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葡萄栽培的现状和意义 1
一、葡萄栽培的面积与产量 1
二、葡萄栽培的意义 2
第二章葡萄生物学特性 5
一、根系 5
二、芽 8
三、枝蔓 9
四、叶片 11
五、花序和花 11
六、浆果 13
七、葡萄植株的年周期变化 15
八、葡萄生长的环境条件 20
第三章 我国葡萄栽培品种 24
第一节 我国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 24
一、早熟品种 24
二、中熟品种 29
三、晚熟品种 32
四、无核品种 37
第二节 我国栽培的主要酿酒葡萄品种 39
一、红色品种 39
二、白色品种 42
三、调色葡萄酿酒品种 44
第三节 我国栽培的其他葡萄品种 44
一、制干与制汁品种 44
二、砧木品种 45
第四章 葡萄育苗技术 47
一、扦插育苗 47
二、营养袋育苗 52
三、嫁接育苗 54
四、压条育苗 59
五、苗木出圃与分级 61
第五章 鲜食葡萄露天栽培技术 63
第一节 建园技术 63
一、园地选择 63
二、园地规划 63
三、品种选择与搭配 64
四、栽植方式、密度 65
第二节 葡萄定植与管理 65
一、定植 65
二、树体管理 66
三、花果管理 76
四、土肥水管理 82
五、采收 86
第六章 鲜食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87
第一节 设施的类型和建造 87
一、塑料大棚 87
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91
三、建筑施工 99
四、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其他技术 106
第二节 设施葡萄的栽植 108
一、品种选择原则 108
二、栽培制度 109
三、栽植形式 109
四、栽植方法 110
第三节 设施葡萄栽培的管理 110
一、温度管理 110
二、土肥水管理 112
三、新梢管理 114
四、果穗管理 115
五、病虫害防治 116
六、越冬管理 116
第四节 设施葡萄的整枝与打破休眠 117
一、设施葡萄的整枝 117
二、打破休眠 121
第五节 其他栽培技术 121
一、多次结果的栽培技术 121
二、无核化栽培技术 123
第七章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125
一、葡萄避雨栽培的意义 125
二、避雨栽培适宜区 126
三、建园 126
四、苗木栽植 127
五、避雨棚 128
六、树体管理 131
七、花果管理 132
八、土肥水管理 134
九、冬季修剪 138
十、病虫害防治 141
第八章 酿酒葡萄栽培技术 142
一、建园 142
二、品种选择 143
三、定植 143
四、树体管理 144
五、花果管理 145
六、土壤管理 146
七、施肥 147
八、水分管理 148
九、整形和修剪 150
十、越冬防寒技术 154
第九章 葡萄病虫害防治 156
第一节 葡萄病害 156
一、霜霉病 156
二、白粉病 159
三、白腐病 161
四、灰霉病 164
五、黑痘病 165
六、褐斑病 167
七、炭疽病 168
八、褐纹病 170
九、黑腐病 171
十、锈病 172
十一、斑枯病 173
十二、细菌性疫病 173
十三、蔓割病 174
十四、枝枯病 175
十五、根癌病 175
十六、圆斑根腐病 176
十七、紫纹羽病 177
十八、穗轴褐枯病 178
十九、房枯病 179
二十、酸腐病 179
二十一、水罐子病 180
二十二、病毒病 181
二十三、葡萄病害综合防治 181
第二节 葡萄生理病害 182
一、日烧病 182
二、气灼病 183
三、氮素失衡症 184
四、磷素失衡症 184
五、钾素失衡症 185
六、钙素失衡症 185
七、硼素失衡症 185
八、锌素失衡症 186
九、铁素失衡症 186
第三节 葡萄虫害 187
一、斑叶蝉 187
二、透翅蛾 187
三、虎蛾 188
四、十星叶甲 188
五、斑衣蜡蝉 189
六、瘿螨 189
七、瘿蚊 190
第四节 虫害防治药剂 191
一、有机磷类 191
二、拟除虫菊酯类 192
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194
四、特异性生长调节剂 194
五、其他合成杀虫剂 195
六、微生物杀虫剂 195
七、植物杀虫剂 196
八、矿物源杀虫剂 197
第五节 杀菌剂 197
一、三唑类杀菌剂 197
二、甲基甾醇合成抑制剂 198
三、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 200
四、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 201
五、无机及金属类杀菌剂 201
六、苯类和酞酰亚胺类杀菌剂 202
七、其他多作用点杀菌剂 203
八、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03
九、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204
十、苯胺类杀菌剂 204
十一、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 205
十二、酰胺类杀菌剂 205
十三、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 206
十四、其他结构杀菌剂 206
十五、新开发药剂 208
第十章 葡萄优质高效栽培实例 209
案例1 西北日光温室“红提”葡萄栽培技术 209
案例2 大棚鲜食葡萄延后栽培技术 211
案例3 北方大棚葡萄间作茶树的栽培技术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