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环境与发展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环境概述 2
一、环境的概念 2
二、环境的分类和组成 2
第二节 环境问题 7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7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 7
三、当代环境问题 9
第三节 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12
一、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12
二、中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13
思考题 16
第二章 生态学及生态环境 17
第一节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17
一、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的概念 17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7
第二节 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26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 26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 26
三、生态学及应用 26
思考题 28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2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9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 29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 3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31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3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 3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32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 33
一、生态学方向的指标体系——生态足迹法 33
二、经济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35
三、社会政治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37
四、系统学方向的指标体系 38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 40
思考题 42
第四章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43
第一节 清洁生产 43
一、清洁生产概述 43
二、清洁生产的概念 44
三、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45
第二节 循环经济 46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46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46
三、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46
四、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 47
五、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 47
第三节 低碳经济 49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49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49
三、低碳经济的目标 50
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 51
五、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53
思考题 53
第五章 资源环境保护 54
第一节 概述 54
一、基本概念 54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54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 54
第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5
一、水体 55
二、水资源 57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58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9
一、土地资源概述 59
二、土地资源的保护 60
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62
一、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62
二、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63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65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65
五、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66
第五节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68
一、矿产资源概述 69
二、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69
三、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70
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70
思考题 71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72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72
一、人与环境 72
二、环境与疾病 73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74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74
二、环境污染物的特征 74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75
四、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78
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 79
六、影响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80
第三节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 81
一、室内污染源 81
二、居室污染的预防 83
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83
思考题 84
第二部分 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 86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86
第一节 概述 86
一、水污染与污染源 86
二、主要废水的成分和性质 87
三、水体自净和水环境容量 89
四、水污染现状 90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91
一、水质和水质指标 91
二、水质标准 92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技术 94
一、水污染控制 94
二、废水处理常见方法及流程 95
三、污泥处理技术 97
第四节 水资源化 99
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99
二、调节水源量以增加可靠供水 99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100
第五节 海洋污染 100
一、海洋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100
二、海洋污染的特征 101
三、海洋污染的控制 102
思考题 103
第八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04
第一节 概述 104
一、大气与大气污染 104
二、大气污染物及来源 105
三、大气污染现状 107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影响 107
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08
第二节 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108
一、大气圈及其结构 109
二、风和湍流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110
三、气温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 111
四、大气稳定度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112
第三节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技术 114
一、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114
二、主要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 115
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与行动 119
思考题 120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21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121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与土壤污染 121
二、土壤污染的特征特性 122
三、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类型 124
第二节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125
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125
二、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其危害 126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29
第三节 农药污染 132
一、农药污染概述 132
二、农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132
第四节 化肥污染 135
一、化肥污染概述 135
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136
三、化肥污染的防治 136
思考题 136
第十章 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概念和分类 138
二、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 139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原则 140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 141
一、破碎处理 141
二、分选技术 142
三、固化 142
四、生物处理技术 142
五、热处理技术 143
第三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144
一、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及其意义 144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144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 144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系统和系统技术 144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145
一、固体废物处置的目标和方法 145
二、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145
第五节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146
一、基本现状 146
二、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垃圾 146
三、电子废物及回收利用 147
思考题 148
第十一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149
第一节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49
一、噪声与噪声源 149
二、噪声的危害 150
三、噪声控制 152
第二节 电磁性污染及其控制 154
一、电磁辐射及其危害 154
二、电磁性污染的控制 155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155
一、放射性污染与污染源 155
二、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156
第四节 光污染、热污染及其防治 156
一、光污染及其防治 156
二、热污染及其防治 157
思考题 158
第三部分 环境保护措施 160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 160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160
一、环境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160
二、环境管理的原则及方法 161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63
第二节 环境法 166
一、环境法规概述 166
二、环境法规的目的及作用 166
三、环境法规体系 167
第三节 环境标准 168
一、环境标准概述 168
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 168
第四节 环境监测 169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及作用 169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70
三、环境监测的特点 171
四、环境监测中污染物分析方法简介 171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172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172
思考题 173
第十三章 环境质量评价 174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174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174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174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75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75
二、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 176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177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77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78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79
思考题 182
附录 183
附录一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83
附录二 《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简介 185
附录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86
附录四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87
附录五 声环境质量标准 188
附录六 “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印发通知 188
参考文献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