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之互文性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昕炜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9137194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文以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为基点和载体,旨在运用互文语篇理论,研究著书系统中围绕序跋语篇展开的多元篇际互文关系。本文以系统观为统筹,突破传统单一语篇的独立研究范式,归纳出两种基本篇际互文关系类型:指定性篇际互文关系和自由性篇际互文关系,并且从篇际关系视角去解读序跋语篇的文体特征和四种功能类型(组篇功能、人际功能、评价功能和导读功能)。在理论方法上,互文语篇理论的构建,本质上是文本理论到语言学理论的嬗变。本文以中西方六位重要学者的代表学说为认知基础,以“互”和“文”为两个基本板块,从互文关系、互文模式、互文路径、互文标记、互文分布等多维视角展开了论证分析。论文的语料基本源自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由此拓展开来,通过对536部中国古典小说共计2000余篇序跋语篇统计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论题缘起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方法论启迪 5

第二节 研究对象 8

(一)指定性篇际互文 9

(二)自由性篇际互文 9

第三节 研究综述 9

(一)传统学科视角研究序跋 9

(二)现代语言学视角研究序跋 13

(三)互文理论与不同学科的结合应用 15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17

(一)研究方法:互文语篇理论 17

(二)研究价值 18

第五节 语料选取 20

第二章 序跋体裁及功能类型 23

第一节 序跋定义、源流发展和分类 25

(一)序跋定义 25

(二)序跋的源流发展 28

(三)序跋的类型 35

第二节 序跋的内容配置与功能类型 35

(一)序跋的内容配置 36

(二)序跋的功能类型 39

第三章 互文语篇理论的构建基础及特点 42

第一节 互文性、语篇互文性与互文语篇理论 44

(一)互文性现象与互文性理论 44

(二)互文语篇理论是语篇语言学和互文性理论的结合 46

(三)互文语篇理论的特征 48

第二节 西方学说对互文语篇理论的贡献 50

(一)理论的启蒙:巴赫金的“对话关系” 50

(二)理论的提出: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观”与“主体观” 55

(三)理论的发展:罗兰·巴特的“可读文本、可写文本” 57

(四)理论的上升:布鲁姆的“误读修正” 59

(五)理论的深化:热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性” 60

第三节 中国学说对互文语篇理论的贡献 61

(一)系统关系观 62

(二)情境观 62

第四章 互文语篇理论的核心思想 64

第一节 “互”的相关问题 64

(一)主体:双主体或多主体 64

(二)方向:同向性或逆向性 65

(三)语境:语篇生成或语篇理解 65

第二节 “文”的相关问题 66

(一)文本结构单位分类 67

(二)互文本的识别方式 70

(三)互文本的嵌入方式 82

(四)互文本的表现形式 86

(五)互文本的语篇来源 89

第五章 序跋互文层级体系中的关系类型 99

第一节 序跋语篇在副文本体系中的定位 99

(一)书籍的副文本体系 100

(二)副文本体系的层级构建 104

(三)序跋在副文本体系中的层级地位与特征 108

第二节 序跋语篇的篇际互文类型 111

(一)指定性篇际互文 111

(二)自由性篇际互文关系 114

(三)混合型:指定性篇际互文+自由性篇际互文 119

第六章 互文模式实现的路径 122

第一节 序跋语篇体系中互文模式的应用 122

(一)纵向:嵌套式层级 123

(二)横向:多轨式并列 130

(三)组合递归式 134

第二节 互文路径 135

(一)生成性互文:实现主副文本关系 135

(二)理解性互文:实现主副文本关系 150

(三)拓扑视野下不同体裁的互文路径 153

第三节 互文空间:互文实现的场域 157

(一)互文空间的基本要素 157

(二)互文空间假设 160

第七章 序跋语篇互文标记类型 164

第一节 互文标记与互文本标记的区别 165

第二节 指定性篇际互文标记 168

(一)受空间位置影响的互文标记分类 168

(二)受语义关系影响的互文标记分类 181

第三节 自由性篇际互文标记 182

(一)半景式互文标记 182

(二)全景式互文标记:比较词 184

第八章 序跋篇际互文的分布特征 185

第一节 语篇边界互文性 185

(一)语篇边界 185

(二)边界互文性 186

(三)边界互文性的类型 187

第二节 语篇界域类型与区域功能 189

(一)边界界域一:语篇标题 190

(二)边界界域二:标识小句 190

(三)篇内界域一:语篇开头 191

(四)篇内界域二:语篇结尾 191

第三节 指定性篇际互文的实现机制与边界分布 192

(一)标题:空位或称名 192

(二)标识小句:动词配价 193

(三)语篇开头:现场性空间指示词 195

(四)语篇结尾:空间位置、复指称名等 195

第四节 自由性篇际互文的实现机制与边界分布 197

(一)语篇开头:用典、引语 197

(二)语篇结尾:直接引语、用典 198

小结 199

第九章 语篇元功能构建与互文性应用 202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传递与抗衡 202

(一)意识形态同向传递构建互文 204

(二)意识形态逆向抗衡构建互文 206

第二节 共向互文性模式与话语作用力 209

(一)否定互文性 210

(二)相对互文性 211

第三节 实现人际功能的互文元素 215

(一)互文心理距离形成话语基调 216

(二)互文主体身份支配人际关系网络 220

(三)互文方式体现交际意图 229

第四节 互文性运用:序跋写作与阅读 244

(一)互文性在序跋写作中的应用 245

(二)互文性在序跋阅读中的应用 248

第十章 结语 253

参考文献 257

致谢辞 269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