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概念 1
二、功能训练范畴 1
三、物理因子范畴 4
四、手法治疗 6
第二节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7
一、运动治疗的作用 7
二、物理因子治疗作用 8
第三节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9
一、物理治疗学发展简史 9
二、物理治疗师培养 11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 15
第一节 概述 15
一、关节活动基础 15
二、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 17
三、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19
四、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21
五、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 22
六、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 22
第二节 上肢关节活动技术 23
一、肩部关节 23
二、肘部关节 25
三、腕部关节 27
四、手部关节 27
第三节 下肢关节活动技术 28
一、髋关节 28
二、膝部关节 30
三、踝及足部关节 31
第四节 脊柱活动技术 33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33
二、脊柱活动技术 36
第三章 体位转移技术 37
第一节 概述 37
一、定义与分类 37
二、基本原则 37
三、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 38
第二节 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38
一、床上转移活动 38
二、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 45
三、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48
四、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 49
五、进出浴缸 50
六、被动转移技术 51
第三节 四肢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54
一、脊髓不同损伤平面的特点 54
二、床上翻身活动 55
三、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 56
四、床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 57
五、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 59
六、被动转移技术 62
第四节 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62
一、床上翻身活动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 62
二、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 62
三、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 62
四、坐轮椅上下马路台阶的训练 68
五、被动转移技术 69
第五节 脑瘫儿童的体位转移技术 69
一、日常活动中的体位转移技术 69
二、脑瘫儿童的抱法 72
第四章 肌肉牵伸技术 76
第一节 概述 76
一、定义与分类 76
二、软组织牵伸的解剖生理基础 76
三、牵伸的作用 78
四、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 79
五、肌肉牵伸种类与方法 80
六、肌肉牵伸程序 82
七、临床应用 82
第二节 上肢肌肉牵伸技术 83
一、肩部肌肉 83
二、肘部肌肉 87
三、腕及手部肌肉 88
第三节 下肢肌肉牵伸技术 90
一、髋部肌肉 90
二、膝部肌肉 93
三、踝与足部肌肉 94
第四节 脊柱肌肉牵伸技术 96
一、颈部肌肉牵伸技术 96
二、腰部肌肉牵伸技术 97
第五章 关节松动技术 99
第一节 概述 99
一、基本概念 99
二、手法等级 100
三、治疗作用 101
四、临床应用 101
五、操作程序 101
第二节 脊柱关节松动技术 102
一、颈椎关节 102
二、胸椎关节 104
三、腰椎关节 105
第三节 上肢关节松动技术 106
一、肩部关节 106
二、肘部关节 109
三、腕部关节 111
四、手部关节 113
第四节 下肢关节松动技术 115
一、髋部关节 115
二、膝部关节 117
三、踝部关节 119
四、足部关节 122
第六章 肌力训练技术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一、肌肉生理学基本概念 124
二、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125
三、肌力下降的原因 126
四、训练方法和分类 127
第二节 肌力训练的理论基础 127
一、基本原理 127
二、肌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128
三、临床应用 132
第三节 增强肌力的训练技术 133
一、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133
二、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139
三、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方法 143
第四节 核心稳定性训练 144
一、概述 145
二、核心稳定性的理论体系 145
三、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原理 147
四、核心稳定性的临床应用 148
五、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操作方法 149
第七章 牵引技术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定义与分类 153
二、牵引的生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153
第二节 颈椎牵引 154
一、治疗作用 154
二、牵引方法 155
三、临床应用 158
第三节 腰椎牵引 159
一、治疗作用 159
二、牵引方法 159
三、临床应用 161
第四节 四肢关节牵引 162
一、治疗作用 162
二、牵引器具及操作方法 162
三、持续皮肤牵引和持续骨牵引 163
四、临床应用 164
第八章 悬吊技术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一、悬吊技术基础理论 166
二、诊断系统 168
三、治疗系统 168
四、悬吊训练的影响因素 170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原则 170
六、临床应用 171
七、悬吊技术的发展简史 172
第二节 上肢悬吊训练 173
第三节 下肢悬吊训练 177
第四节 躯干悬吊训练 182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187
第一节 概述 187
一、定义 187
二、分类 187
三、贴布的主要物理特性 188
四、专有名词和术语 188
五、基本贴扎技术 189
六、临床应用考量 190
七、临床应用情况 191
第二节 上肢贴扎技术 191
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91
二、肩周炎 192
三、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 193
四、肱骨外上髁炎 193
五、肱骨内上髁炎 195
六、手腕部腱鞘炎 195
七、肩手综合征 197
第三节 下肢贴扎技术 197
一、膝骨性关节炎 197
二、膝关节运动损伤 198
三、髌骨软骨软化症 199
四、踝关节扭伤 200
五、跟腱损伤 201
六、跟骨骨刺及足底筋膜炎 202
七、偏瘫步态 203
第四节 躯干贴扎技术 205
一、颈椎病常见问题的处理 205
二、下背痛的处理 209
第五节 头面部贴扎技术 211
一、周围性面瘫 211
二、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212
第十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213
第一节 概述 213
一、平衡 213
二、协调 216
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 217
一、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 217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217
三、平衡训练方法 218
四、特殊的平衡训练——前庭功能的训练 223
五、结合新技术的平衡训练 223
六、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223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224
一、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224
二、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224
三、协调训练方法 224
第十一章 步行训练 227
第一节 概述 227
一、基本概念 227
二、步态分析 228
三、步行训练的条件 233
第二节 步行训练 234
一、综合措施 234
二、临床步行训练 235
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 244
第三节 步行能力训练 248
一、步行能力与能耗 248
二、室内步行训练 249
三、社区性步行训练 253
第四节 常见异常步态矫治训练 254
一、常见的异常步态 254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矫治训练 256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一、神经发育疗法的基本理论 259
二、神经发育疗法的共同特点 260
三、神经发育疗法的不同特点 260
第二节 Bobath技术 261
一、概述 261
二、基本技术及操作方法 263
三、基本的治疗观点 265
四、临床应用 266
第三节 Rood技术 277
一、基本理论 277
二、基本技术 280
三、临床应用 282
第四节 Brunnstrom技术 284
一、基本理论 284
二、临床应用 287
第五节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89
一、概述 289
二、治疗技术 290
三、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 294
四、临床应用 299
第十三章 运动再学习技术 302
第一节 概述 302
一、基本概念 302
二、基本原理 302
三、基本原则 304
四、训练方案的制定 305
第二节 体位转移技术 305
一、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305
二、站起和坐下 307
第三节 平衡功能训练 309
第四节 步行功能训练 312
第五节 上肢功能训练 315
第六节 口面部功能训练 319
第十四章 强制性使用技术 320
第一节 概述 320
一、基本概念 320
二、强制性使用技术的特点 321
三、发展史 323
第二节 临床应用 324
一、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324
二、应用范围 324
三、注意事项 327
四、强制性使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328
第十五章 心肺功能训练 329
第一节 心功能训练 329
一、生理基础 329
二、训练机制 33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330
四、心功能训练的实施 330
五、心理康复及康复宣传教育 333
第二节 肺功能训练 334
一、生理基础 334
二、呼吸康复的机制 335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336
四、呼吸训练的实施 337
五、促进心理康复的放松训练 344
六、呼吸康复宣传教育 345
第三节 有氧训练 346
一、训练机制 346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346
三、有氧训练的实施 347
第十六章 虚拟现实技术 350
第一节 概述 350
一、虚拟现实概念 350
二、VR系统构成 350
三、虚拟现实技术原理 351
四、VR关键技术 351
五、VR应用 352
六、VR在国内外康复领域的应用进展 353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353
一、概述 353
二、虚拟现实的治疗作用 354
三、临床应用及疗效 355
第三节 国内使用的几种VR仪器设备 358
一、跑步机 358
二、用于体能训练的虚拟治疗系统 358
三、用于临床的虚拟治疗系统简介 359
第十七章 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 360
第一节 概述 360
一、康复机器人的概念 360
二、康复机器人的设计特征 362
第二节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 363
一、概述 363
二、训练要素 365
三、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其他技术 366
第三节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 367
一、概述 367
二、训练要素 369
三、下肢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 370
第十八章 电疗法 372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 372
一、概述 372
二、单纯直流电疗法 374
三、直流电离子导入电疗法 377
第二节 低频电疗法 380
一、概述 380
二、感应电疗法 383
三、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385
四、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388
第三节 中频电疗法 391
一、概述 391
二、等幅中频电疗法 393
三、干扰电疗法 395
四、调制中频电疗法 400
第四节 高频电疗法 403
一、概述 403
二、短波及超短波疗法 406
三、微波疗法 410
第十九章 光疗法 418
第一节 概述 418
一、光的物理学基础 418
二、光的基本理化效应 419
三、光疗的分类 420
第二节 红外线疗法 420
一、生物物理学特征 420
二、治疗作用 421
三、治疗技术 421
四、临床应用 422
第三节 可见光疗法 423
一、生物物理学特征 423
二、治疗作用 423
三、治疗技术 424
四、临床应用 424
第四节 紫外线疗法 425
一、生物物理学特征 425
二、生物学效应 426
三、治疗作用 427
四、治疗技术 428
五、临床应用 430
第五节 激光疗法 431
一、物理特征 431
二、生物学效应 432
三、治疗作用 432
四、治疗技术 433
五、临床应用 434
第二十章 超声波疗法 436
第一节 概述 436
一、超声波性质 436
二、超声波的产生 439
第二节 治疗作用 439
一、生物物理学效应 439
二、作用机制 441
三、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442
第三节 治疗技术 443
一、设备 443
二、治疗方法 443
三、临床应用 445
第四节 常用超声波综合治疗 446
一、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446
二、超声间动电疗法 447
三、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448
四、大剂量治疗法 448
第二十一章 传导热疗法 450
第一节 概述 450
一、基本概念 450
二、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 451
第二节 石蜡疗法 452
一、物理化学特性 453
二、治疗作用 453
三、治疗技术 454
四、临床应用 456
第三节 湿热袋敷疗法 456
一、治疗作用 457
二、治疗技术 457
三、临床应用 457
第四节 蒸气熏蒸疗法 457
一、治疗作用 458
二、治疗技术 458
三、临床应用 458
第五节 其他传导热疗法 459
一、地蜡疗法 459
二、泥疗法 459
三、沙浴疗法 460
第二十二章 压力疗法 462
第一节 正压疗法 462
一、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462
二、体外反搏疗法 463
第二节 负压疗法 465
一、概述 465
二、治疗作用 465
三、临床应用 465
第三节 正负压疗法 466
一、概述 466
二、治疗作用 466
三、临床应用 466
第二十三章 磁疗法 468
第一节 概述 468
一、基本概念 468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469
三、医用磁场分类 469
四、磁疗发展史 470
第二节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470
一、生理作用 470
二、治疗作用 471
第三节 操作技术 472
一、静磁法 472
二、动磁法 473
三、磁处理水疗法 475
第四节 临床应用 476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476
二、磁场疗法的处方 476
三、注意事项 477
第二十四章 水疗法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一、水的物理特性 478
二、水的生理效应 479
三、水的治疗作用 479
第二节 分类与设施 480
一、分类 480
二、设施及设备 481
第三节 操作技术 482
一、水中运动疗法 482
二、水浴疗法 484
第四节 临床应用 48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487
二、注意事项 488
第二十五章 冷疗法与冷冻疗法 490
第一节 冷疗法 490
一、概述 490
二、治疗作用 490
三、治疗技术 492
四、临床应用 493
第二节 冷冻疗法 494
一、概述 494
二、治疗作用及作用特点 495
三、治疗技术 495
四、临床应用 496
第二十六章 生物反馈疗法 498
第一节 概述 498
一、基本概念 498
二、作用原理 499
三、发展简况 502
第二节 技术和方法 503
一、仪器及电极 503
二、训练前准备 504
三、训练方法和技巧 505
第三节 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 508
一、肌电生物反馈 508
二、手指温度生物反馈 509
三、血压生物反馈 510
四、心率生物反馈 510
五、脑电生物反馈 511
六、皮肤电生物反馈 513
第四节 肌电生物反馈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 514
一、脑卒中 514
二、脊髓损伤 519
三、脑瘫 519
四、痉挛性斜颈 520
五、周围神经失神经支配 520
六、骨科疾病 520
七、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 521
八、禁忌证 523
九、注意事项 523
十、评价与展望 524
第二十七章 冲击波疗法 525
第一节 冲击波的物理学作用及生物学效应 525
一、概述 525
二、冲击波的作用原理 526
三、物理学基础 526
四、生物学效应 527
第二节 冲击波的临床应用 528
一、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528
二、治疗技术 530
三、临床应用 531
第二十八章 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 533
第一节 概述 533
一、定义 533
二、定位 533
三、安全性 534
第二节 经颅磁刺激技术 534
一、概述 534
二、治疗原理及作用 535
三、治疗技术 537
四、临床应用 541
第三节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542
一、概述 542
二、治疗作用 543
三、治疗技术 544
四、临床应用 546
第二十九章 物理治疗中的循证医学 547
第一节 物理因子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研究 547
一、概述 547
二、共性原则选择物理因子疗法研究 547
三、个性原则选择物理因子疗法循证研究 549
第二节 物理治疗文书 552
一、概述 552
二、物理治疗单书写要求 555
三、物理治疗文书的内容和要求 555
四、文书举例 556
第三节 循证物理治疗的实践 560
一、概述 561
二、循证物理治疗的理念 561
三、践行循证物理治疗的障碍 562
四、循证物理治疗践行的过程 564
五、循证物理治疗应用举例 565
参考文献 568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