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篇 2
第一章 历史与发展 2
第一节 定义 2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
第三节 治疗皮肤病 4
第四节 优势和前景 4
一、具有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 4
二、具有现实的临床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 5
三、治疗皮肤病的优势 5
四、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6
第二章 机制和功效 7
第一节 针刺效应 7
第二节 刺络放血效应 8
第三节 留针效应 9
第三章 现代研究进展及创新 10
2 技法篇 14
第四章 器具与材料 14
第一节 埋线针具 14
一、针柄 15
二、针体 15
三、针芯 15
四、埋线材料 15
第二节 辅助工具 16
一、皮肤消毒用品 16
二、局麻用品 17
三、辅助器材 17
四、辅料用品 17
第三节 埋线室的布局 18
第五章 埋线方法 19
第一节 进针方法 19
一、平刺进针法 20
二、斜刺进针法 20
三、直刺进针法 20
四、提捏进针法 20
第二节 进针方向 21
一、一穴多向 21
二、腧穴所在部位 21
三、针向病所 21
第三节 埋线顺序 21
第四节 埋线深度 22
一、穴位情况 23
二、年龄情况 23
三、体质情况 23
四、解剖情况 23
五、病情情况 23
第五节 治疗频率和疗程 24
第六章 埋线技能训练 25
第一节 取穴训练 25
第二节 截线训练 26
第三节 穿线训练 26
第四节 进针训练 27
第五节 推线训练 27
第六节 出针训练 28
第七章 治疗原则与取穴 29
第一节 治疗原则 29
一、整体治疗原则 29
二、局部治疗原则 30
三、皮损治疗原则 30
第二节 取穴原则 30
一、本经取穴 30
二、表里取穴 31
三、部位取穴 31
四、取穴少而精 31
第八章 操作方法 32
第一节 患者准备 32
第二节 术者准备 33
第三节 穴位消毒 34
第四节 穿线 34
第五节 埋线 35
第六节 术后医嘱 35
第九章 术后反应及注意事项 36
第一节 正常反应 36
第二节 异常反应 37
第三节 埋线术后的护理 37
一、一般护理 37
二、心理护理 37
三、饮食调护 38
第四节 注意事项 38
第五节 埋线禁忌 39
第六节 异常情况处理 40
一、晕针 40
二、感染 40
三、疼痛 41
四、发热 41
3 临床篇 44
第十章 病毒性皮肤病 44
蛇串疮 44
第十一章 变应性皮肤病 53
第一节 瘾疹 53
第二节 湿疮 64
第十二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75
第一节 白疕病 75
第二节 风热疮 84
第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性皮肤病 93
第一节 粉刺 93
第二节 面游风 102
第三节 油风 110
第十四章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19
第一节 牛皮癣 119
第二节 顽湿聚结 128
第三节 风瘙痒病 137
第十五章 大疱性皮肤病 148
天疱疮 148
第十六章 结缔组织病 158
第一节 红蝴蝶疮 158
第二节 皮痹 172
第十七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185
第一节 白驳风 185
第二节 黧黑斑 192
参考文献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