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卷上 清代文献与戏曲研究 11
第一章 清代诗词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上) 11
第一节 涉及剧目 13
第二节 戏曲演出 14
第三节 伶人班社 22
第四节 百戏表演 26
第五节 艺人遭际 32
第二章 清代诗词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下) 40
第一节 戏曲艺人及其常演之剧目 40
第二节 各类戏曲演出之情状 50
第三节 不拘形式的戏曲活动 58
第四节 民间其它表演伎艺 65
第三章 清代方志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 74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与歌舞、戏曲演出的密集出现 75
第二节 歌舞、戏曲表演及其演出经费的运作方式 95
第三节 方志所载散见戏曲史料的文献价值 120
第四章 清代笔记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 134
第一节 当时流行的各种剧目 136
第二节 笔记所载之戏班与戏园 145
第三节 戏曲艺术的发展路向及艺人的情趣追求 152
第四节 相关伎艺的各种表演 173
第五节 戏曲的生存状态及场上搬演 183
第五章 清人文集中散见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 195
第一节 瓯北著述中的戏曲史料 195
第二节 瓯北对戏曲价值的估价 211
第三节 瓯北的戏曲考证 217
卷下 乡土文献与地方戏曲 225
第六章 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地域文化 225
第一节 乾隆南巡——“花部”崛起的机遇 225
第二节 仕、商运作——“花部”生存空间的拓展 229
第三节 剧坛争雄——“花部”完善自身的良机 237
第七章 清代花部的场上传播与艺术特征 247
第一节 情节性 247
第二节 谐俗性 250
第三节 娱乐性 254
第四节 灵活性 259
第八章 江苏戏曲文化史论纲 265
引言 265
第一节 江苏戏曲文化的历史脉络 267
第二节 江苏戏曲发展的文化生态 283
第三节 江苏戏曲表演的道义承载 287
第四节 江苏戏曲史对当代戏曲文化构建的启示 290
第九章 徐州梆子戏发展轨迹追溯 295
第一节 徐州梆子与山、陕梆子戏的渊源关系 295
第二节 阎尔梅与郢雪班 301
第三节 罗罗腔对徐州梆子腔的催生 304
第四节 徐州梆子发展的三个时段 311
结语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