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导论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文科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8049979
  • 页数:5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媒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成果,对传媒有一个清晰的历史观,并且要正确理解传媒与受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关系,并了解传媒与广告,营销,公关的联系与区别。

卷一 传媒理论篇 3

第一章 传媒概述 3

第一节 传媒的概念 3

一、媒介的定义 3

二、媒介、媒体与传媒的异同 7

三、大众传播媒介 8

第二节 传媒的发展 9

一、传媒发展的历史分期 10

二、传媒发展的规律 15

三、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18

第三节 传媒研究的方法 20

一、传媒的定性研究方法 20

二、传媒的定量研究方法 23

三、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关系 27

第二章 传媒的性质、功能与分类 31

第一节 传媒的性质 31

一、传媒的基本性质 31

二、传媒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 32

三、传媒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 34

四、传媒的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 35

第二节 传媒的功能 36

一、信息传播功能 37

二、宣传教育功能 38

三、舆论监督功能 39

四、提供娱乐功能 40

五、社会协调功能 41

六、文化传承功能 42

第三节 传媒的类型及其特征 43

一、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 43

二、传统媒介与新媒介 47

三、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 50

第三章 传媒理论及其影响 55

第一节 传媒结构理论 55

一、英尼斯的传媒理论 55

二、麦克卢汉的传媒理论 56

第二节 传媒规范理论 59

一、集权主义传媒理论 59

二、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 60

三、发展中国家的传媒理论 63

四、社会主义国家传媒体制理论 63

第三节 传媒效果理论 64

一、大众传媒的微观效果理论 64

二、大众传媒的宏观效果理论 68

第四节 传媒批判理论 73

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 73

二、传媒霸权理论 74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理论 74

四、“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 75

第四章 传媒自由、所有权与伦理道德 78

第一节 传媒自由论 78

一、传媒自由的涵义和内容 78

二、传媒自由的产生和发展 80

三、传媒自由的作用和性质 84

第二节 传媒所有权 89

一、传媒所有权的涵义 89

二、传媒所有权的存在形式 89

三、传媒所有权的实现方式 91

第三节 传媒伦理道德 94

一、传媒伦理道德的涵义、特征与作用 94

二、传媒伦理道德的发展 95

三、中外传媒伦理道德建设的比较 96

卷二 传媒认知篇 103

第五章 图书 103

第一节 图书的媒介特征与分类 103

一、图书的概念 103

二、图书的特征 105

三、图书的分类 107

第二节 图书出版的历史脉络 109

一、古代图书 109

二、近代图书 110

三、现代图书 110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业的现状 111

一、世界图书出版业概述 111

二、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基本情况 114

第四节 图书的发展 118

一、图书面临的困境 118

二、图书的发展对策和趋向 119

第六章 杂志 125

第一节 杂志的特征与分类 125

一、杂志的定义和特征 125

二、杂志的分类 128

第二节 外国杂志发展概况 130

一、美国 130

二、英国 132

三、法国 133

四、日本 134

五、荷兰 134

六、德国 134

七、加拿大 135

八、俄罗斯 135

第三节 中国杂志的发展 135

一、中国杂志史略 135

二、中国杂志业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 137

第四节 杂志的发展趋势 141

一、世界杂志的发展趋势 141

二、中国杂志的发展趋势 143

第七章 报纸 151

第一节 报纸的特点与分类 151

一、报纸的定义与特点 151

二、报纸的分类 153

第二节 外国报纸的发展历程 154

一、英国报纸的发展历程 154

二、美国报纸的发展历程 156

三、日本报纸的发展历程 158

四、法国报纸的发展历程 159

第三节 中国报纸发展的历程 161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713~1815) 161

二、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1815~1915) 162

三、中国现代报纸的发展(1915~1949) 164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纸的发展(1949年至今) 166

第四节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67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167

二、我国报纸的发展趋势 171

第八章 广播 175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175

一、广播的诞生 175

二、广播的发展 178

第二节 广播的传播特点 180

一、传播快捷,时效性强 180

二、覆盖广泛,渗透力强 181

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182

四、手段多样,参与性强 183

五、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183

六、转瞬即逝,保留性差 183

第三节 中外广播业 184

一、世界部分国家广播事业概况 184

二、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187

三、港澳台地区的广播事业 190

第四节 广播的发展趋势 191

一、当前世界广播业的基本运作形态和体制 191

二、当今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现状和走势 192

第九章 电视 197

第一节 电视的发明及其媒介特征 197

一、电视科技的发明 197

二、电视的内涵与媒介特征 198

第二节 欧美电视的发展 199

一、欧洲电视的发展 199

二、北美电视的发展 204

第三节 我国电视的发展 210

一、我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10

二、我国电视的停滞阶段 211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213

四、我国电视的全面发展 216

第四节 电视的发展趋势 218

一、电视节目的现状与趋势 218

二、电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219

三、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20

第十章 电影 224

第一节 电影的内涵及其艺术特征 224

一、电影的内涵 224

二、电影的艺术特征 225

第二节 电影的早期发展 227

一、电影作为艺术初始阶段 227

二、平行剪辑手法的创立 228

三、格里菲斯:确立了电影基本的叙事语言 229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理论及实践 230

第三节 世界电影呈现的流派与特点 232

一、好莱坞电影 232

二、先锋派电影 234

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235

四、法国新浪潮电影 235

五、苏联诗电影 236

六、现代电影的流变 236

第四节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238

一、电影传入中国(1896) 238

二、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 239

三、早期中国电影的众生相(1905~1932) 240

四、中国电影的觉醒与崛起(1932~1949) 241

五、中国电影的家国梦想(1949~1979) 242

六、中国电影的融汇与交流(1979~) 246

第五节 中国内地电影的现状与展望 248

一、中国内地电影的现状与问题 248

二、中国内地电影的展望 249

第十一章 新媒体 252

第一节 新媒体的内涵与影响 252

一、什么是新媒体 252

二、新媒体的影响 254

第二节 新型媒体 255

一、新型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255

二、新型媒体的发展 256

第三节 网络媒体 258

一、网络媒体的定义与特征 258

二、网络媒体的发展 259

第四节 手机媒体 262

一、迅速崛起的第五媒体 262

二、手机媒体的特点 264

三、手机媒体的应用 266

卷三 传媒影响篇 277

第十二章 传媒与受众 277

第一节 受众概说 277

一、受众的内涵 277

二、受众的类型 279

第二节 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 280

一、受众在传播中的价值 280

二、传收双方的关系——从“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 281

三、从传播者角度看受众 282

四、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期望 285

五、一种特殊的现象:“准社会交往” 287

第三节 重要的受众研究理论 287

一、个人差异论 288

二、社会分类论 289

三、两级传播理论 289

四、受众商品论 290

五、编码及解码理论 290

第四节 培养受众与满足受众需要 291

一、提高受众传媒素养 291

二、正确认识受众需要 292

三、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 293

第十三章 传媒与政治 296

第一节 政治与传媒发展的历史 296

一、从政治传媒到传媒政治 296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选举 301

第二节 传媒与政治的互动 303

一、政治操纵传媒 304

二、传媒影响政治 307

第三节 传媒的发展与民主进程 311

一、新闻传媒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311

二、中国的传媒发展与民主化进程 312

三、传媒在民主进程中的效能 314

第十四章 传媒与经济 317

第一节 传媒经济概说 317

一、传媒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317

二、传媒产品分析 318

三、传媒市场分析 319

四、传媒竞争分析 320

第二节 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22

一、传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内涵 322

二、传媒社会效益的测评指标与提升途径 324

三、传媒经济效益的测评指标与提升途径 325

第三节 传媒经营管理的职能、作用与原则 327

一、传媒经营管理的职能 327

二、传媒经营管理的作用 328

三、传媒经营管理的原则 329

第四节 传媒经营管理的战略 330

一、传媒集团战略 331

二、传媒品牌战略 332

三、传媒资本运作战略 335

四、传媒多角化经营战略 337

第十五章 传媒与社会 341

第一节 传媒与社会的关系 341

一、传媒对社会的作用 341

二、社会生态对传媒发展的意义 345

第二节 传媒批判学派的兴起 346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 347

二、“文化霸权”理论 347

三、文化工业批判 348

第三节 传媒与妇女儿童发展 349

一、传媒与儿童发展 349

二、传媒与性别 353

第四节 社会发展对传媒的认识与期待 355

一、传媒与知识沟 356

二、传媒素养教育与社会发展 360

第十六章 传媒与文化 364

第一节 传媒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64

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364

二、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365

三、文化对传媒的影响 367

第二节 文化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研究 368

一、文化平等论 368

二、受众权威论 369

三、大众文化价值论 370

第三节 传媒的娱乐化 371

一、文化工业与传媒娱乐化 371

二、传媒娱乐化现象及特点 372

三、传媒娱乐化的反思 374

第四节 传媒的文化与商业困境 375

一、传媒产业的性质和特点 375

二、传媒产业的文化与商业困境 376

第五节 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整合 378

一、坚守“文化本土化”的传播原则 379

二、增加当代文化传播中的道德价值内涵 380

三、打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品牌 380

四、民族传统文化借助传媒延续生命力 381

第十七章 传媒与军事 385

第一节 军事对传媒的影响与制约 385

一、军事活动促进新闻传媒的诞生和发展 385

二、军事活动促进传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387

三、战争形态的变化影响传媒报道的真实性 387

四、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制约着传媒客观报道 388

第二节 传媒对军事的作用与影响 389

一、传媒对军事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389

二、传媒作为军事斗争手段的主要特点 394

第三节 传媒在世界军事史上的角色 395

一、近代传媒:引发战争,推动战争 396

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 398

三、“二战”后传媒运用的新发展 400

第四节 信息战与传媒 402

一、信息战的涵义与表现形式 403

二、信息战中传媒所表现的特点 403

卷四 传媒延伸篇 411

第十八章 通讯社 411

第一节 通讯社的界定和分类 411

一、通讯社的界定 411

二、通讯社的分类 412

第二节 外国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 415

一、早期四大通讯社 415

二、三社四边协定 416

三、当今国外主要的通讯社 417

第三节 我国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 420

一、我国通讯社的历史 420

二、当今我国主要的通讯社 424

第四节 通讯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27

一、通讯社在网络时代的现状 427

二、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业务发展战略 429

三、新华社事业发展战略 432

第十九章 广告 437

第一节 广告概述 437

一、广告的涵义与形式 437

二、广告信息传播的特点 439

三、广告的社会功能 440

第二节 西方国家广告业的起步与发展 441

一、西方广告业的出现 441

二、西方广告业的发展 442

三、西方广告理论学说演变 444

第三节 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历程 447

一、中国古代的广告形式 447

二、中国近现代广告业的发端 447

三、新中国广告业的历程 448

第四节 传媒用作广告载体的独特性 450

一、广告传媒的基本特点 450

二、前大众传媒广告的特点 451

三、传统大众传媒广告的特点 452

四、新媒体广告的特点 454

五、其他专用传媒广告的特点 454

第五节 广告的运作 455

一、广告公司的类型 455

二、广告运作流程 457

三、广告的传媒策划 457

四、广告运作对传媒的影响 459

第二十章 营销 462

第一节 营销概述 462

一、营销的内涵 462

二、营销的核心概念 465

三、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468

第二节 营销观念的发展 470

一、生产观念 470

二、产品观念 470

三、推销观念 471

四、市场营销观念 471

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472

第三节 传媒的市场营销 472

一、传媒营销策划 473

二、传媒产品的定价 474

三、传媒促销活动 476

第四节 整合营销传播 478

一、什么是整合营销传播 478

二、企业需要整合营销传播 480

三、企业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的途径 481

第二十一章 公共关系 485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内涵与“四部工作法” 485

一、公共关系的内涵 485

二、公共关系的四部工作法 486

第二节 公关专题活动和操作策略 490

一、记者招待会 490

二、展览会 492

三、庆典活动 493

四、赞助活动 495

第三节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和处理程序 496

一、危机管理的涵义 496

二、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程序 497

初版后记 505

修订版后记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