古刹 219

山居岁时诗十首 219

题门人陈金门秀野山房,次东坡《独乐园》韵 221

过龙泉寺,忆张金铭尚书 221

小梅岑 222

忆沁渡 222

咏史 223

春愁 225

灯下偶成 225

忆旧 225

感梦 226

花朝 226

山中望友人书不至 226

拜母墓 227

冬日闲居 227

晓发 227

次上党 227

赠拦车丞 228

次陈留 228

大梁怀古 228

大梁留别赵佩湘、张昭庵 229

题蝴蝶画册 229

秋寺 229

思归 230

见雁 230

楚宫词用高青邱韵 230

记灾诗二首 231

弃妇词 231

鬻女词 231

忆泽州署花月平分书舍 232

偶吟 232

秋日感怀 233

重简梅轩 234

登黄沙岭 235

立秋日感怀 235

读史得今体诗七首 236

司空图 236

石郎 236

李煜、钱俶 237

刘? 237

澶渊之役 237

南渡 237

里门送归安沈霁堂游并州 238

感怀 238

九月十八日长河道中 238

山行马上口占 239

海会兰若 239

过纯光师弈 239

同人饮西庵 240

雨后由西岭至海会寺 240

卫雅南见枉 240

吊卫鸾坡 241

长平箭头歌 241

秋兴 241

晚归 242

初度日示内人二首 242

樊川竹枝词 242

送程西庄由泽抵山左北上 243

渡芦苇河 243

醉歌行送陈明轩东游 243

除夜漫兴 244

月正二日,得樊梅轩消息用简 244

柬明轩 245

立秋前二日 245

龙泉道中 245

皇城陈氏诗人世系表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