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企业在规模上的崛起 1
从零到一百零九 7
不可思议的崛起背后 14
投资是关键 15
有倾向性的政策 20
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24
盛宴仍在继续 28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 30
一个2×2矩阵——中国经济的未来场景 32
从“大”到“伟大”——中国企业的第二次长征 34
第二章 什么是伟大的企业 37
“大”与“伟大”的一字之差 39
分析伟大企业的一个理论框架 42
一声叹息——研究伟大企业有用吗 48
伟大而坚定的目标——ROIC≧WACC 51
投资资本收益率与IBM的转型——大象跳舞的故事 57
第三章 商业模式与投资资本收益率 65
什么是商业模式 66
沃尔玛的故事 68
通用电气——基业长青背后 75
尚德的兴衰 82
尚德故事 83
对尚德败局的反思 86
经济危机时期成立的企业 91
第四章 投资资本收益率适用于中国吗 95
强经济,弱股市 100
低水平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是罪魁祸首 104
高投资资本收益率带来高回报 108
寻找隐藏的阿尔法 113
行业间和行业内投资资本收益率的分布情况 120
白酒中的中国 122
第五章 “伟大”的希望仍未实现 127
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 129
政绩竞赛与投资热潮 129
中国远洋的起伏 132
过分追求运输能力(规模) 134
追求产能之殇 137
投资还带来什么 139
脆弱的制度基础设施 141
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 142
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145
一个经济体制下的不同路径 147
实证研究的证据 14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 155
迅速兴起的股票市场 158
公司治理的本质 160
当模式之争遇上现实 166
制度上的决定因素 171
改革国有企业 172
薄弱的法律环境与行政手段的大行其道 173
最后一个挑战——股权结构 175
股权高度集中 176
中国上市企业的金字塔结构 177
小插曲 186
一点结论与遐想 187
第七章 多元化之殇——中国企业的战略误区 189
大而不倒? 193
多元化陷阱? 196
去多元化趋势 200
马拉松石油2011年的分拆 201
中国企业的多元化选择 207
昆仑能源——专业化经营给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启示 211
华润创业 217
并购的中国迷思 221
第八章 塑造中国企业从大到伟大的制度基础 227
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229
投资制度基础设施 232
从看得见的手到看不见的手 236
帮助之手还是攫取之手 237
中国地方政府金融 241
转变政府职能 246
好金融、坏金融 248
引子——“资本逆向流动”之谜 249
让金融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本质 253
如何发展好金融 257
小插曲——金融从出生时开始 260
持续永恒的企业家精神 263
经济的微观基础 264
哈耶克、凯恩斯与大数定律 268
企业2.0时代的来临 270
第九章 寻找中国的伟大企业 273
华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跨国企业 278
华为的ROADS战略 282
华为成功的原因 283
阿里巴巴集团 290
电子商务巨头 290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 294
为什么是阿里巴巴?为什么是马云? 298
崭露头角 301
小米——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302
顺丰控股 309
第十章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伟大 315
转变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 318
政府转变职能,从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型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319
利率市场化 320
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322
深化生产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323
选对市场 324
ROIC、ROIC、ROIC 325
推进创新 325
提升公司治理 327
后记: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329
致谢 335
技术附录: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341
参考文献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