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曙色 3
第一章 校外舞蹈可以这样教? 3
一、1980年的“香港国际舞蹈营” 3
二、尘封的大门打开了 5
三、代表团的孙领队 8
四、“专家课” 10
五、业余舞蹈竟然这样教? 12
第二章 中国舞能不能有考级? 16
一、中国舞课程“低人一等” 16
二、郭世毅请喝茶 19
三、中国舞应该有考级 20
四、“不合时宜”的提议 25
第三章 曙光重现 28
一、80年代的“跳舞热” 28
二、“光言,你有兴趣吗?” 30
三、“五无三有”的编创小组 33
四、“狗咬刺猬”,从哪儿下嘴啊? 37
五、向同行学习 40
六、绝不走“专业化”“成人化”的老路 42
第二篇 春光 47
第四章 摸着石头过河吧 47
一、“提高国民素质” 47
二、“四级”教材 50
三、伊莉娜的“三性” 51
四、要提供“高蛋白”,还得强调“民族性” 53
五、不分科,要“综合” 55
六、“手舞”之前先“足蹈” 56
七、第一级教材出炉了 60
第五章 一边编写一边实验 62
一、“试水”少年宫 62
二、朝鲜舞跳成了“瘸步”舞 64
三、一年半也教不完! 67
四、组建教材编委会 69
五、由音乐入手进行调整 71
六、不用“才子”与“佳人” 74
七、五角钱的教材编撰基金 76
八、陶然亭的周末班 77
第六章 “破天荒”的中国舞考级问世了 81
一、“出口转内销” 81
二、九级课程与两种文凭 83
三、香港的师资培训班 85
四、邓梦妮组织“模拟考” 87
五、开先河的舞蹈考级考试 90
第七章 考级“走出去” 94
一、“中国舞的橱窗”摆到了香港 94
二、“下南洋” 97
三、马来西亚的礼遇 100
四、在美国教授中国舞 105
五、加拿大政府认可了中国舞 108
六、澳门同胞的情谊 110
七、“进军”台湾 113
八、赔钱也要办下去 115
第三篇 艳阳 121
第八章 “二十年只挖一口井” 121
一、90年代的美育热 121
二、四级教材延伸为九级 122
三、雁栖湖畔的讨论 127
四、化茧成蝶——九级教材变身十三级 130
五、“赶鸭子上架”的事 132
六、出版教材靠“借船出海” 135
七、基金筹措走向制度化 137
八、维权,不是为了“独享” 138
第九章 有规矩才能见方圆 142
一、就叫“考级中心”吧 142
二、持证上岗没有例外 144
三、“让孩子带上户口本” 146
四、考级中心的“蓝宝书” 147
五、专家巡视讲评制 149
六、什么都要规范 151
七、考级中心的师资梯队 152
第十章 好酒也怕巷子深 155
一、“生产关系”成了阻碍 155
二、孙光言的紧急呼吁书 158
三、考级中心独立运作 160
四、市场推广的三件“宝” 164
五、从“中枢”到“细胞” 167
六、每位学员都是一颗“种子” 169
七、“展演”是最好的活广告 171
第十一章 群策群力的编委会 174
一、不计报酬的编委们 174
二、招之即来“战斗队” 176
三、学习型的舞蹈编委 178
四、“双肩挑”的复合型人才 180
五、三个“史无前例”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