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先秦两汉诗歌 3
先驱的悲歌与史哲的覃思——试论从变雅到老子思想的贯通与演进 3
论屈原艺术思维的文化生成 13
新的艺术思维范型——神话、《诗经》、屈原艺术思维异同比较 26
屈骚艺术特质发微——兼论屈原艺术思维的独创性 36
关于《迢迢牵牛星》释读的两个问题——兼及庾信《七夕诗》与苏轼《渔家傲·七夕》词 44
礼乐制度史视野下的汉代歌诗研究——读赵敏俐《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51
中编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 61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对象与分期 61
“文章西汉两司马”的赋学批评 70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论扬雄的赋学批评 82
刘向刘歆赋学批评发微 96
赋中论赋:汉代赋学批评的另一种形式 117
论建安时期的赋学批评 124
玄学的兴盛与正始赋学批评的时代特征 138
左思《三都赋》及其辞赋观 152
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 161
夏侯湛以“味”论赋 173
“繁华”与“有益”——试论葛洪赋学批评的二重性 177
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 186
元嘉赋学批评:沉寂中的渐变与拓新 205
晋宋诗赋札记二则 223
论永明时期的赋学批评 227
刘勰的赋学思想 239
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 247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论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262
下编 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 275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 275
文本细读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阐释问题——以白居易、李商隐的两首诗歌为例 287
李贺诗歌现象三论 297
方以智,圆而神——读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 307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