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管仲与《管子》 2
第一章 论管仲 2
第一节 管仲生卒故里考辨 2
第二节 管仲所处时代及其治道改革 13
第二章 论《管子》 22
第一节 《管子》托名管仲的历史意蕴 22
第二节 《管子》治道思想 29
第三节 《管子》轻重学说 40
第四节 《管子》经济寓言 53
第五节 《管子》版本流传及《管子》学述略 63
第二编 春秋战国秦汉《管子》学 72
第一章 春秋战国思想家对管仲的评说 72
第一节 《论语》中的管仲评说 72
第二节 《孟子》《荀子》中的管仲评说 74
第三节 《庄子》《韩非子》中的管仲评说 77
第四节 《吕氏春秋》中的管仲评说 83
第二章 秦汉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86
第三章 秦汉《管子》学(一) 96
第一节 汉初黄老之治对《管子》思想的实践 96
第二节 贾谊对《管子》思想的研习 104
第三节 晁错对《管子》思想的研习 112
第四节 《淮南子》对《管子》成书的诠释及其思想的汲取 117
第五节 司马迁、刘向对《管子》的诠释及编校 126
第四章 秦汉《管子》学(二) 135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135
第二节 东郭咸阳等对《管子》轻重学说的实践及发展 138
余论及本编小结 151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管子》学 156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156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管子》学(一) 162
第一节 诸葛亮治蜀对《管子》思想的实践 162
第二节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的辨伪 171
第三节 刘勰对《管子》文辞的评述 177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管子》学(二) 184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184
第二节 孔琳之等对《管子》货币理论的批判 188
第四章 隋唐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191
第五章 隋唐《管子》学(一) 199
第一节 魏征等对《管子》文句的辑录 199
第二节 尹知章《〈管子〉注》 209
第三节 孔颖达等对《管子》的辨伪及解读 219
第六章 隋唐《管子》学(二) 226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226
第二节 刘彤等对轻重学说的理论借鉴 229
第三节 第五琦等对轻重学说的实践及发展 233
第四节 陆贽等对轻重学说的理论阐释 236
余论及本编小结 241
第四编 宋金元《管子》学 246
第一章 宋代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246
第二章 宋代《管子》学(一) 255
第一节 《管子》的官方地位、刻本及杨忱《〈管子〉序》 255
第二节 苏轼《管仲论》 259
第三节 苏辙《管晏列传》 264
第三章 宋代《管子》学(二) 270
第一节 张嵲《读〈管子〉》 270
第二节 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对《管子》的解读 274
第三节 朱熹《弟子职》注及《管子》辨伪 277
第四节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对《管子》的解读 284
第五节 黄震《黄氏日抄》对《管子》的解读 293
第六节 韩元吉等对《管子》的研究 304
第四章 宋代《管子》学(三) 309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309
第二节 李觏对轻重学说的阐释及完善 314
第三节 范仲淹等对轻重学说的实践、批评及完善 320
第四节 王安石对轻重学说的实践及发展 323
第五节 张方平等对轻重学说的诠释 328
第五章 金元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335
第六章 金元《管子》学(一) 340
第一节 赵秉文等对管仲的评论及评论背后的社会心态 340
第二节 刘因等对《管子》的诠释 346
第七章 金元《管子》学(二) 350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350
第二节 阿合马等对轻重学说的发展及实践 353
余论及本编小结 359
第五编 明代《管子》学 366
第一章 明代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366
第二章 明代《管子》学(一) 375
第一节 刘绩《〈管子〉补注》 375
第二节 朱东光等刊刻中都本《管子》 386
第三节 赵用贤刊刻《管子》 390
第四节 陈深《〈管子〉品节》 401
第五节 凌登嘉《〈管子〉治略窽言》 408
第三章 明代《管子》学(二) 414
第一节 陆可教等《〈管子〉玄言评苑》和焦竑等《〈管子〉品汇释评》 414
第二节 张榜《〈管子〉纂》 437
第三节 朱长春《〈管子〉榷》 440
第四节 梅士享《〈管子〉删评》及《诠叙〈管子〉成书》 455
第四章 明代《管子》学(三) 472
第一节 沈鼎新等《〈管子〉评注》 472
第二节 归有光《〈管子〉汇函》 483
第三节 陈仁锡《〈管子〉奇赏》 500
第五章 明代《管子》学(四) 506
第一节 周是修等对管仲及其思想的评论和对《管子》的征引及诠释 506
第二节 杨慎等对《管子》的研究 509
第六章 明代《管子》学(五) 518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518
第二节 丘浚等对轻重学说的批判、发展及实践 523
本编小结 538
第六编 清代《管子》学 544
第一章 清代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544
第二章 清代《管子》学(一) 552
第一节 洪颐煊《〈管子〉义证》 552
第二节 王念孙《〈管子〉杂志》 560
第三节 宋翔凤《〈管子〉识误》 580
第三章 清代《管子》学(二) 586
第一节 丁士涵《管子》校诂残稿及陈奂《管子》研究 586
第二节 俞樾《〈管子〉平议》 596
第三节 张文虎《〈管子〉随笔》《〈管子〉余笔》 615
第四节 戴望《〈管子〉校正》 620
第四章 清代《管子》学(三) 627
第一节 郭嵩焘《〈管子〉评注》 627
第二节 孙诒让《〈管子〉札迻》 632
第三节 章炳麟《〈管子〉札记》《〈管子〉余义》 638
第四节 于鬯《校〈管子〉书》 654
第五章 清代《管子》学(四) 667
第一节 杨沂孙《〈管子〉今编》 667
第二节 宋枬《读〈管子〉寄言》 673
第三节 张佩纶《〈管子〉学》 683
第四节 何如璋《〈管子〉析疑》 700
第六章 清代《管子》学(五) 721
第一节 《弟子职》在历代史《志》及各类书目中的著录 721
第二节 洪亮吉等《弟子职》研究 725
第三节 孙同元等《弟子职》及《管子·地员》研究 733
第四节 任大鹤等《弟子职》研究 739
第七章 清代《管子》学(六) 751
第一节 顾炎武等对管仲及其思想的评论和对《管子》的征引及诠释 751
第二节 方苞等《管子》研究 756
第八章 清代《管子》学(七) 766
第一节 币制及盐业等官榷政策 766
第二节 王夫之等对轻重学说的诠释、发展及实践 770
本编小结 784
第七编 民国《管子》学 790
第一章 民国时局、财经及文化三方发展态势 790
第二章 民国《管子》学(一) 797
第一节 梁启超《管子传》 797
第二节 支伟成《〈管子〉通释》 810
第三节 戴濬《管子学案》 816
第四节 王毓瑚《管仲》 822
第三章 民国《管子》学(二) 832
第一节 谢无量等《管子》研究 832
第二节 石一参《〈管子〉今诠》 850
第三节 胡适等《管子》辨伪 862
第四章 民国《管子》学(三) 879
第一节 甘乃光《先秦经济思想史》之《管子》研究 879
第二节 黄汉《〈管子〉经济思想》 885
第三节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之《管子》研究 899
第四节 俞寰澄《〈管子〉之统制经济》 908
第五节 吕思勉《〈管子〉“轻重”篇札记》 916
第五章 民国《管子》学(四) 925
第一节 民国期刊简介 925
第二节 民国期刊所见《管子》经济思想研究 927
第三节 民国期刊所见《管子》政法思想研究 948
第四节 民国期刊所见《管子》其他思想研究 958
第五节 民国期刊所见《管子》思想的实践价值研究 964
第六节 民国期刊所见《管子》辨伪研究 968
第六章 民国《管子》学(五) 977
第一节 币制和中西方对盐业的争夺及相应榷卖政策 977
第二节 古代榷卖制的扩大——国民党政府实施统制经济 983
第三节 孔祥熙对传统榷卖理论的发展及实践 990
本编小结 996
结语 《〈管子〉学史》撰写后的几点思考 1000
思考一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谈古今社会价值观 1000
思考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谈治国富民 1002
思考三 “仓廪实则知礼节”与“利出一孔”——谈《管子》治国理政 1004
思考四 管仲形象的历史感召力——兼谈管仲与中国精神 1007
思考五 明人子书评点的编纂刊刻及文学意义——从《管子》的编纂刊刻谈起 1013
思考六 《管子》轻重学说实践价值的综合审视及评价——以《管子》市场观为切入点 1025
主要征引书目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