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书艺术208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国友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5997196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含王羲之草书名帖205幅,[习书·体味·分享]208篇,[读书·记忆·随想]208篇。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采用微单元编写,既每一页都可独立阅读,内容定版由三部分组成:一、王羲之名帖图片。二、[习书·体味·分享],针对图片内容的学习体会。三、[读书·记忆·随想],由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组成。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选材时,既考虑事件、人物事迹的趣味性,也考虑永恒的经典性。

一、开篇:“晋末称‘二王’之妙”与“但使龙城飞将在” 1

二、《行穰帖》与“笔法”、“笔势雄秀” 2

三、钟繇“划被为穿”与“日常硬笔用途” 3

四、《远宦帖》(局部)与“远(遠)” 4

五、《寒切帖》与“月” 6

六、《大道帖》与“一笔书” 8

七、《妹至帖》与“妹” 9

八、《龙保帖》与“保” 11

九、《上虞帖》(局部)与“夜” 13

一○、《累书帖》与“大‘也’”、“帖味” 14

一一、《此事帖》与“共” 16

一二、《其书帖》与“遂” 17

一三、《秋月帖》与“力不具”、“却乏遒力” 18

一四、《都下帖》(局部)与“又” 20

一五、《四纸飞白帖》与“飞(飛)” 22

一六、《飞白帖》与“乃”、“蕴藉” 23

一七、《省飞白帖》与“省” 24

一八、《贤室帖》(局部)与“知” 25

一九、《奉对帖》与“释(釋)”、“《冠军帖》” 27

二○、《长素帖》与“悬(懸)” 29

二一、《虞义兴帖》(局部)与“兴(興)”、“一字中笔画粗细多变” 31

二二、《秋中帖》与“中” 33

二三、《郗司马帖》与“日” 34

二四、《瞻近无缘帖》(局部)与“喜” 36

二五、《尝新帖》与“招、始”、“组合中的‘台、召’” 38

二六、《与足下别帖》(局部)与“比” 40

二七、《豹奴帖》与“学草书要不要仅写草书” 41

二八、《得足下书帖》与“慰” 43

二九、《七月六日帖》与“七” 44

三○、《旦书帖》与“‘定式’的‘经典字形’” 45

三一、《适者帖》与“十” 47

三二、《速还帖》与“时(時)”、“半行半草” 48

三三、《热甚帖》与“惙”、“不常见的字临不临?” 49

三四、《远近清和帖》与“隐(隱)” 50

三五、《朝廷帖》(局部)与“梦(夢)” 52

三六、《雨晴帖》与“大” 54

三七、《旧妇儿帖》与“心” 56

三八、《不得帖》与“进(進)、退” 57

三九、《为定帖》与“定” 59

四○、《长佳帖》与“如何” 61

四一、《竹杖帖》与“令” 62

四二、《幼年帖》与“因”、“书家的变化” 64

四三、《使书帖》(局部)与“度” 66

四四、《成都城池帖》与“池”、“补字” 67

四五、《逸民帖》与“怀(懷)” 69

四六、《丝布衣帖》与“财(財)” 70

四七、《天鼠膏帖》与“鼠” 71

四八、《胡母帖》与“平” 72

四九、《讲堂帖》与“帝” 73

五○、《药草帖》与“彼” 74

五一、《胡桃帖》与“疏”、“晚年的宁静” 75

五二、《严君平帖》与“严(嚴)” 77

五三、《有书帖》与“其” 79

五四、《虞安吉帖》(局部)与“吉” 80

五五、《羊参军帖》与“写错时的涂改” 82

五六、《佳舍帖》与“舍”、“第一行齐平” 83

五七、《旦夕帖》与“静(靜)”、“章法中的动与静” 85

五八、《诸贤帖》与“阔(闊)” 87

五九、《诸从帖》(局部)与“诸(諸)” 88

六○、《知卿忧吾饮酒帖》与“断(斷)” 90

六一、《长风帖》与“长(長)” 92

六二、《旃蘮帖》(局部)与“桃” 94

六三、《舅母帖》与“魏”、“‘二王’本为一体” 95

六四、《又不能帖》(局部上)与“不”、“风神” 97

六五、《又不能帖》(局部下)与“罔”、“集古字” 99

六六、《儿女帖》与“婚” 101

六七、《谯周帖》与“出”、“横势” 103

六八、《散势帖》与“散”、“灼怛” 105

六九、《衰老帖》与“衰”、“单起笔” 107

七○、《不快帖》与“快”、“快写慢写之谜” 109

七一、《小佳帖》与“问(問)”、“熟练时行笔自然的变化” 110

七二、《阔别帖》(局部)与“眷”、“‘羲’的写法” 111

七三、《虞休帖》与“休”、“用笔的笔势” 113

七四、《一起帖》与“调(調)”、“浓墨” 115

七五、《侍中帖》与“恐” 117

七六、《敬豫帖》与“豫” 119

七七、《袁生帖》与“袁” 120

七八、《适太常帖》与“军(軍)” 122

七九、《临川帖》与“不”、“不循常规” 124

八○、《疾患帖》与“抽象化” 126

八一、《知宾帖》(局部)与“年” 127

八二、《司州帖》(局部上)与“落” 128

八三、《司州帖》(局部下)与“宰” 130

八四、《里人帖》(局部)与“至” 132

八五、《节日帖》与“节(節)” 133

八六、《仆可帖》与“仆(僕)” 135

八七、《想弟帖》(局部)与“复期”、“临不临有争议的字” 136

八八、《重熙帖》(局部)与“熙” 138

八九、《迁转帖》(局部)与“贤(賢)” 140

九○、《游目帖》(局部)与“雄” 141

九一、《乡里帖》(局部)与“乡(郷)”、“传统” 143

九二、《初月帖》(局部)与“过(過)” 145

九三、《想佳帖》与“书法的多样性与兼收并蓄” 147

九四、《定听帖》与“听(聽)” 148

九五、《二谢帖》与“回” 150

九六、《谢光禄帖》与“雕”、“简笔”、“点的问题” 151

九七、《徂暑帖》与“感” 153

九八、《服食帖》与“年” 155

九九、《庾丹杨帖》与“丹” 157

一○○、《月半帖》与“复(復)” 158

一○一、《知足下帖》与“念” 160

一○二、《分住帖》与“住” 162

一○三、《旦反帖》与“眼光:不断地自我提升” 164

一○四、《小园帖》(局部)与“美到只可欣赏” 165

一○五、《清晏帖》与“岁(歲)”、“草书中的慢速与笔力、笔势” 169

一○六、《朱处仁帖》与“处(處)” 171

一○七、《盐井帖》与“闻(聞)” 172

一○八、《七十帖》(局部)与“耶” 173

一○九、《自郗中丞帖》与“时间的磨洗,喜好的变化” 175

一一○、《小大悉帖》(局部)与“承” 176

一一一、《劳人帖》与“意”、“传统写法的变化” 177

一一二、《遇信帖》与“遇”、“偶尔的‘重笔’” 178

一一三、《运民帖》与“运(運)” 179

一一四、《八日帖》与“隐(隱)”、“八大山人寄予情感的签名” 181

一一五、《转佳帖》(局部)与“面(?)”、“篇章中的‘超大字’” 184

一一六、《伏想清和帖》与“清和”、“两点与空挑区别” 186

一一七、《大热帖》与“晚”、“美也是一种适应、养成” 189

一一八、《周常侍帖》与“周” 190

一一九、《送梨帖》与“殊”、“欣赏王献之的字” 191

一二○、《不大思帖》与“方” 192

一二一、《西问帖》与“度” 194

一二二、《中郎女帖》与“大” 196

一二三、《发虐帖》与“胡椒与辣椒:学书者偏好” 197

一二四、《肿不差帖》与“肿(腫)” 199

一二五、《如常帖》与“呕(嘔)”、“王书楷书后继乏人” 200

一二六、《贤内妹帖》与“妹”、“应比较对照学习” 201

一二七、《狼毒帖》与“狼” 203

一二八、《安西帖》与“安” 205

一二九、《阔转久帖》与“久” 207

一三○、《阮公帖》(局部)与“须(須)” 208

一三一、《冬中帖》与“一帖之中的楷意与草意” 210

一三二、《执手帖》与“手”、“隶书余韵,惊鸿一瞥” 212

一三三、《家月末帖》与“月”、“熟练者的不守传统” 213

一三四、《丘令帖》与“丘” 214

一三五、《东旋帖》与“旋” 216

一三六、《遣书帖》(局部)与“昨、喜:字形美的极品”、“异趣” 218

一三七、《增慨帖》与“示” 220

一三八、《由为帖》与“由” 222

一三九、《知远帖》与“集字应算真迹,下真迹一等” 223

一四○、《知念帖》与“职(職)”、“书者心绪超人的宁静” 225

一四一、《谢生帖》与“生” 228

一四二、《初月帖》与“二”、“俗写” 230

一四三、《破羌帖》(局部上)与“破” 232

一四四、《破羌帖》(局部下)与“收复旧土的喜悦” 234

一四五、《十月七日帖》(局部)与“取” 236

一四六、《前从洛帖》与“府” 238

一四七、《皇象帖》与“象” 239

一四八、《远妇帖》与“疾”、“随意但不失法度” 240

一四九、《阮生帖》与“阮” 242

一五○、《君晚帖》与“书法:曾经的舞台的中心” 243

一五一、《中郎帖》与“羸”、“难字的互相借鉴” 244

一五二、《时事帖》与“事”、“作品的‘品’” 246

一五三、《参朝帖》与“参(參)”、“临帖应以笔画精到者为先” 248

一五四、《大佳忧卿帖》(局部)与“官” 250

一五五、《裹鲊帖》与“疑问:赵孟頫为什么会临写此帖?” 252

一五六、《食小差帖》与“故” 254

一五七、《道意帖》与“朝” 256

一五八、《勿杀帖》与“马(馬)” 258

一五九、《嘉兴帖》与“兴(興)” 259

一六○、《荀侯帖》与“侯”、“有些字,不用标准草形” 261

一六一、《先生帖》与“先”、“不刻意求工是出于礼貌” 263

一六二、《知欲帖》与“没有明确法则的字最难” 264

一六三、《汝不帖》(局部)与“伪帖的争论” 266

一六四、《差凉帖》与“差” 267

一六五、《月半哀感帖》与“书者的情感:总会有,在字里行间” 269

一六六、《独坐帖》与“切”、“王书风格差异” 271

一六七、《黄甘帖》与“至” 273

一六八、《尊夫人帖》与“敬” 275

一六九、《日五期帖》与“验(驗)” 276

一七○、《雨快帖》与“灸”、“‘某月某日’的写法” 278

一七一、《适得书帖》与“适(適)”、“王书用笔连带的极致” 281

一七二、《长史帖》与“长(長)” 282

一七三、《此郡帖》(局部)与“草书的‘画’或‘描’” 284

一七四、《得凉帖》与“云” 286

一七五、《长平帖》与“食” 288

一七六、《承足下帖》(局部)与“委” 289

一七七、《尚停帖》与“停” 291

一七八、《诸疾帖》与“疾”、“王书的刚:化曲为直” 293

一七九、《丹杨帖》与“丹” 295

一八○、《太常帖》与“俞” 297

一八一、《思想帖》与“忧(憂)” 299

一八二、《热日帖》与“乘” 301

一八三、《多日帖》与“六”、“书法中的变化” 303

一八四、《期已至帖》与“当(當)”、“书法中的精彩” 305

一八五、《舍子帖》与“物” 307

一八六、《乡里人帖》与“乡(郷)” 308

一八七、《月末帖》与“见(見)” 309

一八八、《昨见帖》与“消息”、“常用词组的临写” 310

一八九、《雪候帖》与“雪” 312

一九○、《廿八日帖》与“情”、“《书谱》与王书一脉相承” 314

一九一、《近日帖》与“近”、“对字的单独分析和在篇章中分析” 316

一九二、《得万书帖》与“委” 318

一九三、《告姜帖》(局部)与“匆匆” 320

一九四、《百姓帖》(局部)与“严(嚴)” 322

一九五、《末春帖》与“春、哀”、“章草的惊艳和‘审美疲劳’” 324

一九六、《一朝帖》与“王书不多的‘行中草’” 326

一九七、《奉迎帖》与“之”、“矫若惊龙” 327

一九八、《想彼悉佳帖》与“作品羲、献归属之辨” 328

一九九、《得柰帖》(局部)与“柰” 330

二○○、《驰期帖》与“或”、“最好不要‘想当然’” 332

二○一、《酷旱帖》与“酷”、“雅俗之论”、“淹留” 334

二○二、《学书帖》与“章法紧密、疏朗利与弊” 336

二○三、《廿七日帖》与“告”、“平淡天真的字” 337

二○四、《适得遣书帖》与“会(會)”、“什么是风格” 338

二○五、《君顷帖》与“永” 339

二○六、《鹘不佳帖》与“辈(輩)” 340

二○七、《不得西问帖》与“伪托之作” 341

二○八、尾篇:“疑是故人来”与“东方欲晓”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