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习题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3247283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随着新中医药法的出台和相关法规政策的颁布,中医师承成为热点。本书即为《传统医学师承人员出师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指导》一书的配套习题集。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涵盖所有知识点,旨在帮助考生学习记忆教材中的考点,顺利通过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

第二节 精气学说 2

第三节 阴阳学说 3

第四节 五行学说 8

第五节 五脏 12

第六节 六腑 22

第七节 奇恒之腑 24

第八节 气、血、津液 25

第九节 经络 30

第十节 病因 35

第十一节 发病 41

第十二节 病机 43

第十三节 防治原则 47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 51

第一节 绪论 51

第二节 问诊 51

第三节 望诊 60

第四节 望舌 69

第五节 闻诊 78

第六节 脉诊 82

第七节 按诊 87

第八节 八纲 89

第九节 病性辨证 91

第十节 脏腑辨证 95

第三章 中药学 107

第一节 药性理论 107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 110

第三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112

第四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13

第五节 解表药 113

第六节 清热药 121

第七节 泻下药 128

第八节 祛风湿药 129

第九节 化湿药 132

第十节 利水渗湿药 134

第十一节 温里药 137

第十二节 理气药 140

第十三节 消食药 143

第十四节 驱虫药 145

第十五节 止血药 145

第十六节 活血化瘀药 148

第十七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151

第十八节 安神药 154

第十九节 平肝息风药 156

第二十节 开窍药 159

第二十一节 补虚药 160

第二十二节 收涩药 168

第二十三节 攻毒杀虫止痒药 170

第四章 方剂学 171

第一节 总论 171

第二节 解表剂 172

第三节 泻下剂 175

第四节 和解剂 177

第五节 清热剂 178

第六节 祛暑剂 181

第七节 温里剂 182

第八节 补益剂 184

第九节 固涩剂 189

第十节 安神剂 190

第十一节 开窍剂 191

第十二节 理气剂 192

第十三节 理血剂 195

第十四节 治风剂 198

第十五节 治燥剂 199

第十六节 祛湿剂 201

第十七节 祛痰剂 205

第十八节 消食剂 206

第十九节 驱虫剂 207

第五章 中医内科学 209

第一节 感冒 209

第二节 咳嗽 210

第三节 哮病 212

第四节 喘证 213

第五节 肺痈 214

第六节 心悸 215

第七节 胸痹 217

第八节 不寐 218

第九节 癫狂 219

第十节 痫病 221

第十一节 胃痛 222

第十二节 呕吐 223

第十三节 腹痛 225

第十四节 泄泻 226

第十五节 痢疾 227

第十六节 便秘 229

第十七节 胁痛 230

第十八节 黄疸 231

第十九节 鼓胀 232

第二十节 头痛 234

第二十一节 眩晕 235

第二十二节 中风 237

第二十三节 水肿 238

第二十四节 淋证 240

第二十五节 郁证 241

第二十六节 血证 242

第二十七节 消渴 244

第二十八节 痹证 245

第六章 中医外科学 247

第一节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247

第二节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247

第三节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248

第四节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250

第五节 疮疡 251

第六节 乳房疾病 254

第七节 瘿 255

第八节 瘤、岩 257

第九节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258

第十节 肛门直肠疾病 260

第十一节 泌尿男性疾病 263

第十二节 周围血管疾病 264

第十三节 其他外科疾病 266

第七章 中医妇科学 268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特点 268

第二节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268

第三节 月经病 270

第四节 带下病 287

第五节 妊娠病 288

第六节 产后病 292

第七节 妇科杂病 295

第八章 中医儿科学 300

第一节 小儿生长发育 300

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302

第三节 四诊概要 303

第四节 儿科治法概要 305

第五节 喂养与保健 306

第六节 胎怯 307

第七节 胎黄 308

第八节 感冒 309

第九节 咳嗽 311

第十节 肺炎喘嗽 312

第十一节 哮喘 315

第十二节 鹅口疮 317

第十三节 口疮 318

第十四节 泄泻 319

第十五节 厌食 321

第十六节 积滞 322

第十七节 疳证 323

第十八节 汗证 325

第十九节 惊风 326

第二十节 水肿 327

第二十一节 尿频 329

第二十二节 遗尿 329

第二十三节 五迟、五软 330

第二十四节 麻疹 332

第二十五节 风疹 334

第二十六节 猩红热 335

第二十七节 水痘 336

第二十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337

第二十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39

第三十节 寄生虫病 341

第三十一节 夏季热 342

第三十二节 紫癜 343

第九章 针灸学 345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345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47

第三节 腧穴的分类 347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348

第五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349

第六节 手太阴肺经、穴 350

第七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350

第八节 足阳明胃经、穴 351

第九节 足太阴脾经、穴 352

第十节 手少阴心经、穴 353

第十一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354

第十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355

第十三节 足少阴肾经、穴 356

第十四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 357

第十五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357

第十六节 足少阳胆经、穴 358

第十七节 足厥阴肝经、穴 359

第十八节 督脉经、穴 360

第十九节 任脉经、穴 361

第二十节 常用奇穴 361

第二十一节 毫针刺法 362

第二十二节 常用灸法 364

第二十三节 其他针法 365

第二十四节 针灸治疗 366

第二十五节 头、面、躯体病证 368

第二十六节 内科病证 370

第二十七节 妇、儿科病证 375

第二十八节 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证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