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问责的制度逻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3040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讨论绩效问责,即,以评价政府绩效的方式,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对工作绩效进行信息披露、解释说明和合法性证明,并让他们就不良绩效问题承担相应后果。本书基于Bovens界定的“信息披露——审议讨论——结果承担”的问责概念,以问责效用的三个维度(权力控制、民主价值和绩效持续改进)为框架,在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分析绩效评估服务公共行政责任的过程及动因,归纳两者互动的逻辑,并从理论上提炼绩效问责的制度类型及其结构功能。然后,以走在全国前列的杭州绩效评估为例,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所蕴含的问责功能及其成效,并从绩效信息的质量、绩效信息的使用、绩效问责的共识度及动力等方面分析有效绩效问责的关键要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一 事故(事件)问责的局限 1

二 治庸治懒的紧迫性 2

三 政府绩效问责研究的意义 3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4

一 问责(accountability) 4

二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11

三 政府绩效问责(performance-based accountability) 13

第三节 研究设计 16

一 研究思路 16

二 研究内容 16

三 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问责、绩效评估与绩效问责:文献综述 20

第一节 问责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发展 20

一 多维的问责含义 20

二 交叠的问责方式 22

三 问责的困境 24

四 问责研究方法和内容的新发展 26

五 国内问责研究 28

第二节 争议中的政府绩效问责研究 30

一 绩效评估的兴起与功能 30

二 绩效评估的问责功能及其积极意义 32

三 对绩效评估问责功能的质疑和反思 36

第三节 起步中的国内政府绩效问责研究 41

一 绩效评估的兴起与发展 41

二 绩效评估对行政问责的意义 42

三 绩效问责的问题与建议 44

四 绩效问责的经验研究 46

第四节 简要的述评 47

第三章 理解问责的三个视角 50

第一节 实现权力控制的问责 50

一 扩张的行政权力 50

二 合规性控制与等级问责 51

第二节 实现民主价值的问责 52

一 选举与民主问责 52

二 公民参与与民主问责 54

第三节 实现绩效持续改进的问责 55

一 绩效改进视角下问责的特点 55

二 绩效改进视角下问责的机理 57

第四节 三个视角的相互关系及内在张力 58

一 控制、民主、绩效视角下的问责 58

二 三个视角的内在张力 59

第五节 小结 62

第四章 治理复杂性中的政府绩效问责:演化逻辑与结构功能 64

第一节 公共行政发展中的绩效问责 64

一 绩效问责:从合规控制向结果导向的转变 64

二 结果导向绩效问责的当代困境 67

三 新的公共行政责任观与参与式绩效问责的兴起 69

四 绩效问责制度演化的本质动因 72

第二节 绩效问责的两种路径及其结构功能 72

一 绩效评估的目标导向与参与导向 72

二 目标导向下绩效问责的结构功能 75

三 参与导向下绩效问责的结构功能 78

第三节 治理复杂性与绩效问责 82

一 快速变迁的治理环境与绩效问责的模式选择 83

二 多主体的治理结构与责任的归因困境 84

三 多价值的绩效问责平衡 85

第四节 小结 87

第五章 政府绩效问责的运行与成效:基于杭州市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 88

第一节 个案选择与度量方法 88

一 个案选择的说明 88

二 度量方法与案例展开的基本思路 90

第二节 绩效问责之绩效信息的产生:杭州市政府绩效评估的采用(adoption) 91

一 杭州综合考评的演化 93

二 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精细化 95

三 社会评价的精细化 108

四 小结 119

第三节 绩效问责之绩效信息的使用:杭州市政府绩效评估的落实(implementation) 122

一 考评结果的评定:不断扩大的正激励 122

二 考评结果的运用:明暗两条线 127

三 小结 131

第四节 政府绩效问责的特点与成效 133

一 评估权的分析 133

二 绩效问责的成效分析 135

第五节 小结 176

第六章 有效政府绩效问责的优化路径 177

第一节 提高绩效评估体系的整合度 177

第二节 完善绩效数据分析和沟通 180

第三节 设计合适的激励导向和结构 183

第四节 落实绩效问责中的公民权 185

第七章 总结与延伸讨论 189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89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 191

第三节 延伸讨论 191

参考文献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