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现状与价值 1
二 概念界定与资料分析 15
三 研究视野与方法 35
四 章节说明 36
第一章 朱子门人群体概况 41
第一节 朱子门人从学过程的阶段分析 41
一 早期门人:绍兴十九年(1149)至乾道五年(1169) 42
二 中期门人:乾道六年(1170)至绍熙五年(1194) 50
三 晚期门人:庆元学禁之后的门人群体 55
第二节 朱子门人群体特征 57
一 聚集过程分阶段 57
二 问学机缘多样 58
三 地域分布广阔 59
四 社会阶层来源广泛 60
五 重视讲学著述 61
六 兼学现象普遍 62
七 学派贡献的差异化统一 62
第三节 朱子私淑 64
小结 68
第二章 朱子学问题体系的拓展——以《朱子语类》为中心 70
第一节 朱子学的体系结构与《朱子语类》 71
第二节 朱子门人与《朱子语类》的编辑过程 78
一 朱子门人在《朱子语类》编辑过程中的作用 78
二 黄榦与《朱子语类》的编辑 80
第三节 《朱子语类》对朱子学问题体系的拓展 88
小结 104
第三章 经学哲学的丰富与完善——以蔡氏父子为中心 106
第一节 “领袖朱门”的蔡元定 109
一 朱子学核心义理的问辨 109
二 朱熹经学著述的参与 113
三 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114
第二节 家学传衍 朱学干城 116
第三节 蔡沉的《书集传》 119
第四节 其他门人的经学哲学研究 122
一 《礼》学 122
二 《春秋》学 129
三 朱注经典的义理疏解 134
小结 138
第四章 义理的精致化与规范化——以陈淳为中心 140
第一节 上达而下学的思想进程 141
一 初涉道学——以《近思录》为核心 142
二 根原之教——与以“天”为最高概念的宇宙论 144
三 以理释天的本体论与主敬工夫 150
四 下学工夫的告诫 157
第二节 朱子学义理的精致化 159
第三节 朱子学概念的规范化 169
第四节 《北溪字义》的编排结构再论 184
第五节 《北溪字义》的概念诠释思路 187
一 性情论:命、性、心、情、才、志、意 187
二 道德修养论:仁义礼智信、忠信、忠恕、一贯(情性)、诚、敬、恭敬 200
三 本体论:道、理、德、太极、皇极 204
四 境界论:中和、中庸、礼乐、经权 207
五 批判异端:义利、鬼神、佛老 210
小结 212
第五章 朱熹历史形象的重建——以《朱子行状》为中心 214
第一节 《朱子行状》之前的朱熹形象重建 214
一 陈淳《侍讲待制朱先生叙述》:作为集诸儒之大成的朱熹 215
二 陈文蔚《朱先生叙述》:作为伟大教育家的朱熹 219
三 李心传《晦庵先生非素隐》:作为正面政治人物的朱熹 220
第二节 《朱子行状》对朱熹的全面总结 221
一 写作过程 222
二 主要内容 227
三 最终评价——道统之著者 229
四 《朱子行状》的重要影响 231
小结 234
第六章 门人群体的凝集与朱子学道统的论定——以黄榦为中心 236
第一节 门人群体的凝集 236
一 黄榦与同门的聚讲活动 239
二 黄榦与同门的书信论辩 246
三 同门聚讲的制度化尝试 261
四 同门之间的生活互助 263
五 个案解读之一——黄榦与李燔的交往 264
六 个案解读之二——陈淳与黄榦的交往 271
小结 273
第二节 朱子学道统的论定 274
一 朱熹的道统论及遗留问题 277
二 黄榦对朱熹生平学问的总结 283
三 黄榦的朱子学道统论 286
四 朱子其他门人的道统论 292
小结 303
第七章 朱子学的社会推广 306
第一节 以身体道的模范 309
一 居家守古礼 309
二 推行乡约 312
第二节 童蒙教育的义理化 316
第三节 学校与书院教育 323
一 整顿官学 324
二 书院讲学 328
第四节 编辑刻印图书 335
一 编辑 337
二 刻书 340
小结 347
第八章 朱子学的制度化 350
第一节 朱子学制度化的三条路径 353
一 教育制度的朱子学化 354
二 科举考试的朱子学化 355
三 进入国家祭祀系统 356
第二节 朱子学制度化的内在根源 359
第三节 朱子学制度化的影响 363
小结 368
第九章 朱子学传承 370
第一节 黄榦门人 370
第二节 饶鲁师承黄榦考辨 376
一 饶鲁师承黄榦考 377
二 相关辩驳 383
第三节 朱子其他主要门人的弟子简况 384
一 蔡元定门人 385
二 陈淳门人 386
三 陈埴门人 388
四 叶味道门人 389
五 辅广门人 390
六 杜煜门人 391
七 蔡渊门人 391
八 蔡沉门人 393
九 李燔门人 394
十 张洽门人 395
十一 廖德明门人 395
十二 李方子门人 395
十三 徐侨门人 395
十四 刘清之门人 396
十五 刘爚门人 398
十六 詹体仁门人 398
十七 林夔门人 398
十八 傅伯成门人 399
十九 度正门人 399
二十 陈孔硕门人 400
二十一 陈宓门人 400
二十二 董铢门人 400
二十三 ?渊门人 400
二十四 方士繇门人 401
二十五 窦从周、窦澄门人 401
二十六 汤泳门人 401
二十七 张宗说门人 401
二十八 潘柄门人 401
二十九 滕璘门人 401
三十 滕珙门人 402
三十一 胡泳门人 402
三十二 章康门人 403
三十三 陈骏门人 403
三十四 欧阳谦之门人 403
三十五 杨方门人 404
三十六 杨复门人 404
三十七 李唐咨门人 404
三十八 杨至门人 405
三十九 杨炎门人 405
四十 孙枝门人 405
四十一 潘时举门人 406
四十二 陈文蔚门人 406
四十三 刘砥门人 406
四十四 蔡和门人 406
小结 407
第十章 朱子门人在海外——以韩国为例 408
第一节 对朱子门人的整体评价 409
第二节 黄榦在韩国 414
一 资料传入 414
二 义理影响 417
三 行为模范 428
第三节 陈淳在韩国 431
一 《北溪字义》在韩的接受与评价 431
二 “理与气合所以虚灵”的讨论 437
三 对陈淳思想的批评 443
四 对陈淳思想的肯定 445
小结 448
结语 449
附录 朱子门人基本情况表 454
参考文献 526
后记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