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与地貌形迹-亚欧与太平洋造貌构造响应 上 劳亚区系、冈瓦纳区系、特提斯陆间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志明著
  • 出 版 社:测绘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03040290
  • 页数:494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劳亚区系 5

1.1 北欧(克拉通)中板块 5

1.1.1 北欧板块形成演化 5

1.1.1.1 北欧与邻区板块开合历史 6

1.1.1.2 远古以来板块古纬度的运动学显示 7

1.1.1.3 北欧古地磁板块运动学显示 9

1.1.2 北欧板块与邻区旋转碰撞形迹 15

1.1.2.1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先右后左”旋转碰撞形迹 16

1.1.2.2 古里海新元古代—显生宙形成演化响应 22

1.1.2.3 晚古生代东欧对邻区右旋碰撞的板缘响应 29

1.1.2.4 东欧显生宙左右旋转碰撞的板内造陆运动响应 33

1.1.3 北欧板块及其板内层块分异 37

1.1.3.1 北亚欧板块层块结构与现代运动特征 38

1.1.3.2 北欧板块及其板内层块分异 43

(A)东欧(主地台)超壳块 43

(B)西北欧(地盾式)超壳块 45

(C)北里海(后碰撞拗陷)板片 46

(D)南乌拉尔(现代前锋)全壳板条 47

1.2 巴伦支(年轻台坪)中板块 49

1.2.1 巴伦支板块形成演化问题 50

1.2.1.1 巴伦支构造基础及其板块形成演化问题 51

1.2.1.2 巴伦支与邻区古地磁对比及其板块运动学 53

1.2.1.3 巴伦支与东欧壳层分离和可能拼入北亚问题 55

1.2.2 巴伦支现代断裂与亚板块分异 56

1.2.2.1 巴伦支现代断裂及其动力特征 56

1.2.2.2 巴伦支板内亚板块分异 59

(A)巴伦支(台坪海)超壳块 60

(B)东巴伦支(台坪海)全壳块 61

(C)挪威海盆(年轻洋壳)板条 61

(D)新地岛—下鄂毕(海陆兼备)全壳块 61

(E)伯朝拉(台向斜)全壳块 61

1.3 中-西欧(年轻地台)中板块 63

1.3.1 中-西欧板块形成及其运动特征 63

1.3.1.1 区域地质构造基础与现代亚板块形成 63

1.3.1.2 从北大西洋扩张看中-西欧板块的左旋运动 64

1.3.1.3 中-西亚欧板块晚白垩纪以来东移兼左旋形迹 65

1.3.2 中-西欧板内亚板块及其层块结构问题 73

1.3.2.1 (A)中欧(年轻地台)超壳块 73

1.3.2.2 (B)英伦三岛(板内拆离)全壳块 73

1.3.2.3 (C)波希米亚(微古陆)全壳块 74

1.3.2.4 (D)比斯开湾(被动边缘扭裂)洋壳块 74

1.3.2.5 中-西欧层块结构与现代运动小结 76

1.4 北亚(古地台)主板块 77

1.4.1 北亚板块演化及其古地磁信息 78

1.4.1.1 北亚大陆演化的构造基础 78

1.4.1.2 北亚古地磁及其板块运动学解析 79

1.4.2 北亚古地磁显示的板块造貌构造形迹 82

1.4.2.1 北亚早古生代右旋与邻区碰撞形迹 82

1.4.2.2 北亚早奥陶-中侏罗纪左旋与邻区斜碰撞形迹 87

1.4.2.3 侏罗纪后“两右两左”先后旋转碰撞形迹 89

1.4.3 亚板块划分及其现代运动 90

1.4.3.1 (A)西伯利亚(古老地台)主板块 90

1.4.3.2 (B)泰梅尔(外来拼贴式)全板块 94

1.4.3.3 (C)西西伯利亚(断陷台坪)超壳块 95

1.4.3.4 (D)蒙古弧(微陆块增生)全壳块 97

1.4.3.5 (E)上扬斯克(冒地斜)全壳块 97

1.4.4 北亚板块现代造貌构造与运动问题 98

1.4.4.1 北亚板块与亚板块层块结构问题 99

1.4.4.2 北亚板块范围扩大与现代左旋判定 101

1.4.4.3 关于贝加尔湖成因问题 102

1.5 中亚(克拉通化)中板块 104

1.5.1 大陆构造基础及其板块形成 104

1.5.1.1 古陆块的大陆增生基础 104

1.5.1.2 中亚、塔里木与北亚板块互相关系 106

1.5.1.3 岩石圈板内亚板块形成 106

1.5.2 板块形成演化及其造貌构造特征 108

1.5.2.1 古地磁及其板块运动学解析 108

1.5.2.2 板块某些造貌构造形迹解析 110

1.5.3 中亚二级亚板块形成分异 114

1.5.3.1 (A)中亚(克拉通)主板块 115

1.5.3.2 (B)克孜勒一卡拉库姆超壳块 118

1.5.3.3 (C)塔里木(压陷台盆)全壳块 121

1.5.4 板内层块结构及其现代运动问题 129

1.5.4.1 板内层块结构问题 129

1.5.4.2 显示现代运动的地震特征 130

第2章 冈瓦纳区系 141

2.1 泛非洲(克拉通)巨板块 141

2.1.1 泛非洲地质基础与近代海陆古地磁显示 141

2.1.1.1 泛非洲地质基础与构造演化 141

2.1.1.2 从海陆古地磁看非洲对亚欧旋转碰撞 144

2.1.1.3 泛非洲对北欧旋转碰撞的板内形迹跟踪 150

2.1.2 泛非洲板内陆海板块分异 164

2.1.2.1 非洲陆海板块与亚板块分异 165

(A)主非洲(岩石圈)大板块 166

(B)东非(裂谷系)浅壳块 167

(C)东南非(拆离地台)全壳块 168

(D)西南印度洋(海陆)全壳块 168

(E)南非(开普海盆)全壳块 169

(F)西南非(陆缘海)全壳块 169

(G)西北非(陆缘海)超壳块 170

2.1.2.2 非洲大板块现代运动特征 170

2.1.2.3 (H)阿拉伯(裂离地台)超壳块 171

2.2 大印度(古地台)中板块 178

2.2.1 从古地磁演绎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 179

2.2.1.1 印度洋磁年代显示的大印度板块运动 179

2.2.1.2 印度西北部古地磁显示的板块旋转阶段 181

2.2.1.3 海陆古地磁显示的印度板块运动阶段对比 182

2.2.2 海陆古地磁显示的旋转碰撞阶段 182

2.2.2.1 印度对亚洲综合旋转碰撞阶段划分 183

2.2.2.2 印度板块对亚洲旋转碰撞成因解读 184

2.2.3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板缘形迹 185

2.2.3.1 印度与阿拉伯裂块边缘海底地貌响应 186

2.2.3.2 印度板块西界断裂的旋转碰撞响应 190

2.2.3.3 印度板块现代北移兼左旋在北缘与东缘的测地证据 193

2.2.4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的板内变形 195

2.2.4.1 印度半岛克拉通扭裂变形 196

2.2.4.2 印度板块近代两次左旋前陆盆地响应 201

2.2.4.3 印度与亚洲全碰撞的板内变形 202

2.2.4.4 印度与亚洲后碰撞板内变形 204

2.2.5 印度板内亚板块分异 208

2.2.5.1 (A)印度半岛(岩石圈)主板块 209

2.2.5.2 (B)孟加拉湾(陆坡海)超壳块 211

2.2.5.3 (C)阿拉伯海(陆坡海)全壳块 212

2.3 澳洲(克拉通增生)大板块 213

2.3.1 澳洲大陆形成的构造基础 213

2.3.1.1 澳洲大陆及其北部板缘与西部陆缘构造单元划分 213

2.3.1.2 澳东陆移褶皱带及其大陆克拉通化 217

2.3.2 澳洲板块近代形成演化 219

2.3.2.1 澳大利亚何时形成独立板块 219

2.3.2.2 澳洲大陆变形与边缘造貌构造演化 221

2.3.2.3 澳洲大陆古地磁及其板块运动学解析 228

2.3.3 澳洲板块现代运动与层块分异 231

2.3.3.1 澳洲板块现代左旋板缘造貌构造证据 231

2.3.3.2 现代澳洲板内亚板块分异 234

(A)澳大利亚厚岩石圈主板块 236

(B)澳西(被动边缘)超壳块 238

(C)新几内亚(年轻造山带)超壳块 239

(D)澳北所罗门(朝北俯冲)洋壳块 239

(E)澳东内陆缘(前扭裂扩张)海底超壳块 242

(F)澳东北外陆缘(扭裂扩张)洋壳块群 243

(G)澳南东印度洋北部(新海岭)洋壳块 244

2.3.4 印度—澳洲巨板块现代演化 245

2.3.4.1 东北印度洋(板间过渡)亚板块形成 245

2.3.4.2 印度—澳洲巨板块现代运动特征 247

2.3.4.3 东北印度洋板缘地震海啸成因问题 250

第3章 特提斯陆间带 267

3.1 陆间西特提斯 267

3.1.1 陆间西特提斯造貌构造基本特征 267

3.1.1.1 三叠纪西特提斯古地理及其板块运动 268

3.1.1.2 非洲对欧洲相对运动早期认识 270

3.1.2 非洲与欧洲相对运动陆间带造貌构造演化 271

3.1.2.1 从非洲与欧洲旋转碰撞看地中海演化 271

3.1.2.2 非洲与欧洲相对运动及其造貌构造响应 272

3.1.2.3 东欧对非洲相对运动及其造貌构造响应 275

3.1.2.4 非洲与欧洲碰撞缝合时空变化概要 285

3.1.3 西特提斯现代联合亚板块 286

3.1.3.1 (A)伊比利亚(年轻地台)超壳块 288

3.1.3.2 (B)西地中海陆间残海拆离联合亚板块 296

3.1.3.3 (C)阿尔卑斯—亚得里亚联合亚板块 300

3.1.3.4 (D)潘诺—赛西亚联合亚板块 313

3.1.4 陆间西特提斯层块结构与现代运动 317

3.2 陆间中特提斯 318

3.2.1 中特提斯陆间带造貌构造演化 318

3.2.1.1 泛非洲相对于东欧中-新生代板块运动历史 318

3.2.1.2 泛非洲与东欧陆间带旋转碰撞效应 320

3.2.1.3 东欧对非洲运动陆间带造貌构造形迹 324

3.2.1.4 白垩纪以来泛非洲对东欧旋转碰撞形迹 330

3.2.1.5 始-中新世阿拉伯对东欧旋转碰撞形迹 331

3.2.1.6 中新世末——上新世初阿拉伯与东欧相对旋转造貌构造形迹 333

3.2.2 中特提斯联合亚板块 335

3.2.2.1 (A)黑海—土耳其联合超壳块 337

3.2.2.2 (B)凡城—西北伊朗(结晶地块)联合亚板块 354

3.2.2.3 (C)南里海(残留海盆旋扭)洋壳板片 355

3.2.2.4 (D)东伊朗—阿富汗联合亚板块 358

3.2.3 中特提斯陆间带层块结构及其现代运动 364

3.2.3.1 从古地磁与山弧朝向推断陆间层块构造运动 364

3.2.3.2 赛西亚—黑海与爱琴海—土耳其层块构造 366

3.2.3.3 南里海与伊朗—阿富汗层块结构 366

3.2.3.4 中特提斯陆间带现代亚板块运动特征 367

3.3 陆间东特提斯 369

3.3.1 东特提斯构造背景和青藏高原形成基础 370

3.3.1.1 大青藏作为构造单元的古老台块 370

3.3.1.2 大青藏古台块拼贴史的早期认识 376

3.3.1.3 大青藏“非并置”碰撞及其微板块来源 378

3.3.1.4 青藏高原边缘古老基底的卷入 380

3.3.2 印度相对于亚洲运动及其动力来源 382

3.3.2.1 从海陆古地磁演绎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阶段 382

3.3.2.2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的动力成因问题 383

3.3.3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形迹跟踪 386

3.3.3.1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的第一旋回形迹跟踪 386

3.3.3.2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的第二旋回形迹跟踪 394

3.3.3.3 印度对亚洲旋转碰撞的第三旋回形迹跟踪 405

3.3.4 大青藏联合亚板块形成与分异 416

3.3.4.1 (A)祁连—柴达木联合亚板块 416

3.3.4.2 (B)帕米尔联合亚板块 424

3.3.4.3 (C)松潘—甘孜联合亚板块 435

3.3.4.4 (D)羌塘—喜马拉雅联合亚板块 443

3.3.5 高原变形隆起的地球物理基础 458

3.3.5.1 青藏高原壳幔低速层区域分布 458

3.3.5.2 青藏地壳结构与壳幔变形基础 461

3.3.6 高原碰撞与隆起模式研讨 469

3.3.6.1 主动与被动碰撞及其分层性概念问题 469

3.3.6.2 青藏高原隆起时空分异及其隆起模式 471

3.3.6.3 青藏高原层块结构与现代运动特征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