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刑事诉讼原理的含义与特征 1
第二节 刑事诉讼原理视野中的刑事诉讼法 3
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解释 3
二、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 7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 8
第三节 刑事诉讼原理研究的意义 13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16
一、思辨的方法 16
二、比较的方法 17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路径 17
第二章 刑事诉讼目的 19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分类 19
一、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 20
二、家庭模式 24
三、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序主义 25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目的 31
一、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的不同层次 31
二、我国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 32
三、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 34
四、层次目的对刑事诉讼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要求 35
第三节 关于控制犯罪 37
一、实现刑罚权的准确性 38
二、实现刑罚权的公平性 39
三、实现刑罚权的及时性 40
四、实现刑罚权的准确性、公平性与及时性的关系 42
第四节 关于保障人权 42
一、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 42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 43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障与被害人保障的平衡 47
第五节 刑事诉讼目的实现中的利益冲突与权衡 51
一、问题的提出与权衡原则 51
二、外国权衡原则的理论与实务 52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利益权衡原则 54
四、辩护律师保守职业秘密上的利益权衡 57
五、非法证据运用中的利益权衡 59
六、疑难案件处理中的利益权衡 61
第三章 刑事诉讼构造 63
第一节 刑事诉讼构造与目的的关系 63
一、刑事诉讼构造与功能 63
二、刑事诉讼构造与目的的一般关系 64
三、在理解构造与目的的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65
第二节 刑事诉讼构造的理论分类 66
一、刑事诉讼构造的类型归属 66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功能 68
三、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融合趋势 72
第三节 调整诉讼构造的理念与原则 77
一、控审分离 77
二、审判中立 79
三、控辩平等对抗 80
第四节 我国刑事诉讼构造 81
一、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理性分析 81
二、我国刑事诉讼纵向构造 82
三、我国刑事诉讼横向构造 85
第四章 刑事诉讼原则 87
第一节 刑事诉讼原则体系 87
一、刑事诉讼原则释义 87
二、刑事诉讼原则的地位和价值 89
三、刑事诉讼原则体系的层次性 92
第二节 刑事程序法定 94
一、外国关于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 95
二、程序法定原则的理念基础 96
三、程序法定与我国刑事诉讼 98
第三节 司法独立 99
一、司法独立的立法与要求 99
二、司法独立的理念基础与价值 100
三、司法独立与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102
第四节 国家追诉 104
一、国家追诉释义 104
二、国家追诉的理念基拙 105
三、我国刑事追诉原则 106
第五节 无罪推定 107
一、无罪推定释义 107
二、无罪推定的理念基础 108
三、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 110
第六节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 110
一、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释义 110
二、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价值与理念基础 111
三、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与我国刑事诉讼 114
第七节 程序参与 115
一、程序参与原则的基本要求 115
二、程序参与原则的功能 116
三、程序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118
第八节 有效辩护 118
一、有效辩护释义 118
二、外国关于有效辩护的立法 119
三、有效辩护的理念基础 120
四、有效辩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121
第九节 程序公开 122
一、程序公开原则释义 122
二、外国关于程序公开原则的立法 123
三、程序公开原则的理念基础及制度价值 125
四、程序公开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127
第十节 社会参与 128
一、社会参与原则释义 128
二、社会参与原则的价值 131
三、社会参与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132
第十一节 诉讼及时 132
一、外国有关诉讼及时原则的立法 132
二、诉讼及时的理念基础 135
三、诉讼及时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137
第十二节 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 137
一、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释义 138
二、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的适用 144
三、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的例外 146
四、一事不再理(禁止双重危险)与我国刑事诉讼 151
第五章 审判前程序 154
第一节 审判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 155
一、司法权保障原则 155
二、令状原则 157
三、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 158
四、任意侦查原则与强制侦查法定主义 160
五、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163
第二节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167
一、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功能 167
二、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模式 170
三、我国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 176
第三节 侦查与起诉的关系 183
一、侦、诉关系模式之考察 183
二、我国侦、诉关系的特点及功能评价 187
三、完善我国侦、诉关系的基本思路 190
第四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193
一、现代侦查讯问制度的基本内容 193
二、我国侦查讯问制度 200
第五节 公诉的效力 205
一、提起公诉在程序层面的效力 206
二、提起公诉在实体层面上的效力 209
第六节 不起诉裁量权 211
一、英美法系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 211
二、大陆法系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 215
三、我国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 217
第六章 审判程序 228
第一节 审判程序的理念与原则 228
一、直接、言词审理 228
二、集中审理 234
三、不利益变更之禁止 237
第二节 审查公诉等准备程序 243
一、外国开庭审判前的准备程序 244
二、我国开庭审判前的准备程序 249
三、我国庭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 252
第三节 审判中指控罪名的变更 257
一、起诉的双向效力 257
二、关于起诉效力的两种价值选择 260
三、我国变更指控罪名问题 263
第四节 辩诉交易 266
一、辩诉交易的基本内容 266
二、辩诉交易在美国盛行的原因及利弊分析 270
三、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 275
第七章 证据法基本原则与规则 278
第一节 证据法原则与规则概说 278
一、证据立法模式 278
二、证据法原则 280
三、证据规则 282
第二节 证据裁判 288
一、证据裁判原则释义 288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适用范围 289
三、证据裁判原则的具体适用 290
四、证据裁判原则的价值 294
五、证据裁判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 296
第三节 自由心证 297
一、自由心证原则释义 297
二、自由心证的产生及在各国的适用 298
三、自由心证的认识论基础 301
四、法官自由评价证据的制约 302
五、自由心证与我国刑事诉讼 308
第四节 相关性规则 309
一、相关性、实质性、证明性与相关性规则 309
二、相关性与可采性 313
三、特殊事项、行为相关性的限制 313
第五节 传闻证据规则 315
一、传闻证据与传闻规则 315
二、传闻规则的理念基础 316
三、不属于传闻及传闻规则的例外情形 316
四、传闻规则的松动 320
五、传闻规则的适用 320
第六节 意见证据规则 321
一、意见证据与意见证据规则 321
二、意见证据规则的理念基础 322
三、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 323
第七节 自白规则 327
一、英美证据法上的自白 327
二、英美国家自白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329
三、大陆法系的口供规则 333
四、日本法中的自白规则 334
第八节 非法搜查、扣押与证据排除 335
一、排除非法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的演变及理论根据 335
二、“毒树之果”理论 339
三、排除规则的具体适用 341
四、排除规则的限制与例外 344
五、大陆法系国家物证、书证的排除 346
第九节 证据规则的适用 348
一、证据的可采性 348
二、可采性的判断主体及其裁量权 350
三、证据可采性的确定程序 351
四、对证据的异议 354
第十节 我国的证据规则 355
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 355
二、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 358
三、刑事证据规则与相关程序的完善 361
第八章 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 363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 363
一、恢复性司法的含义与特征 363
二、恢复性司法在各国的实践 365
三、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基础 371
四、恢复性司法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374
第二节 刑事和解 376
一、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 376
二、刑事和解实践的背景和原因 380
三、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司法 382
原版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