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观 3
尘埃里的我们,染有现实最深的底色——杨遥《补天余》 3
与人无限贴近的沉默——周嘉宁《你是浪子,别泊岸》 7
列车要开往何方?——文珍《夜车》 12
“慢腾腾”的生机勃勃——舒飞廉《行人》 16
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未经的年代——张悦然《茧》 20
无处不在的“不可思议”——许舜杰《不可思议的左手》 23
那些不曾记载的名字——张翎《劳燕》 27
真实与虚构的博弈——梁鸿《梁光正的光》 31
向心与离心之间——读何立伟新作 36
顺乎心性的文学世界——关于孙颙和他的文学创作 47
作为诗人的批评者 54
李碧华:人魅如妖的奇情女子 69
暧昧的“非虚构” 74
“在一个世界里感受,在另一个世界里命名” 83
“没有绘画我也许走不了那么远”——从黑塞的画与《荒原狼》谈起 99
横截面 117
游荡在荒诞与现实间的灵魂——罗贝托·波拉尼奥《遥远的星辰》 117
“我们来自远方,现在到站了”——西尔维娅·普拉斯《未来是一只灰色的海鸥》 121
“我是巴蒂,我冷”——杜鲁门·卡波蒂《草竖琴》 126
举重若轻的终极超脱——莱昂纳德·科恩《渴望之书》 131
你为什么要放弃写作?——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巴托比症候群》 135
人各有异,情有独钟——E.B.怀特《人各有异》 140
生命本质的译者——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 144
“一切都处于灰色地带”——菲利普·克洛代尔《灰色的灵魂》 148
老去的青春——朱天文《传说》 152
“你不会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来临”——罗贝托·波拉尼奥《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155
埃科的“氤氲”——翁贝托·埃科《埃科谈文学》 159
飞鸟与鱼——《伊塔诺·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 162
遗落在历史迷雾中的爱与阴谋——马迪亚斯·埃纳尔《和他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 166
呼吸之间,来日方长——《来日方长——阿尔都塞自传》 170
我早已经浑身湿透——莱昂纳德·科恩《美丽失败者》 174
卡明斯的六次“非演讲”——卡明斯《我:六次非演讲》 178
人性交错地带的梦魇——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182
人生就是一桩悬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别名格蕾丝》 186
别样且开放的历史图景——埃德蒙·威尔逊《到芬兰车站》 190
翻开里层的灵魂,每一个都很孤独——李炜《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艺术史》 194
“我来自远方,不存到达的希望”——基兰·德赛《继承失落的人》 198
纽约让你想起了什么?——劳伦斯·布洛克《小城》 202
喧嚣背后的骚动——吉尔伯特·阿代尔《戏梦巴黎》 206
一场“非常”的聚会,一个人生“非凡”的横截面——伯恩哈德·施林克《周末》 209
无法选择,因为生活如此——亨利-皮埃尔·罗什《祖与占》 213
“我希望读者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216
冥冥之中的默契——约翰·伯格《我们在此相遇》 220
“阅读是创作的共谋”——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224
做自己的观众——纳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 227
暗合心底的密码——高更《诺阿诺阿——塔希提手记》 231
通往奥威尔文学世界的后楼梯——《奥威尔日记》 234
因为孤独,所以完满——保罗·乔尔达诺《质数的孤独》 238
安妮的不凡与平凡——锡德·雅各布森、厄尼·科隆《安妮·弗兰克》画传 241
中国艺术的“手绘地图”——福开森《中国艺术演讲录》 245
“小人物”们的芳华——严歌苓《芳华》 249
“真理从不简单,也并不清白”——萨拉·沃特斯《指匠》 252
时间的抵制者——普里莫·莱维作品集 257
真画者 267
“眼睛”的蜕变 267
以黑暗绘光明 279
从马蒂斯的剪纸谈起 289
清晰与模糊之间——从印象派看绘画艺术中的笔触问题 307
“他者”眼中的中国艺术——苏立文的中国艺术研究 320
后记 325