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6
1.2.1 国外研究综述 6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0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
1.3.1 研究内容 18
1.3.2 研究方法 19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9
1.4.1 研究思路 19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0
2 概念界定与相关基本理论 21
2.1 概念辨析 21
2.1.1 旅游需求 21
2.1.2 旅游供给 22
2.1.3 耦合协调 23
2.2 相关基本理论 25
2.2.1 旅游供需均衡理论 25
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7
2.2.3 旅游流理论 28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0
2.2.5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32
3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模型与测度方法 34
3.1 指标体系构建 34
3.1.1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层次体系 34
3.1.2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 35
3.2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37
3.2.1 耦合协调模型 37
3.2.2 耦合协调评价等级标准 38
3.3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测度方法 39
3.3.1 熵值法 39
3.3.2 HP滤波分析法 40
3.3.3 重心坐标法 41
3.3.4 标准差椭圆法 41
3.4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
3.4.1 研究对象范畴 42
3.4.2 数据来源 43
4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 44
4.1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系统综合评价 44
4.1.1 数据处理 44
4.1.2 旅游需求系统综合评价 46
4.1.3 旅游供给系统综合评价 52
4.1.4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系统相关性分析 57
4.1.5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系统滞后性分析 57
4.2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 59
4.2.1 总体情况 59
4.2.2 时序特征 62
4.3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空间特征 65
4.3.1 空间地带性 65
4.3.2 空间聚集性 66
4.3.3 空间方向性和演变性 67
4.3.4 空间等级性 69
4.4 本章小结 69
5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结构特征 71
5.1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的总体特征 71
5.1.1 总体水平分析 71
5.1.2 比较分析 74
5.2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各子系统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 75
5.2.1 趋势性分析 76
5.2.2 周期性分析 76
5.3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特征 78
5.3.1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地带性 78
5.3.2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聚集性 81
5.3.3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方向性和演变性 82
5.3.4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的空间等级性 86
5.4 本章小结 87
6 中国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影响机制 89
6.1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影响机制的理论体系 89
6.1.1 内部机制 89
6.1.2 外部机制 93
6.1.3 影响因素指标识别 95
6.2 研究方法 97
6.2.1 数据检验 97
6.2.2 面板数据模型 99
6.2.3 数据来源 101
6.3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101
6.3.1 面板数据模型设计 101
6.3.2 数据平稳性与协整性检验 102
6.3.3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 103
6.3.4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分析 104
6.4 本章小结 110
7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优化提升 111
7.1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优化目标 111
7.2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优化路径 111
7.2.1 旅游供需数量方面的优化 111
7.2.2 旅游供需质量方面的优化 112
7.2.3 旅游供需时空差异方面的优化 113
7.2.4 旅游供需结构方面的优化 114
7.3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的响应对策 115
8 结论与展望 120
8.1 主要结论 120
8.2 主要创新点 122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23
附录 124
附录1 2004~2014年旅游需求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表 124
附录2 2004~2014年旅游供给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表 125
附录3 2004~2014年旅游需求和旅游吸引物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表 126
附录4 2004~2014年旅游需求和旅游交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表 127
附录5 2004~2014年旅游需求和旅游服务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表 128
附录6 2004~2014年旅游需求和旅游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表 129
参考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